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北京师范大学主办,ISSN:1002-6541/CN11-1318/G4

(中学篇)2013年第05期:在语境中达成语法教学的三维目标 ——从一节特级教师工作室交流课说起(江苏:葛文山)

 
【摘 要】 本文以一节语法交流课为例,探讨如何综合考虑语法教学的三维目标,设置趋于真实生活的语境,提高语法教学效益,规避当前语法中存在的种种弊端。
【关键词】 语法教学 三维目标 语境
 
       2012年12月,上海市朱震一、黄徐娟名师工作室来张家港交流。笔者应邀上了一节语法交流课,课题是Unreal Conditionals。朱震一是上海的著名英语特级教师,他在评课中指出:传统的语法课都是灌输语法知识,只讲究技术,而本节交流课在艺术呈现上做了大胆成功的尝试。
       实际上,形式(Form)、意义(Meaning)和用法(Use)是语法教学的衡量标准。一节语法课好不好,主要就看这三维目标有没有达成。本文拟以这节交流课为例,探讨语法教学三维目标达成的几个问题。
       一、如何规避“为语法而语法”?
       苏州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胡明提到过一个引人反思的语法课案例:某初中英语教师教学被动语态的语法知识时,让学生把例句“I like you.”和“I read the book.”改成被动语态,并让学生反复操练。可是,现实生活中哪有人这样表达呢?类似于“You are liked by me.”这样的句式纯粹就是“为被动而被动”,是对语法规则生搬硬套的结果。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有些老师给学生讲一些只有在中国内地课堂才会出现的语法知识。
       在语法课上,教师所选择的每一个语法例句都要来源于生活,都要是鲜活的,正如一本英文语法书的书名English Grammar in Use所暗指的那样。只可惜,中文却翻译成了《剑桥英语语法》,没有突出英文书名中暗指的实用性。教师教给学生的语法知识一定要是现实生活中经常使用的,而不是深藏在语法书里的没有生命的条条框框。
       在备课时,教师要认真甄别课堂上需要讲授的语法知识点,看一看有没有早已过时、早已死亡的语法规则。市场上的一些语法教辅用书,甚至一些教科书还在“挖深井”,纠结一些无关痛痒的陈旧语法条文和细微差异,有的所谓用法差异甚至连英语是母语的专家也搞不清楚。令人可笑又可气的是,一些教辅用书的作者基于经验,自己杜撰了一些语法规则或口诀,让学生去记忆。
       让人不安的是,一些高考试卷的单选题也起了误导作用,不厌其烦地设置口语对话来考查情态动词shall表示“警告、义务、承诺”的用法,而这种用法在真实语料中已经基本消失。英国语法学者Geoffrey Leech基于上世纪一些语言现象的语料库研究就证明:shall的此种用法几乎只见于法律、法规、合同等正式文本中。
       为什么表达“I like you.”是对的,而一改成被动语态就错了呢?其实,这也没有什么道理在里面,只是英语国家的人们不这么说而已。那么,作为一名中国英语老师,怎么才知道哪些表达是对的,哪些是英语国家的人们不说的呢?只有两个办法:其一,要加强英语学习,多阅读英文报刊书籍,多看英文原版电视节目,多与以英语为母语的人交流;其二,对于自己不确定的英文表达,可以在Google上搜一下,看一看网上这样的表达多不多。如果有条件,还可以查一查相关的语料库。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国内很多语法著作不可靠,仍然沿袭了上世纪中期的英语语法规则,而其中的不少词法、句法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发生了变化。
       二、语法教学的核心是什么?
       先看一个关于语法的笑话。《水浒传》第31回有这么一段描写:武松走到一个土岗子下面的乡村小店,看见了青花瓮酒和鸡肉,而这些是别的客人自备食用的,属于非卖品。武松吃不到酒肉,气得大骂店主。原文如下:
       武行者睁着双眼喝道:“你这厮好不晓道理!这青花瓮酒和鸡肉之类,如何不卖与我?我也一般还你银子。”店主人道:“青花瓮酒和鸡肉,都是那大郎家里自将来的。只借我店里坐在吃酒。”武行者心中要吃,那里听他分说。一片声喝道:“放屁,放屁!”
       大家都知道,武松在这里的“放屁!放屁!”是指责店主胡说八道,而不是两个祈使句,不是真的要店主放屁。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赛珍珠却把这里的意思理解成了后者,直译成了两个祈使句:
       Now Wu the priest longed much in his heart to eat, and so how could he be willing to listen to this explanation? He bellowed forth,“Pass your wind!Pass your wind!”
       如此翻译会让欧美读者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误解成:武松大发雷霆,命令店主放屁,而且要连续地放。因为学过英语的人都知道,祈使句的作用就是要求、请求或命令、劝告、叮嘱、建议别人做或不做一件事。
       从这个笑话中可以看出,语法教学的核心是让学生彻底知晓语法项目的概念和功能并学会运用,而不只是一味地做题、讲题,搞题海战术,否则就要吃大亏。
       现行英语教材的编写采用了模块概念,常把一个语法项目拆分成几部分,分散在不同的模块中。对此,许多英语教师不理解,理由是:其一,语法知识被拆的支离破碎,没有系统性;其二,被拆分后的语法教学内容太少,一个语法概念哪里用得着一课时的时间?如果对这两点理由认真考虑一下,就发现它们都是错误地以语法知识为出发点,而不是以语法项目的基本概念和功能为出发点。
       在现实教学中,不少教师喜欢把大量的系统语法知识一股脑儿传授给学生,因为这样做似乎能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学生知道系统的语法知识后马上就能做对许多模拟试题。但是,这种授课方式的长期效果并不理想。首先,知识的保持率非常低,过不了多久,学生就会把所学的语法知识忘得所剩无几;其次,碰到不熟悉的语境,不能再灵活运用,常犯一些生搬硬套的语法错误。
       那么,如何避免这种欲速而不达的语法教学方式呢?答案就是“慢工出细活”。在呈现一个新的语法项目时,教师一定要舍得花时间和精力,帮助学生弄清楚语法项目的基本概念和功能,让学生知道在什么语境中使用这个语法项目或者用它来做什么。
       虚拟语气有许多用法,但在设计本节交流课的教学目标时,笔者只选择了虚拟语气的现在、过去和将来三种基本表达形式,而引导学生把时间、精力和注意力集中在“什么语境下使用虚拟语气”和“虚拟语气能用来做什么”这两个教学目标上。
       三、如何做到“随风潜入夜”?
       对待新事物,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是有点好奇,也有点抵制,甚至是恐惧。成功的教育要学会隐藏教育的意图,把要学习的新知识隐蔽在友好的氛围和熟悉的语境中。
       但是,传统语法教学方式大都属于显性教学途径,教师首先开门见山地介绍新语法规则,让学生理解和记忆,然后引导学生在一定语境中进行操练。在这样的教学程序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依赖的状态,没有个性,没有体验,没有问题,没有积极的思维活动。学到的语法知识要么很快被遗忘,要么就形不成语言运用能力。
       在呈现一个新语法知识的时候,教师最好先采用隐性教学途径(implicit approach),采用迂回策略,引导学生使用归纳法,从探究具体的语言材料中推导出语法规则,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语法的形式和用法,等到了一定阶段后,再采用显性方式对一些语法规则做一些总结、操练和说明。
       如何才能让学生愉悦地体会到现实生活中的虚拟语气呢?在本节课中,笔者采用了英文歌曲。通过在网络上搜索、筛选,笔者最终选择美国歌星碧昂丝(Beyonce)的歌曲If I Were a Boy作为本节课的导入。
       …
       If I were a boy
       I think I could understand
       How it feels to love a girl
       I swear I'd be a better man
       I'd listen to her
       Cause I know how it hurts
       …
       这首歌从歌名到歌词都含有虚拟语气,旋律动人,便于学生跟着模仿。学生在哼唱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学会了虚拟语气的基本形式。最重要的是,这首歌曲让学生直观地感觉到歌手是如何通过虚拟语气来换位思考,从另外一个角度去表达对爱情的期盼。接着,笔者趁热打铁,也用虚拟语气表达了对一个好妻子的愿望:
       If I were a woman, I would be a better wife. If I were a wife, I would train my kid to love homework. If I were a wife, I would train my husband to love housework.
       学生在笑声中对虚拟语气的形式、意义和用法有了进一步认识。而了解语法知识,只属于浅层次的语法教学,英语教师真正要做的是激发学生有一种想使用新语法知识的冲动。于是,笔者让学生用虚拟语气进行对话,讨论下面的问题:What would you do if you were a different sex just for a day?
       在让学生讨论前,为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表达激情,笔者又播放了一段非常搞笑的视频:地铁里,女孩在惟妙惟肖地模仿男孩的每一个神情和动作,但是当男孩把上身的T恤衫脱掉时,女孩傻眼了。看到这里,学生们哈哈大笑,跃跃欲试,都想表达自己的观点。
       就这样,笔者使用了隐性教学途径成功呈现了对现在的事物进行虚拟表达的形式、意义和用法,并激发学生在语篇和语境中去实践刚学到的虚拟语气知识。
       四、创设语境的素材哪里来?
       要想把语法课上生动,教师肯定要善于创设语境;要想营造出逼真的氛围,教师手头就必须要有大量的图画、音频、视频、实物等素材。
       1. 请学生或美术老师绘制简笔画
       根据网络上的创意,笔者邀请学校里的美术老师绘制了几张简笔画(见图1、图2),引导学生使用虚拟语气来表达:What changes would you make if you became/were to become/should become the canteen manager in our school tomorrow?这些漫画以幽默的方式,表达出了同学们的心声,成功地激发他们采用虚拟语气去思考和表达。
                 
                                                  图1                                                       图2
       2. 做一个好素材的拾荒者
       教师平时上网或阅读报刊时,碰到有意思的图片、音频或视频,要做一个有心人,按照一定的类别,把它们收集在自己的电脑里,建立一个语境创设材料库。采用多个关键词来命名文件,便于以后查找和应用,比如,上面的图片可以命名为“食堂学生投诉”。在备课时,笔者需要一组故事性很强的连环画来创设语境,让学生对过去发生的事情进行虚拟表达。在笔者的电脑资料库里,正好有一组非常有趣的图片(见图3)。
 
 1. went to a party         2. arrived home late       3. overslept
 
4. missed the last bus        5. walked to the company         6. was late for work

 
7. was dismissed                 8. felt sad                      9. went for a walk

 
                                                10. met a beautiful girl       11. got married
图3
       笔者以讲故事的形式,分四次呈现图片,让学生用虚拟语气描述。比如,在描述第一组图片时,笔者先说道:Tom went to a party, so he came home late. He overslept the next morning. 然后,接着说:But we can tell the story in a different way just like this: if Tom hadn't gone to the party, he wouldn't have come home late at night. Then what would have happened if he hadn't come home late at night?
       3. 借助于实物来创设语境
       对于中学英语教师来说,用实物来创设语境是一件非常冒险的事情,一旦搞不好,就会弄巧成拙。因为中学生的心智水平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不再像小学生那样容易应对了。中学英语教师需要一定的实践智慧和灵活应对的能力。最优秀的教师可以不借助于实物或图片,只凭语言和手势语就能创造出惟妙惟肖的语境来。
       例如,在本节课中,笔者把一叠数额不等的欧元、美元、英镑和港元的纸币放在一个信封里,让学生抽取一张,想像自己突然得到一大笔钱后会去做什么,并用虚拟语气表达出来。为了增加气氛,笔者还告诉学生,谁的表达精彩,这张外汇就归谁所有。学生平时很少有机会一下子接触到这么多不同的货币,非常感兴趣,都想拥有一张,于是表达的激情瞬间就爆发了。
       可是,坐在后面的听课教师都感到震惊,开始交头接耳。一是用金钱激励学生的做法不可取;二是像这样的一节课代价也太大了,老师哪有这样的经济承受能力呢?但是,当他们最后看到下面的两张图片(见图4、图5)和听到歌曲《爱的奉献》时,就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了。此时,笔者对学生说:If you were a millionaire, would you help those poor children? 听到这里,学生恍然大悟,也开心地笑了,并把那些纸币以“捐款”的形式,返还给了笔者。
         
                                            图4                                                                    图5
       在最后环节笔者虽然变通行事,但毕竟含有一些不真实的成分。因此,此法只能偶尔为之,教师使用实物创设的语境要尽量保证真实性。
       值得一提的是,对素材的筛选和使用要有一个衡量标准,并不是好的素材就一定是适合的。比如,在寻找这节课的素材时,笔者首先想到的就是自己非常喜爱的一首歌《泪洒天堂》(Tears in Heaven),但是这首歌是著名歌星克莱普顿(Clapton)为他坠楼身亡的儿子所作,旋律和歌词都过于悲伤,与这节语法课轻松活泼的基调不吻合,笔者只能忍痛割爱了。以下是歌曲的部分歌词:
       Would you know my name
       If I saw you in heaven?
       Would you feel the same
       If I saw you in heaven?
       I must be strong and carry on
       Cause I know I don't belong here in heaven
 
       Would you hold my hand
       If I saw you in heaven?
       Would you help me stand
       If I saw you in heaven?
       …
       五、结束语
       这是一节公开课,事前做了充足的准备,因为笔者一直认为,公开课一定要有值得公开展示的价值和内容。就好比逢年过节,请一大帮亲朋好友到家里来吃饭,你不能随便炒几个菜就把人家给打发走了。作为主人,你得好客,得多准备几个拿手好菜,让客人有一个挑选的余地,这个菜不合口味,他可以尝尝其他菜,实在吃不下的,也可以用U盘打包回家慢慢“吃”。当然,我们不可能指望每一节日常课都能上得这么精彩,但是教师头脑里一定要有一个意识:语法知识的呈现最好在语境、语篇和愉悦中进行。
————————
       本文作者声明:未经本人及北京师范大学中小学外语教学编辑部书面同意,任何媒体不得转载或摘编本文。
   附作者信息:葛文山 江苏省张家港外国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