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北京师范大学主办,ISSN:1002-6541/CN11-1318/G4

(小学篇)2012年第10期:刍议小学英语课堂中情感教育的误区和对策(江苏:冯胜男)

  

刍议小学英语课堂中情感教育的误区和对策
 
 
江苏省如东县宾山小学    冯胜男
 
【摘  要】本文剖析了当前小学英语课堂情感教育存在的误区,其主要表现为离题万里、浅尝辄止、繁琐冗长和误入歧途。本文还结合课堂案例从找准切入点、挖掘生长点、把握时间点和寻找落脚点四个方面提出了应对情感教育误区的策略。
【关键词】情感教育,人文教育,素质教育
 
       一、问题的提出
       《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就人文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形成跨文化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发展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目前,越来越多的小学英语教师意识到了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性,能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情感和品德教育,在提升英语课堂的广度和深度的同时,也体现了为人师者的人文关怀。但在实际操作时,不少教师往往会走入一些误区,具体表现为离题万里、浅尝辄止、繁琐冗长和误入歧途。
       二、情感教育的误区
       误区一:离题万里
       [案例1]
       下面是一位教师在执教《牛津小学英语》(译林版)6A Unit 1 Public Signs第一课时中的教学片段:
       (新授环节结束之后)
T: We have learned a lot about public signs. Now look at these pictures, please.(PPT展示几幅干旱地区缺水的照片。)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s? Can you say something about them?
       (学生茫然,片刻之后两个学生举手。)
S1: 我们国家很多地方都缺水。
S2: 水是珍贵的。
T: Yes, so we should“Save the water, save the world”. 在生活中我们应该节约水资源,爱护我们生活的地球。
       [案例评析]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谈论并认识各种公共标志,如“Keep off the grass!”“Be quiet!”“Danger!”等。在这样的文本背景下,对学生进行节约用水的情感教育比较突兀,教学内容之间缺少关联性,难怪学生脸上会出现茫然的表情了。情感教育内容如果游离于教学内容主旨之外,既会让学生感到莫名其妙,又会破坏整节课的整体性与和谐感,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更不会获得期望的育人效果。
       误区二:浅尝辄止
       [案例2]
       浅尝辄止的情感升华方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较为常见。例如,一位教师执教4B Unit 4 Buying Fruit一课时,用PPT展示如下句子: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 另一位教师执教5B Unit 4 An English Friend一课时,在新课结束后告诉学生:We should make more friends and make our life more colorful.
       [案例评析]
       此类情感教育通常在没有任何铺垫的情况下用一两句话一带而过。执教者在乎的只是课堂中有没有体现情感和品德教育,似乎有了这些就是一节好课。而学生们是否听懂,是否能够产生认同感,并不在执教者的考虑之内。这种标签式、程式化的谚语或句子让学生感觉生硬、冷漠,缺乏人文关怀应有的温度,不能激发学生认知或情感的共鸣,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误区三:繁琐冗长
       [案例3]
       一位教师在执教《小学英语阅读欣赏》5B Unit 3 The Ant and the Dove一课时,在拓展环节对学生说:You see, the dove saves the ant, and then the ant saves the dove, too. Now let's watch some videos. 然后播放了几组有关汶川、玉树、日本地震的纪录片。
       学生观看6分钟的纪录片后,教师继续授课。
T: The earthquakes are terrible, right? Look at these people. What can we do for them?
S1: We can give them some money.
S2: We can send them some clothes.
T: You're right. When people are in trouble, we should help them. And here's a proverb for you: 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 Do you understand it?
S3: 患难见真情。
T: Who can read it for us?
       [案例评析]
       整个教学过程旨在告诉学生们困难来临时应该像故事中的蚂蚁和鸽子一样互相帮助。播放的几组纪录片非常感人,在交流应当为灾区的人们做些什么时,有些学生眼含泪水,几乎哽咽着才把话说完,听课的老师也无不动容,应该说本课的主题得到了很好的升华。但是,这个教学片段耗时近10分钟,所以留给学生接触、理解文本和操练语言知识的时间就短了,严重影响了教学目标的达成。因此直到下课时,还有不少学生没能很好地掌握课文内容,也不能正确地朗读课文。这在某种意义上冲淡了核心内容的教学,给人以本末倒置之感,教学目标发生了错位。
       误区四:误入歧途
       [案例4]
       笔者在执教5B Unit 7 A Busy Day一课时曾这样设计:
T: David is really busy today,right? Now I want to tell you more about the school life of American students and Chinese students. Please look at the screen.
       然后笔者用PPT呈现一段文字:美国小学生早上八点半到校,下午三点钟放学,作业很少,而且不是每天都有作业等。学生读完之后一片哗然。
       [案例评析]
       笔者这样设计的本意是让学生多了解一些中西方的文化差异,拓宽学生的视野。没想到中西方小学生一天生活的对比让学生产生了非常强烈的反应,教室里顿时吵闹声一片:“啊,他们真舒服啊!”“我也想去国外!”“他们真好!我们都苦死了!”由于老师考虑不周,提供的信息较为片面,课堂教学偏离了正确的教育轨道,让学生们误认为“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这样的情感教育不仅与老师预期的教学目标背道而驰,反而成了滋生错误价值观的温床,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三、情感教育的策略
       策略一:找准切入点
       经过组内磨课,执教者将Public Signs这一课的拓展运用环节重新进行了设计。
       [案例5]
T: We have learned a lot about public signs. Look at these photos, please. There're lots of bad behaviors in our daily life.
       教师用课件播放多张抓拍的不文明行为的照片,如:在草坪上踢足球,在图书馆里抽烟,在公园小湖里游泳和在博物馆里大声喧哗等。
T: Now work in groups, please. Who can read it?
       一名学生朗读PPT上呈现的小组活动要求。
       学生明白活动要求后,分组开始讨论。以下为B组学生的对话内容:
S1: Look,there's a river. Let's go swimming.
S2: I like swimming.
S3: OK, let's go.
S4: Hey!Stop!You shouldn't swim here.
Ss: Why?
S4: Look at that sign, please.
S2: What does it mean?
S4: It means“No swimming!”
Ss: Oh, I see. Thank you.
T: You did a very good job. So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public signs and try our best to make our city more beautiful. OK?
       [案例评析]
       情感教育必须建立在与课堂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的基础上,选对合适的教育契机,找准切入点,在文本的基础之上适当延伸。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创作,将本课所学的关于公共标志的语言知识运用到模拟的生活场景中去,恰到好处地教育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要留意公共标志,遵守公共道德,制止不文明行为。这样的情感升华紧扣本单元的学习主题,层层递进,有一气呵成之感。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英语教科书中所有的课文都适合情感教育,时机不对,切入口不准,会给人牵强附会、画蛇添足之感。
       策略二:挖掘生长点
       [案例6]
       笔者曾在一次教学竞赛中执教《小学英语》(新教材)5A Seeing the Doctor,最后一个环节是这样设计的:
T: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什么伴随我们长大?妈妈的——?
       (PPT呈现Mummy's ______。)
S1: 妈妈的关心。
S2: 妈妈的呵护。
S3: 妈妈的爱。
T: 作为一个5岁孩子的妈妈,老师告诉你们,伴随你们长大的还有妈妈的担忧。Why do I say so? Please enjoy a poem Mummy's Worries.
Mummy's Worries 
When you start to walk, your legs get hurt.
When you learn to drink, your mouth gets hurt.
When you begin to use a knife, your hands get hurt.
When you watch too much TV, your eyes get hurt.
...
Mummy's worries follow,
So you'll never have to see a doctor.
       笔者引领学生带着感情朗读小诗。
T: Mummy worries about us when we're growing up. So we should take care of her when she gets old.
       [案例评析]
       小诗中see a doctor是本节课的主题,hurt是课文中新的语言知识点,Mummy's worries是课文内容和情感教育的联系点和生长点。每当孩子受到伤害时,每次孩子生病看医生时,妈妈们总是忧虑重重、寝食难安。经过启发和点拨,学生体会到了小诗中妈妈的担忧之心、爱护之情。当学生满怀真情地将这首诗朗读出来时,浓浓的亲情自然流露,情感升华水到渠成。
       情感教育作为英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是以谚语、小诗,还是以图片或视频的方式呈现,都务必建立在学生情感或认知积淀的基础之上,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策略三:把握时间点
       [案例7]
       经过教研组内讨论,授课教师将The Ant and the Dove这一课的拓展环节做了如下调整:
T: Now let's retell the story or act the dialogue out in your groups.
T: 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is story?
S1: We should help each other.
S2: 患难见真情。
T: Let's watch a video.(播放一小段日本地震的视频。)What can we do for them?
S3: We can give them some money.
...
       [案例评析]
       一节课只有四十分钟,执教者必须合理分配时间,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调整过后的拓展环节仍然是以文本为核心,避免了教学目标的偏离和错位,将情感教育摆在了一个不可缺少却又不至于影响主题教学的位置上。在这个教学片段中,学生通过先讲、演故事的形式巩固文本,用语气、表情或动作体会朋友互助的情感,接着再畅所欲言地讲述从故事中学到了什么、收获了什么以及能为灾难中的日本朋友做什么。这个片段耗时不长,却在真实的情感中升华了本课的主题,学生收获了人性中至真、至善、至美之情。
       策略四:寻找落脚点
       试教A Busy Day这课之后,笔者意识到原先的对比并不能丰富学生的认知,也不能升华学生的情感。所以修改教案时,笔者把中西方学生差异的落脚点从作息时间的差异和作业的多少转移到其它方面。
       [案例8]
T: David is really busy today, right? Do you want to know more about the lives of American students? Please read by yourselves.
American Students' Lives
       美国小学一般规模较小(每个班一般不超过20人)。美国的小学课程一般开设语文、数学、自然科学、社会以及体育、美术、音乐等课程,语文在美国小学课程中所占的比例最大。美国的小学语文又细分为阅读、文法、写作和会话等,其中阅读为重点。
       除了各个学科的学习之外,学校也非常重视学生“超越学科的能力”的培养,包括社会能力、研究能力、思考能力、交流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尤其重视研究与思考能力的培养,经常布置这样的作业:根据一个主题,到图书馆查找资料,完成厚达几十页的研究报告。而在我们的观念中,只有大学生或者研究生才可能完成这样的任务。
       西方的孩子在课余时间会帮家长做更多的家务,如拖地、整理床铺、洗碗等,在生活方面显得更加独立。他们会花更多的时间参与不同的体育运动,学习其它的技能。
T: 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is?
S: ...
       [案例评析]
       学生了解美国学生一天的生活之后,在讨论时更倾向于怎样向西方的孩子学习:有的学生说自己不认真对待语文老师布置的作文,人家美国的学生一写就是十几页、几十页,实在感到羞愧,下决心要多阅读,多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有的学生觉得中国的孩子都被宠坏了,也应该主动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助家人完成一定的家务;有的学生建议大家合理安排自己的课余时间,学习更多的特长,发展更多的业余爱好;还有的学生提出中国的学生缺乏创造力和想象力也与老师有关,认为老师们应改进教学方法,如少布置一些作业,或者布置一些创造性、实验性的作业,以锻炼他们思考和研究的能力等。在这样畅所欲言的氛围中,教师和学生都收获良多,既对西方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开阔了视野,又在与自己生活相对比以及与同学思维碰撞的基础之上,形成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样教师预设的教学目标就顺利达成了。
       四、结束语
       英语课程教学不能局限于学科知识的传授和单一的语言积累,应重视学科教学的人文性,挖掘英语课程中的人文因素,为培养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儿童做出应有的贡献。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能抓住这样的教育契机,适时、适度、适量地作出正确的引导,使教学过程充满感情色彩,定能收获别样的精彩和喜悦。
————————
参考文献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1. 跨界阅读·小学英语阅读欣赏5B[T]. 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
教育部. 2012.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2001.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牛津小学英语(Fun with English)4B[T]. 南京:译林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2002.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牛津小学英语(Fun with English)5B[T]. 南京:译林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2003.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牛津小学英语(Fun with English)6A[T]. 南京:译林出版社. 
————————
       本文作者声明:未经本人及北京师范大学中小学外语教学编辑部书面同意,任何媒体不得转载或摘编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