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北京师范大学主办,ISSN:1002-6541/CN11-1318/G4

(中学篇)2020年第10期:基于语篇分析的英语教学设计(北京:程晓堂)

  
【摘  要】语篇是学生学习语言知识和发展语言技能的重要源泉。教师只有全面、深入地分析教学中使用的语篇,才能有针对性地设计教与学的活动。本文探讨了语篇分析对英语教学设计的重要性、语篇分析的主要内容以及如何基于语篇分析设计英语课堂教学活动。
  
【关键词】英语教学;语篇分析;教学设计
   
 
一、引言
 
自2001年开始实施新一轮英语课程改革以来,中小学英语教材呈现百花齐放的状态,而且各个版本的教材都经过了多次修订和完善。这些教材不再像过去以呈现课文、对话、语言知识以及练习为主,而是基于课文和对话的内容及其涵盖的语言知识设计多种多样的课堂活动,以发展学生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此举有利于落实英语新课程倡导的教学理念,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然而,虽然各个版本的英语教材都设计了很多课堂活动,但是仍然不能满足课堂教学的需求。其主要原因是各地英语教育发展水平不均衡,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师的教学需求存在很多差异,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材中的教学活动或设计更多的教学活动。
 
基于教材内容设计课堂教学活动看似很简单,但实际上是非常复杂的一项工作,其难度不亚于编写教材;稍有考虑不周,就可能设计出不合理的或者低效的教学活动。造成教学活动设计不合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对教学内容和目的把握不准确,选用不合适的教学材料,教学方法运用不当。还有一个比较隐蔽而且经常被忽视的原因,即有些教师基于教材提供的语篇或自己选用的语篇设计教学活动时,未能准确把握语篇的内容和形式,未能发现语篇的特点以及语篇本身可能存在的缺陷。也就是说,有些教师不能对教学中使用的语篇进行全面的分析,从而导致教学活动设计欠合理。本文结合以上问题,讨论如何基于语篇分析设计英语课堂教学活动。
 
二、为什么要分析语篇?
 
如前所述,如果教师不能对教学中使用的语篇进行分析,就有可能设计欠合理的教学活动。那么对于英语教师而言,语篇分析的理据和价值究竟是什么呢?或者说,英语教师为什么要分析语篇呢?
 
现在的英语课堂教学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单纯地围绕字母、音标、词汇、句型进行教学,也不再单纯地以课文作为语言知识的载体进行语言知识的教学。现在绝大多数英语教学活动都是基于语篇来进行的,这体现了基于语篇的语言教学理念(Bonyadi, 2019; McCarthy, 1991; McCarthy & Carter, 1994),也反映了《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教育部,2018)的要求。同时,英语教育研究者及一线教师也开始探讨如何以语篇分析为基础来设计教学活动(如苗兴伟、罗少茜,2020;万红红,2020)。这里说的语篇包括书面语篇,也包括口头语篇;包括文字材料、图形、表格等,也包括录音和视频。当然,随着媒体和传播技术的发展,现在大多数语篇都是集文字、图表、符号为一体的多模态语篇。设计并实施英语课堂教学的前提是选用合适的语篇,准确把握语篇的形式、意义以及语篇采用的语言资源及其特点,这就需要进行语篇分析。Olshtain & Celce-Murcia(2001)指出,语篇分析应该是语言教学决策的主要参考依据。
 
为了进一步说明英语教学中进行语篇分析的必要性,我们先做个类比:把教师与木匠的工作做个对比(尽管这个类比不是十分准确)。大家想一想,木匠首先需要学习的基础知识是什么?有人认为木匠首先需要学会怎么使用工具;还有人认为木匠首先需要学会如何打造各种家具。但实际上,木匠首先需要学习的既不是木匠的手艺,也不是如何使用工具,而是有关木材的基本知识。笔者查阅过一本名为《木匠基础知识》的书,该书的第一章为“木材的识别和选择”,前两个小节分别是“木材的组成及纹理”和“木材的缺陷及常用木材”。也就是说,木匠首先需要学习的不是怎么去使用工具,也不是怎么打造家具或者怎么盖房子,而是有关木材的知识。为什么有关木材的知识如此重要呢?原因很简单:木匠首先需要了解他们工作的对象——木材。只有掌握了常用木材的种类以及各种木材的纹理、组成、缺陷等知识,木匠才能着手打造家具或盖房子的工作。另外,木匠还需要了解哪些木材适合或不适合打造家具,哪些木材适合或不适合盖房子。如果木匠缺乏这方面的知识或者不做这方面的分析和判断,那么就可能无法打造家具或盖房子,或者打造的家具和盖好的房子存在缺陷,甚至根本不能使用。
 
木匠的工作对象主要是木材,他们需要知道什么样的木材适合做家具,适合做什么样的家具。同理,英语教师的工作对象主要是语篇,他们需要了解什么样的语篇适合作为英语教学的材料,哪些语篇适合用于哪些教学活动,达成哪些教学目标。有的教师可能会这样说:我们一线教师不用选择语篇,因为教材已经提供了语篇。但是,课堂教学不能局限于教材提供的语篇。另外,教材提供的语篇有时候也存在缺陷。因此,无论是使用教材提供的语篇,还是另选其他语篇,教师都需要对语篇进行必要的分析,并作出鉴别和判断。有的教师还经常出于教学的目的,自己创编或改编语篇。这就更需要进行语篇分析了。
 
三、什么是以教学为目的的语篇分析?
 
有的教师问:语篇分析是不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文本解读?语篇分析与文本解读有共同之处,但二者不能等同。我们常说的文本解读其实有两个含义。第一个含义是指教师在备课时对文本的解读,以把握文本的主题、内容以及文本涵盖的语言现象、文化知识等。这样的文本解读主要是为了更好地备课。文本解读的第二个含义是指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文本的过程。我们这里说的语篇分析主要指教师在备课时对语篇进行的分析,不包括课堂上学生理解和解读文本的过程。当然,在高级阶段的英语课堂上,学生有时候也需要对语篇进行分析。
 
目前一线教师已经非常熟悉如何从what、why和how这三个方面来解读文本,即文章写了什么(what)、作者为什么写这篇文章(why)以及文章是如何写的(how)。但是这种模式的文本解读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1. 由于缺乏必要的语言学知识(特别是语篇语言学知识)或自身的英语水平有限,有的教师不能准确把握语篇的what、why和how。
 
2. 有些教师把语篇的what、why和how与过去常说的叙述语篇中的who、why、when、where、what和how等要素(何人因何故在何时何地做了何事)混淆起来。
 
3. 有的教师将what、why和how分别理解为教什么(教学内容)、为什么教(教学目标)和怎么教(教学方法)。
 
4. 有的教师机械地从what、why和how三个方面去解读文本。比如,有些文本(如广告、邀请信)的写作目的是显而易见的,不需要刻意分析,但有些教师还是兴师动众地就why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讨论。有些文本在写作方式上没有特别之处,就不要刻意分析how的问题了。
 
本文所说的语篇分析,包括分析语篇的内容、写作目的和写作方式,因此与我们平时说的文本解读有共同之处。但是,语篇分析不局限于语篇的what、why和how这三个方面。以英语教学为目的的语篇分析主要回答以下问题:
 
第一,语篇的意图、内容和形式是什么?语篇使用的语言有哪些特征?语篇的整体质量如何?木材的质量是参差不齐的,同理,语篇的质量也是有好有差。现实生活中见到的各种各样的语篇,虽然都是真实的,但其质量有差异:有些语篇的内容显得肤浅、单薄,或者内容陈旧、过时,既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利于开展深度学习。有些语篇的结构不完整或语言不够真实和地道,不仅不利于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语言输入,甚至可能误导学生。
 
第二,语篇是否适合作为英语课堂教学的材料?有些语篇的难度过大,不适合作为英语学习的材料;有些语篇太简单了,也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语篇的难易度只是语篇的一个特征,还有很多其他的特征,都影响语篇是否适合作为英语教学的材料。比如,某教材为学生提供的一篇阅读材料是一份学校通知,主要内容是新学期学校每个月要开展的主要活动。教学活动是要求学生阅读通知并列出主要活动和日期。像这样的通知通常以列表的方式列出活动名称、时间和地点。但是该教材提供的语篇是一则书信形式的通知,而且全部使用完整的句子来介绍每个活动的内容和举办时间,不仅内容啰嗦、文字累赘,而且不符合该类通知的常见体例。
 
第三,语篇适用于开展哪些教学活动?语篇有口头语篇和书面语篇,有连续语篇(如故事)和非连续语篇(如标识标志、广告)。不同的语篇满足不同语境的需要。课堂上开展听、说、读、写等活动时,要选用恰当的语篇。口语训练活动中不适合使用篇幅较长的文本材料。经典作品或社论等文章也不适合作为学生写作的模仿对象。有的教师在设计听力教学活动或者设计听力考试题时,经常把一些书面语篇录制成录音,作为听力训练或考试的材料,这是不太合理的做法。书面语篇是供阅读的,其语篇结构、信息密度、句式和词汇等方面都与口头语篇有很大的差异。把书面语篇录制成录音,难度就会增加,不适合作为听力教学活动的材料。现实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语篇,如故事、诗歌、散文,还有各种应用类语篇,如广告、海报、说明书、菜单。我们需要认真地思考这些语篇分别适用于哪些教学活动。
 
第四,选用的语篇能够实现哪些教学目的?教学目的是多种多样的,并不是每一个语篇都能实现同样的目的。正如并不是每一种木材都能够打制家具,也并不是每一种木材都能够盖房子。不同的木材有不同的用途,不同的语篇实现不同的教学目的。那么我们在鉴别和选择语篇的时候,就需要考虑以上问题。
 
下面我们结合一个语篇实例简要讨论如何以教学为目的进行语篇分析。
 
 
 
以上语篇是报纸上影讯栏目刊登的六部新上映的电影(纪录片)简介,包括电影名称和内容简介。该语篇的意图很清楚,就是向读者(观众)推荐新近上映的电影。该语篇的内容主要是电影的梗概,但都没有交代关键情节。该语篇的篇幅短小,语言简练、规范。在写作方式上,该语篇通过使用现在时态、祈使句、省略句等手段尽力把读者(观众)带入电影之中;通过使用疑问句设置了情节悬念,目的是引起读者对电影的兴趣。如果在课堂上使用该语篇,尽管学生不可能真正有机会看这些电影,他们对该语篇的内容应该还是有兴趣的。该语篇可以用于阅读理解活动(比如让学生阅读并找出每部电影的类别、主要内容、主要人物),也可以用于口语训练活动(比如让学生讨论他们是否对这些电影感兴趣,是否看过类似的电影;或者让学生发挥想象预测电影的内容)或词汇学习活动(比如让学生根据语境线索猜测生词的意思)。
 
四、语篇分析究竟分析什么?
 
上一节我们简要讨论了以教学为目的的语篇分析要回答的四个方面的问题。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们首先需要对语篇本身的方方面面有深刻的理解,即进行全方位的语篇分析。通常情况下,主要从以下八个方面来分析语篇:
 
1. 语篇的内容与主题意义。分析语篇时,首先要了解语篇到底说了什么事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或观点,或传递了什么信息。需要注意的是,语篇的内容与主题意义是不同的。例如,我们讲一个寓言故事,语篇本身讲的事情是故事,但它传递的主题意义可能是一个道理,不能把二者画等号。
 
2. 语篇隐含的意义与功能。有些语篇只有表层意思,并没有隐含的意思;有些语篇会有隐含的意思,即我们经常说的“醉翁之意不在酒”,表面上说某件事情, 实际上却在说另外一件事。例如,有一位读者给报社写信,抱怨其社区频繁发生盗窃事件,业主也不报警。警察看到这封信以后到社区调查,发现并没有发生盗窃事件。其实,这封信的真正意图是抱怨有些社区业主未能看管好他们的狗,放任那些狗彻夜狂叫。信里有多处词语和写作手段暗示狗叫的问题,但警察没有看出来。
 
3. 语篇对读者的思想和行为的影响,或者说语篇期望对读者的思想和行为产生的影响。有些语篇只是希望读者理解其中的意义,有些语篇希望读者在理解意义之后,还要采取实际的行动。例如,广告不仅传递产品和服务的信息,而且试图影响人们的思想,劝说读者去购买产品或服务。再如,有些给媒体的公开信是为了呼吁公众采取行动。
 
4. 语篇产生的背景或者语境,即该语篇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任何语篇都是有背景的,不是凭空产生的,都应该有语篇的生产者、语篇产生的环境,这些都属于语篇产生的背景。
 
5. 语篇的类型与结构,即我们过去常说的文体。但是文体的概念太狭窄,现在说得更多的是语篇类型。大多数语篇类型有常见的语篇结构。但是,即便是同一种类型的语篇,其结构也并不完全一样。
 
6. 语篇的衔接性和连贯性。衔接性和连贯性是语篇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语篇不能借助适当语言和非语言手段,增强衔接性和连贯性,就可能无法有效地传递信息或表达思想,也不能有效地实现其意图。
 
7. 语篇使用的语言和非语言手段。大多数语篇不局限于文字,还有图像、图表,甚至还有声音、动画。我们现在使用的教材也有大量的非语言手段,这些非语言手段在教学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8. 语篇在内容和形式等方面的质量。比如,语篇讲的事情是不是有道理,是不是正确的,是不是有正能量,是不是学生感兴趣的,是不是能够让学生获得新的知识和经验等。
 
以上是语篇分析的八个方面,但是了解这八个方面的知识并不意味着能够进行语篇分析。为了分析语篇,教师还需要了解语篇分析的基本理论和具体方法。
 
五、基于语篇分析的教学设计例析
 
前面我们介绍了语篇分析的基本概念、语篇分析的意义以及语篇分析的主要内容。接下来我们结合教材语篇实例,讨论如何进行基于语篇分析的教学设计。
 
 
例如,以上语篇由左边的文字与右边的四幅图片构成,图片内容在文字中直接或间接提及。笔者曾经在讲座中向听众提出以下问题:这个语篇是什么类型的语篇?其主要内容是什么?语篇质量如何?是否适合作为英语教学的材料?经过简单的分析之后,大多数教师认为:该语篇是一份广告,主要向读者介绍洛杉矶的短期英语课程及其他相关活动;语篇的结构清晰(每个段落都有明确的大意),内容丰富,语义连贯;语篇使用的语言规范、地道,难度适当。基于以上认识,大家认为该语篇适合作为英语教学的材料。
 
就教师们提到的这些方面而言,他们对该语篇的分析还是比较准确的。但是,如果我们从现实生活中语篇的产生与接受过程来分析该语篇,就可能产生不少疑问:(1)如果该语篇是广告,应该包括广告代理商或产品(服务)供应商的信息。语篇提到“洛杉矶的英语课程”,但洛杉矶是美国的一座城市,并不是开设课程的机构。如果读者对这些英语课程和相关活动感兴趣,他们无法联系开设课程的机构。(2)该广告未提供英语课程的时间和地点等信息,读者不知道广告内容是否仍然处于有效期之内。(3)语篇中反复出现第一人称代词We (we)及其变体our,那么这里的we是谁?如果不能确定we是谁,就不知道广告中描述的事情是谁做的。如果需要就语篇中的有关事情 (活动)提问,恐怕只能使用无主句或被动语态了。
 
笔者咨询该教材的编者之后得知,该语篇摘自一份英语短期课程的广告宣传页,但只摘录了课程和活动介绍部分,略去了其他部分。这样,该语篇就是一份不太完整的广告。那么,以上分析对教学设计有什么价值呢?
 
如果教师能够发现教材语篇的不足,就应该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以适当的方式进行弥补。比如,如果该语篇所在单元的教学目标之一是教授广告语篇的结构,那么教师就应该以适当的方式引导学生发现该广告语篇缺失的组成部分,并尝试猜测或补全缺失的部分。教师也可以补充一份结构相对完整的类似的广告语篇,供学生学习。
 
广告语篇最大的特点是劝说或诱导目标读者购买产品或服务。基于广告语篇的教学活动,可以聚焦广告使用了哪些语言或非语言手段来劝说或诱导目标读者。比如,就以上语篇而言,可以设计以下活动:(1)该广告的主要目标读者是哪类人群?为什么?(2)语篇介绍英语课程和相关活动时,使用了哪些动词和形容词以引发目标读者的兴趣? (3)假如你属于该广告的目标读者群体,你会考虑报名参加该课程的学习吗?为什么?
 
总之,英语教学要结合语篇的类型、结构、内容以及语言特征等方面设计教与学的活动。
 
下面再结合一个访谈语篇探讨如何分析语篇并设计课堂教学活动。
 
 
该语篇是某单元阅读板块的A部分。该部分只有课文以及简单的背景介绍,紧随其后的B部分是围绕课文的教学活动,包括词汇学习、阅读理解和写作等活动。这里我们先聚焦A部分,暂不考虑B部分的活动。
 
很多教师翻到教材这两页时往往直奔教材中的对话,通读对话并找出重点信息,划出重点语法结构和词汇。有的教师认为这就是文本解读。实际上,就该语篇而言,至少应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板块的标题Times have changed。注意,这个标题并不是Reading或Reading Comprehension,而是Times have changed。这个标题反映了阅读材料以及整个阅读板块的主题意义:时过境迁,时代变化。板块标题提供了很重要的信息,课堂教学要充分利用它。比如,让学生根据标题预测阅读材料的内容或激活已有的有关时过境迁、时代变化的知识与经验。
 
2.板块标题下面的背景介绍:Millie wants to write about the changes in Sunshine Town for her history project. Daniel's grandpa, Mr Chen, knows a lot about Sunshine Town, so Millie is interviewing him to get some information.这段背景文字清楚地交代了阅读材料产生的背景,即Millie为了完成历史课的项目报告,采访了对Sunshine Town非常熟悉的陈先生。可以说,这段背景介绍对理解课文内容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也有助于学生了解有关访谈类语篇的语篇知识。
 
3.课文的插图:Millie在陈先生家里采访的情景图以及背景图(可以理解为Sunshine Town的一角)。课文的插图不是随意的,也不是单纯为了装饰版面,而是与课文内容相呼应的(程晓堂、丛琳,2020)。两幅插图可以使学生对访谈内容有更加直观的认识。设计教学活动时要充分利用插图。比如,教师可以就插图提出以下问题:Where is Millie? What is she doing? What does Mr Chen look like? What do you see in the background picture? What kind of place is Sunshine Town?
 
4. 课文:Millie采访陈先生的实录。这段采访实录以对话形式呈现,主要是Millie关于Sunshine Town今昔对比的提问以及陈先生的回答。该课文内容充实,逻辑清晰,语言规范、地道, 同时有效渗透了单元的重点语法项目(一般过去时和现在完成时),但也存在不足之处。首先,访谈的第一句话“Do you know Sunshine Town very well, Mr Chen?”不是很恰当。作为采访的开始,应该先向被采访者表示问候和感谢。另外,前面的背景介绍已经提到,陈先生对Sunshine Town十分熟悉,所以Millie要采访他。因此,采访时不应该再问陈先生是否对这个城镇很熟悉。其次,Millie问陈先生这个小城镇过去有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其实这个问题也是多余的,至少设计得不太好。可以这样提问:As far as you know, wha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Sunshine Town?另外,采访中有这样一个问题:Do you think life is better now?这个问题的质量也不高。再有,这段访谈实录是以陈先生的一段话结束的。通常情况下,应该以访谈者的话语结束访谈,访谈者还应该对被访谈者表示感谢。总之,从访谈语篇的角度来看,这篇课文还存在缺陷。当然,这里我们讨论的重点不是批评教材,而是希望老师们意识到: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教材提供的语篇并非总是完美的;教师要根据自己的语篇知识弥补教材语篇的不足。
 
以上我们分析了语篇的构成要素、优点以及不足,也提出了一些教学建议。那么,针对这样的访谈语篇可以设计什么样的教学活动呢?如果我们从语篇产生的环境、目的和过程来考虑,有很多可选方案。比如,现场访谈过程中,访谈者通常要做记录。据此,我们可以设计以下活动:
 
Below are the notes that Millie took during the interview. Can you fill in the missing information?
 
(Mr Chen) has lived in ST since he was born
 
— first lived in ___________________
 
— in 1965 he _________ and ____________
 
— years ago only had _______ and _________
 
— had ______ and ______ in the town centre
 
— has turned the town centre into _________
 
— used to have __________ near the Sunshine River
 
— government took action to _____________
 
— old friend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now feel a bit ______________
 
以上活动就是根据Millie采访的实际情形设计的。Millie访谈时应该是边访谈边做记录。我们假定Millie在访谈时做了记录,但有些信息不全,让学生阅读访谈对话并把信息补全。这个活动既关注了语篇中的重要信息,也使学生注意了语篇中的重点语法结构。
 
当然,针对这样的语篇往往要设计不止一个活动,而要设计不同层次的活动。如果希望提高学生对语篇中语言形式(如语法)的关注度,同时兼顾语篇的内容,那么可以设计以下兼顾内容与语言的阅读教学活动。以下是笔者设计的一个活动:
 
Below are the answers to some questions about the interview between Millie and Mr Chen. Can you write out the questions?
 
Example:
 
Answer: since Mr Chen was born
 
Question: How long has Mr Chen lived in Sunshine Town?
 
(1)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town
 
(2) in 1965
 
(3) since 1965
 
(4) a post office and a cinema
 
(5) the government
 
(6) near the Sunshine River
 
(7) because they often put waste into the river
 
(8) because his old friends have moved away
 
大多数教材设计的阅读理解活动都是提出问题,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以上活动则正好相反:给出问题的答案,让学生设计问题。在完成这个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从语篇中提取信息,而且需要根据提取的信息设问,而这些问题大多数都要用到一般过去时或现在完成时等时态。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在真正理解语篇内容的基础上,关注重点语法项目。国外很多教材都有类似的活动,学生感觉比较新鲜,教师们可以尝试一下。
 
除了理解语篇内容、关注语言形式的活动以外,还要设计有助于学生发展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活动。比如,针对以上语篇,我们可以设计以下旨在渗透思维训练的活动:
 
Discuss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in groups:
 
(1) The Sunshine Town has become a beautiful modern town. Why have Mr Chen's old friends moved away? Why hasn't he made some new friends?
 
(2) Do you think Millie's interview is a successful one? Give your reasons.
 
(3) Wha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the place you are living now? Are the changes for better or for worse?
 
访谈中陈先生提到,他的很多老朋友都搬走了,所以他有点孤单。访谈又提到,这个城市变得特别漂亮。既然这个地方变得这么漂亮,他的朋友为什么都搬走了呢?另外,陈先生为什么不交一些新的朋友呢?据此疑问,我们设计了第一组问题。第二组问题是:你是否认为Millie的访谈是成功的?请给出你的理由。这主要是为了弥补教材语篇的不足设计的讨论活动,可以提高学生对访谈语篇的认识。第三组问题主要是为了使学生能够从教材走向自己的实际生活和周围世界,同时巩固所学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
 
六、结束语
 
本文结合实例探讨了语篇分析对英语教学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以语篇分析为基础来设计英语课堂教学活动。当然,一篇文章不可能把问题都说清楚,也不可能解决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所有问题或困惑。建议英语教师都补一补“语篇分析”或“语篇语言学”这门课。大家可以从McCarthy(1991)和McCarthy & Carter(1994)这两本经典著作入手,然后再参考其他文献资料。学习语篇分析以后,对英语教学中的很多理论和实践问题会有全新的认识。
 
————————————
 
参考文献
 
Bonyadi, A. 2019. Discourse analysis and language pedagogy: A review [J].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for Sustainability, 21(1): 128-136.
 
McCarthy, M. 1991. Discourse Analysis for Language Teachers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McCarthy, M. & Carter, R. 1994. Language as Discourse: Perspectives for Language Teaching [M]. London: Longman.
 
Olshtain, E. & Celce-Murcia, M. 2001. Discourse analysis and language teaching [A]. In D. Tannen, H. Hamilton & D. Schiffrin (Eds.), The Handbook of Discourse Analysis [C]. Massachusetts: Blackwell Publishers Inc. 707-724.
 
程晓堂、丛琳. 2020. 英语教材编写中图像资源的设计与使用[J]. 课程·教材·教法,(8):78-85.
 
教育部. 2018.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苗兴伟、罗少茜. 2020. 基于语篇分析的阅读圈活动设计与实施[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9):1-5.
 
万红红. 2020. 访谈型语篇阅读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7):50-54.
 
————————————
 
注:本文是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北京市中小学生英语素养提升战略研究”(15WYA01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附作者信息:程晓堂  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