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北京师范大学主办,ISSN:1002-6541/CN11-1318/G4

(中学篇)2019年第11期: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初中英语文学阅读教学实践(江苏:许颖、刘文;附PDF下载)

 
 
【摘  要】《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了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概念,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实践英语学习活动观是值得英语教师思考的问题。本文结合一节初中英语文学作品阅读课的教学课例,阐释了如何在文学阅读教学中设计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不同层次的英语学习活动,旨在为初中英语教学提供应用英语学习活动观进行文学作品阅读教学设计的方法与策略,实现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文学阅读;英语学习活动观
 
 
一、引言
 
文学阅读是所有阅读的核心,具有发展语言和思维的特殊功能(黄远振等,2014)。丁琳(2013)认为,离开了文学的语言教学,脱离了语言的本真,割裂了语言和文化的有机联系,把语言作为单纯的功利性手段,导致了教学内容枯燥和教学效率低下。把文学阅读引入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学习语言知识、发展思维品质、培养文化意识、提升学习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
 
译林版《英语》教材在七年级下册节选了童话故事Alice in Wonderland中的片段Down the Rabbit Hole,在八年级下册节选了文学作品Gulliver's Travels中的片段Gulliver in Lilliput,体现了教材编者提高初中生英语文学阅读素养的意图,也说明了文学阅读在初中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2017年版)(教育部,2018)指出:英语学习活动观是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变革学习方式、提升英语教与学效果、实现学科育人的重要举措。因此,如何在初中英语文学阅读教学中落实英语学习活动观是值得初中英语教师思考的问题。
 
二、英语学习活动观与初中英语文学阅读
 
英语学习活动观是指学生在主题意义引领下,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体现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等特点的英语学习活动,基于已有的知识,依托不同类型的语篇,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自身语言知识学习、语言技能发展、文化内涵理解、多元思维发展、价值取向判断和学习策略运用。这一过程既是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整合发展的过程,也是文化意识不断增强、思维品质不断提升、学习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教育部,2018)。
 
初中英语文学阅读可将阅读教学分为激活背景知识、获取文本内容、赏析文学作品、体悟写作意图、评价文学作品五个环节。教师教学时要围绕文学作品主题,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层层递进的活动,促进学生的语言知识学习、思维品质发展、文化意识增强、学习能力提高,加深学生对文学作品主题内容和思想内涵的理解。其中,激活背景知识和获取文本内容属于学习理解类活动,赏析文学作品和体悟写作意图属于应用实践类活动,评价文学作品属于迁移创新类活动。
 
激活背景知识是指教师通过教学活动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和分析文学作品的背景知识,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内容,减少学生的阅读理解障碍。获取文本内容指的是学生在阅读中大量输入语言信息,并通过概括大意、了解细节、理清结构等方式获取文学作品的相关内容。赏析文学作品指的是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对文学作品进行研读。研读是读者与内容的深度互动,以阅读思考题为线索,运用综合分析、分类比较、演绎归纳、抽象概括以及推论、质疑、诠释、评判等思维方法探寻文学作品的内在意义(黄远振等,2013)。不同文学作品体现作者不同的写作意图,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要体悟作者的写作意图。获取文本内容和赏析文学作品是Read the lines和Read between the lines,体悟写作意图则是Read beyond the lines。评价文学作品的目的是进行价值判断,在多元价值取向中做出合乎理性的选择。针对同一作品不同的读者可以提出自己独特的看法和见解,这样边读边评可以加深读者对作品的理解(程洪梅,2010)。学生要成为真正的阅读主体,就要学会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立场和态度。
 
三、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初中英语文学阅读教学实践
 
本文将以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黑布林英语阅读》系列丛书的Black Beauty(《黑骏马》)文学阅读教学为例,结合初中英语文学阅读教学的五个环节,阐述初中英语文学阅读的教学实践,以期为初中英语文学阅读教学提供借鉴。
 
Black Beauty是英国作家Anna Sewell (1820-1878)的代表作。作品的主人公黑骏马是一匹性格温顺、聪明、漂亮的良种马,他从小生活在贵族人家,多次易主,辗转多地,尝尽人间酸甜苦辣,最终获得幸福。文学作品揭示了人性的善恶美丑,表达了作者希望人们善待动物的美好愿望。
 
1.激活背景知识
 
背景知识包括读者的背景知识和文学作品的背景知识。读者的背景知识包括其生活经验、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话题知识等,也包括课前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对文本的理解程度。激活读者的背景知识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文学作品的背景知识包括文学作品的作者、作者创作时的时代背景等内容。激活文学作品的背景知识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文学作品的作者和大致内容,还可以帮助学生有效理解作品所描写的地域文化、风土人情、人物形象和语言习惯等。
 
(1)激活读者的背景知识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导读任务清单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导读任务清单不是要求学生简单地浏览课文内容,而是根据阅读内容合理设计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文学作品。教师也可以通过与学生开展交流和讨论来完善学生的背景知识。
 
[教学片段1]
 
在导入环节,教师设计的问题如下:The horse has several names. Why is the book named Black Beauty? 通过文本可知,黑骏马在不同的主人那里有不同的称呼,而作者却将作品标题定为Black Beauty。根据学生的知识储备,他们的答案呈现三种层次的理解:第一层次,Black Beauty表示这是一匹美丽的黑色的马;第二层次,文本最后一部分中黑骏马颠沛流离、几经转手,正是由于他独特的外表,才被之前对他非常好的一位马夫认出,生命才出现转机;第三层次,Beauty不仅指马的俊美外表,更是他高贵品质的象征。
 
(2)分析作品的背景知识
 
该作品的导读部分对作者的生平、文学作品的大意和作品的创作背景都做了相关的介绍,教师课前让学生认真阅读相关介绍。在课上教师以填空的形式帮助学生唤醒阅读记忆,提取关键信息,为之后文学作品的深入学习做好铺垫。
 
[教学片段2]
 
教师以填空的形式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及作品的创作背景。填空题如下:
 
① She was born in England. She never married.
 
② When she was 14, she fell ill and never recovered.  
 
③ After that, she used a crutch. In Victorian England, horses were work animals.
 
(注:画线部分是让学生填写的内容。下同。)
 
通过作者及作品创作背景介绍让学生了解到马匹在维多利亚时期是重要的交通工具,当时很多马匹的待遇低下,处境悲惨。通过对作者及小说写作背景的介绍,帮助学生了解文本,为之后文本的深入理解和分析作铺垫,有利于接下来课堂活动的进行和任务的开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和文本主题。
 
2.获取文本内容
 
获取文本内容的教学活动主要是基于文学作品内容的学习理解类活动。学习理解类活动主要包括感知与注意、获取与梳理、概括与整合等基于语篇的学习活动,比如教师围绕主题创设情境,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铺垫必要的语言和文化背景知识,引出要解决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以解决问题为目的,鼓励学生从语篇中获得新知,通过梳理、概括、整合信息,建立信息间的关联,形成新的知识结构,感知并理解语言所表达的意义和语篇所承载的文化价值取向(教育部,2018)。获取文本内容的学习活动如下:学生通读文学作品,了解文学作品的大概内容;带着问题阅读文学作品,找到相对应的能解决问题的文本内容;依据结构框架或标题了解文学作品的主要内容;依据文学作品内容表达观点等。
 
[教学片段3]
 
教师要求学生完成黑骏马主人的变化流程图(见下图)。
 
 
 
为了完成流程图,学生需要快速阅读,迅速获取文本相关信息,在梳理文本信息的同时,也能对阅读主题产生兴趣并展开思考。通过情节得知,黑骏马多次被买卖,所遇主人有好有坏。如此以点带面,通过一匹马的一生,使学生可以洞察那个时代马的命运,在引导学生获取文本内容的同时归纳出文本的第一个主题——善待动物。
 
3.赏析文学作品
 
文学作品的赏析需要读者对作品的内容进行深层次的理解。读者不仅要理解文学作品表层文字的信息,还要理解文学作品所隐含的深层含意,这样的理解往往依赖于读者自身的语言水平、社会背景知识及文化底蕴。在初中英语文学阅读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人物分析、情节分析、环境分析和语言分析,把握文学作品主旨。
 
(1)通过分析人物赏析文学作品
 
人物形象的核心是人物的思想性格,人物描写的角度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又叫直接描写,就是直接描绘、刻画人物,主要包括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细节等描写。侧面描写也叫间接描写,通过描写对象周围的人或事物来衬托,使人物更形象、更鲜明(消欣,2003,转引自范洪亚,2019)。赏析文学作品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人物的正面和侧面描写来了解人物。如果文学作品篇幅较长,教师在分析人物时可以精选突出人物个性的经典片段加以分析。
 
[教学片段4]
 
教师选取的片段为黑骏马遇到的挑战——电闪雷鸣的夜晚,黑骏马载着主人外出,他虽然害怕但是没有逃跑,在此过程中他及时觉察到了危险,并且救了主人。这部分不但显示了黑骏马忠诚(loyal)、勇敢(brave)和有责任心(responsible)的品质,同时也反映了“Black Beauty always does his best.”这一主题。教师设计的问题如下:
 
① How did Beauty feel at that time?
 
② Did he run away or give up?
 
③ What is Beauty like?
 
黑骏马的妈妈提醒他在任何时刻都要竭尽全力(always do your best)。文学作品中对妈妈的描述不多,但妈妈的建议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黑骏马一生恪守着妈妈的警示。问题①让学生通过黑骏马在雨夜中的表现(stop still、shake with fear)推断出他内心害怕的心境,但是他并没有逃跑或者放弃。问题③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字内容体悟文字背后所隐含的信息,总结出黑骏马忠诚(loyal )、勇敢(brave)、有责任心(responsible)等品质,同时也反映出黑骏马凡事竭尽全力的精神,这也是文本的主题之一。
 
(2)通过分析情节赏析文学作品
 
文学作品的赏析需要关注人物、情节和背景三要素,其中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尾四个部分。对于篇幅较长的文学作品,教师可先梳理、归纳、分类文本信息,然后根据教学目标和课堂教学主线,甄选并分析相关情节来赏析文学作品。对于篇幅不长的文学作品,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品读故事的高潮部分,通常这部分中人物性格明显、戏剧冲突激烈。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注意情节的发展如何推动人物的塑造,帮助学生从场面和细节上分析情节对表现主题的意义。
 
[教学片段5]
 
Black Beauty篇幅较长,讲述了黑骏马一生经历的诸多挑战,因此教师挑选了其中的三个典型场景A Stormy Day、 The Fire、Hard Times进行分析。A Stormy Day主要描述了黑骏马克服内心恐惧后勇敢解救主人的情景。在之前的教学中,教师将这部分内容的情节赏析与分析人物性格有效结合,文学作品的这部分内容展现的是马对人类的爱。The Fire讲述了黑骏马和他的朋友在马厩遭遇火灾,马夫James 冒着生命危险解救他们的情景,这部分内容展现了人类对马的关爱。Hard Times主要描述了残忍的主人迫使黑骏马超负荷工作,在恶劣的环境下黑骏马依然保持乐观心态的情景。在这三个场景中,爱与乐观的精神贯穿始终。以Hard Times为例,教师设计的问题如下:
 
① What was Beauty's life like at that moment?
 
② How bad was his life?
 
③ Did he give up?
 
④ What or who came to his mind and gave him courage?
 
问题①让学生通过分析黑骏马超负荷工作、被人虐待的境遇,展现那时马的悲惨命运,揭示要善待动物的主题。黑骏马在逆境中没有放弃,仍然保持乐观心态。此处教师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引出文本的主题:Prepare for the worst; hope for the best.问题④是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联系作品内容,根据黑骏马的经历合理推断出让黑骏马一直坚持下去的动力。教师在层层递进的问题中引导学生与文学作品深入对话,在师生、生生互动的过程中有效输出,从而深入分析主人公的性格。
 
(3)通过分析环境赏析文学作品
 
文学作品中的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环境和事件发生的背景进行的描写。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及花鸟鱼草的描写。作家往往用生动的自然环境描写来创造故事的特定氛围,从而增强故事的真实性。社会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具体背景、处所、氛围以及人际关系等进行的描写。作家通过对社会环境的描写,交代人物的生存环境、社会关系,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等(于光宇,2013,转引自范洪亚,2019)。在分析文学作品的环境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带领学生领悟环境对情节的推动、对人物形象的烘托以及对主题思想的暗示。
 
[教学片段6]
 
黑骏马前后两次进入马匹交易场所。作者以马的视角,对黑骏马年轻时和年老时进入马市的场景采用了截然不同的描绘。教师设计了如下表格,引导学生对环境以及所处环境中的人物进行对比。
 
 
First Time
Second Time
Which group Beauty belonged to
young
worn-out
What he saw
young and old horses
a man with a young boy
What he did
look around
prick up his ears; hope to find a good master
How he felt
interested
hopeful
  
黑骏马第一次和第二次在马市看见不同种类的马:有精力充沛的良马,有筋疲力尽的老马。通过两次在马市的所见以及黑骏马的主人更迭,揭示当时马不断被买卖的命运。通过对比黑骏马第一次和第二次进入马市的所见、所做和所感分析出黑骏马被数次买卖后仍然保持乐观、悲天悯人的心态。他并没有消极沮丧地面对自己令人担忧的处境,而是怜悯被买卖的老马并充满希望地等待美好生活的到来。通过分析环境,教师引导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加深对人物的理解,学习黑骏马乐观、凡事尽力的性格特质。
 
(4)通过分析语言赏析文学作品
 
文学作品语言优美,寓意深刻。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品读文本,激活思维和想象,品味语言之美,加深对故事内涵的理解(冒晓飞,2017)。赏析文学作品的语言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文本语言的表达方式、句式变化、修饰角度,在品味词句的过程中解读文本中的情感表达与主题思想。教师可通过跟读、分角色朗读、讨论分析、专题辩论、片段表演、故事再创造等形式引导学生在赏析、品读语言时体会语言所要表达的情感,总结、提炼文本主题思想。
 
[教学片段7]
 
教师选取对黑骏马的朋友Ginger 前后两次对比的描写来赏析语言。根据初次见面场景,教师设计的问题如下:
 
① Why did Ginger hate men so much?
 
② What shaped Ginger's life?
 
初见时,桀骜不驯的Ginger告诉黑骏马她被人类鞭打、自己咬人的经历。问题①关注了Ginger憎恨人的原因,引导学生赏析Ginger不被人类善待的语言描述,揭示善待动物的主题。问题②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文本,总结与归纳出形成Ginger悲惨命运的因素,即时代因素、性格因素等。马是当时的工具,但是很多人忽视了马是有生命和思想的工具。Ginger悲观的性格也是导致其悲惨命运的原因之一。
 
根据第二次见面的场景,教师设计了以下问题:
 
① How do you feel after listening to what Ginger said?
 
② Why do you feel that way?
 
③ Is it better for Ginger to live or not to live? Why?
 
第二次见面时,Ginger疲惫不堪,告知黑骏马自己数次被买卖、被虐待的经历。最终黑骏马看到Ginger死亡的场景,他希望死亡能给Ginger带来解脱。教师让学生听Ginger诉说自己的经历,听完后引导学生模仿Ginger的语气朗读Ginger的一系列遭遇。问题①和②引导学生通过赏析语言走进人物内心,感知那个时代马的悲惨命运,即不是被买卖就是被屠杀。文学作品中提及Ginger的死亡解决了她活着的烦恼。问题③鼓励学生对作者的观点进行批判性思考:对于Ginger来说生或死哪个更适合?一系列问题的思考培养了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意识,提高了学生的语言鉴赏能力,并且鼓励学生学会质疑,还培养了学生乐观看待问题的态度:Where there is life, there is hope.
 
4.体悟写作意图
 
文学作品不仅语言优美,而且有丰富、深刻的内涵,遣词造句都有特别用意。在赏析文学作品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体悟文学作品中作者的写作意图。在体悟作者的写作意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文学作品的主题、作者的观点和态度,以及作者提出这种观点的原因和意义等进行综合判断。
 
[教学片段8]
 
Black Beauty的阅读教学以黑骏马一生的经历为主线,将阅读活动分为以下三个板块:黑骏马遇到的挑战、黑骏马的朋友Ginger的遭遇以及黑骏马两次进入马市的不同经历。通过这几部分的分析呈现了黑骏马的一生以及他所在的那个时代的场景。在赏析文学作品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和交流来联系时代和自身,总结出作者的写作意图。作者写这部作品的原意是提倡人类善待马,但是经典作品能够流传久远,必然有它的时代意义:一方面,黑骏马的勇敢、乐观、不放弃等良好的性格品质鼓舞着读者;另一方面,通过人物塑造的过程帮助读者意识到生活中苦难与悲伤无法避免,只要不放弃、凡事尽力,生命就有希望。读者联系自身经历,会从中读出对生活不同的感悟。如今通过教师不同角度的引导,学生能够从这部作品中获取更多深远的内涵。
 
激活背景知识、获取文本内容、赏析文学作品的同时,也是学生体悟作者写作意图的过程。当前面的环节做好有效的铺垫后,学生对于写作意图的体悟就水到渠成。教师引导学生体悟写作意图时,不能仅仅局限于作品创作的时代,还要鼓励学生从文本中深入探究时代意义的其他主题,促进学生对作品写作意图的理解更加深刻与多元化。
 
5.评价文学作品
 
初中英语文学阅读有助于发展学生的逻辑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逻辑性思维是指读者从作品视域解读作品内容,对文本语言进行分析综合、分类概括的能力;批判性思维是指读者从作者视域思考作品的故事和情节,对文本内容进行质疑、评论和解释的能力;创造性思维是读者从个体视域审视阅读文本,提出个人观点或见解,进行创意表达的能力(黄远振等,2013)。评价文学作品能够让学生深刻理解文学作品的意境和韵味,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的时候,通过对比、推断、质疑、批判等方式评价文学作品,提出个人观点,进行创意表达。
 
[教学片段9]
 
在分析人物、情节、环境、语言和写作意图之后,教师让学生讨论文学作品中最令人感动的部分。很多学生提及黑骏马重遇之前的马夫Joe的情节。Joe对待黑骏马非常友好,当Joe小的时候,差点由于自己的疏忽导致黑骏马的死亡。教师设计了以下三个问题:
 
① Joe met Beauty again. How did he treat Beauty?
 
② Does everyone have a second chance to do something about their mistakes?
 
③ Is Beauty lucky? Is Joe lucky? Why?
 
问题①帮助学生根据文学作品合理想象,推断出黑骏马与Joe重遇后的生活。问题②和③引导学生意识到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弥补自己的过失。自我救赎(salvation)是弥补自我过失的途径之一,从而升华出文本的另一个主题——救赎。通过对文学作品中人物、情节、环境、语言的赏析,引导学生从微观之处对文学作品的某一个方面进行评价,提出个人观点,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四、结束语
 
激活背景知识、获取文本内容、赏析文学作品、体悟写作意图、评价文学作品的教学活动能够有效地帮助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所读文学作品的精彩之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学生主动体验阅读过程,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同时,也能帮助学生基于已有的知识,依托不同类型的语篇,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语言知识学习、语言技能发展、文化内涵理解、多元思维发展、价值取向判断和学习策略运用。
 
英语文学阅读的五个教学环节是相互联系、统一的整体,教师在文学阅读课的教学设计过程中应注意各因素的整合与渗透,避免割裂阅读理解的过程。
 
————————————
 
参考文献
 
程洪梅. 2010. 评价理论与英文文学作品鉴赏[J].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98-114.
 
丁琳. 2013. 探索高中英语文学作品阅读课教学模式[J]. 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9):24-28.
 
范洪亚. 2019. 高中英语文学欣赏课程的实践与反思[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3):38-43.
 
黄远振、兰春寿、黄睿. 2013. 英语文学体验阅读READ教学模式建构研究[J]. 外语界,(1):11-19.
 
黄远振、兰春寿、黄睿. 2014. 为思而教:英语教育价值取向及实施策略[J]. 课程·教材·教法,(4):63-69.
 
教育部. 2018.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冒晓飞. 2017. 基于核心素养的英语课外文学经典阅读教学[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10):17-21.
 
————————————
 
注:本文系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十三五”规划“双语阅读与教师发展”专项课题“区域推进初中生英语阅读素养提升的实践研究” (项目编号:中陶会2019JS0028B)的阶段研究成果。

————————————

附作者信息:

许颖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教师发展中心   
 
刘文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澄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