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北京师范大学主办,ISSN:1002-6541/CN11-1318/G4

(中学篇)2014年第09期目录内容

[期刊年份]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4年
[期刊期别]第9期
[文章作者]黄群
[文章标题]高中英语校本课程开发的策略探讨
[文章页码]01-06
[文章摘要]目前高中英语校本课程的开发存在课程与学生需求不一致、课程缺乏整体规划、课程目标不明确、课程内容临时拼凑、教学设计缺失等问题,导致课程质量低劣,校本课程开发失去其本义。本文结合英语演讲入门课程的开发实践,从课程情境评估、课程目标设置、课程设计研究三个方面探讨了高中英语校本课程开发的策略。
[关 键 词]校本课程;英语演讲;课程情境;课程目标;课程设计      
[文章背景]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已跨越理念层面,进入了行动层面。但目前高中英语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不容乐观。首先,教师往往为开发而开发,缺少对课程开发情境的评估和对学生需求的调查,开发的课程与学生的需求不一致,学生被动选修、被动学习;其次,教师为应付来自学校的命令,课程多半匆匆上马,缺乏整体规划,目标不明确,内容临时拼凑,更谈不上课程设计研究。因此,表面上校本课程开发轰轰烈烈,实质上却是教学材料良莠不齐,课程质量低劣,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得不到满足,教师兴味索然,校本课程开发失去了其本义。本文拟结合我校 A Simple Guide to the Art of Public Speaking(下文称“英语演讲入门”)课程开发的实践,探讨高中英语校本课程开发的策略。
[期刊网址]WWW.FLTS.CN
 
[期刊年份]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4年
[期刊期别]第9期
[文章作者]徐永军、曾家延
[文章标题]中学英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解析
[文章页码]07-13
[文章摘要]英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线英语教师基于基础教育改革的理念和英语基础教育的需要,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引申出来的一门课程。英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打破了英语学科的界限,实现了学科的整合,促进了学生知识系统的一体化和综合化。文章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对中学英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了全方位的解析,旨在探索中学英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建构,推动中学英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化实施。
[关 键 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英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英语基础教育;课程开发   
[文章背景]一直以来,我国英语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较为单一,以英语学科课程为主,过于强调统一性、封闭性和学科性,不利于学生个性化、多元化和全面化的发展。同时,英语学科课程局限于课堂教学及课本教学,以英语基础知识的讲授和英语基本技能的培养为主,表现出强烈的应试教育倾向,难以满足我国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为了改变英语基础教育的教学现状,拓展英语基础教育的学科领域,提高英语基础教育的实用性及有效性,英语教学专家和一线英语教师积极开展英语教学改革,英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成为他们关注的焦点,并逐渐渗透到我国英语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 ”(郭元祥,2003)。笔者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概念以及英语学科教学的特点和目标,将英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定义为:在英语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将英语作为信息传递与表达的工具,综合运用各门学科的知识及技能,以完成真实的任务、解决真实的问题为导向,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该定义比较清晰地揭示了英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本质特征:英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双主体的,既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强调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不再拘泥于英语学科,而是关注科学、人文、自然、社会、人生、历史、现实以及未来等各个领域,实现学科知识之间的整合;以能力培养为导向,关注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实践能力、综合人文素养的提高;以课外的自我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为主,辅以课堂的集中教学;英语学习是英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组成部分,更加强调英语学习的真实性、情境性和实用性。
[期刊网址]WWW.FLTS.CN
 
[期刊年份]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4年
[期刊期别]第9期
[文章作者]余健明、郭洁
[文章标题]高中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调查与分析
[文章页码]13-17
[文章摘要]本研究对 H市三所高中学校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行了调查,并对学生的总体答题情况、分类答题情况和三所学校的差异性等进行了分析。调查结果表明,调查对象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比较薄弱,跨文化交际能力普遍偏低。这反映出目前高中英语教学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严重不足。因此,应改革高考英语试卷的内容与结构,修改现行英语教材,以增加高中生对跨文化交际知识的学习和了解,努力培养和提高高中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
[关 键 词]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意识;跨文化交际能力;文化测试      
[文章背景]外语学习者必须具备足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胡文仲,1992)。Harms(1973)指出“以跨文化交际为特征的交际是人类交际的第五个阶段”。《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教育部,2003;以下简称《课标》)明确提出了对高中生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目标要求,即增进跨文化理解,形成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扩大学生接触异国文化的范围,帮助学生扩展视野,提高学生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等,为发展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是《课标》颁布十余年来,高中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具体情况怎么样?鲜有研究对此进行深入探讨。
本研究借用Lado(1961)的文化测试模式,采用文化测试卷对H市不同层次学校高中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在深入分析调查研究数据的基础上,指出了目前高中英语教学在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还存在的不足,同时探讨了提高高中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期刊网址]WWW.FLTS.CN
 
[期刊年份]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4年
[期刊期别]第9期
[文章作者]苏克银
[文章标题]冗余信息在听力理解中的作用
[文章页码]18-23
[文章摘要]本文分析了冗余信息在语法、语用、语义及审美四个层面上对听力理解的作用,并认为听力教学需要关注语言文化特征、学习者的语用策略、听力理解过程及审美选择等方面,从而帮助学生积极利用冗余信息辅助理解以及克服冗余信息给听力理解带来的负面影响。
[关 键 词]冗余信息;高考英语;英语听力;听力理解   
[文章背景]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信息发出者为了确保信息的正确传递,采取了一些补偿手段,如重复、拉长、重叠等,以弥补信息上的不等值,这些补偿手段就构成了语言交际过程中的冗余信息(魏在江,2000;王宏,2000)。冗余信息在语言理解过程中有以下作用:(1)弥补语音传递中的损耗;(2)凸显话语传递者的用意;(3)彰显语言表达的力度;(4)平衡语言内部的结构;(5)满足语法规则的需要;(6)维持双方的交际地位(何兆熊,2000;何自然,1997,2004;刘森林,2007)。冗余信息能够帮助话语交际双方准确把握话语意义,并依据语境作出适当回应,从而实现交际目的。
冗余信息包括哪些类别呢?何星(2000)将冗余信息分为五类:结构冗余、语义冗余、语境冗余、副语言特征冗余及韵律特征冗余。王宏(2000)将冗余信息分为四类:重复、迂说、宕词和应酬语。在研究语言使用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在语法(句法)、语义、语用与审美四个层面上同时进行,并同时兼顾语音(音位)、词法、句法及语篇等之间的协同作用。据此,本文将从四个角度来具体阐释冗余信息在听力理解中的作用。
[期刊网址]WWW.FLTS.CN
 
[期刊年份]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4年
[期刊期别]第9期
[文章作者]吴薇
[文章标题]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材分析问题探讨
[文章页码]24-30
[文章摘要]准确分析和有效使用教材是确保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前提。目前初中英语教师普遍具有一定的教材分析意识,但是在实践操作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结合具体案例分析了初中英语教师在阅读教学教材分析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从阅读文本的体裁、结构、利用价值、文本特征和教材活动分析五方面提出了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建议。
[关 键 词]语篇;阅读教学;教材分析      
[文章背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实效是教师追求的目标,而合理的教学设计和有效的教学实施是确保课堂教学实效的前提,促成这个前提的基础是对教材内容的合理分析。《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指出,深入开展教材分析、把握教材设计理念、熟悉教材编排特点、了解教材中可资利用的资源是教师有效利用和开发教材的前提。教师只有深入研读教材,才能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水平和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开发与利用,也才能通过教材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视野,拓展学生思维,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教育部,2012)。
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的载体和依据。教师只有合理分析教材,正确判断教材中各种资源的利用价值,才能确保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进而有效设计课堂活动。可以说,高效课堂教学始于准确、合理、有效的教材分析。目前教师们普遍具有教材分析的意识,但笔者在课堂观察中发现,许多教师在教材分析的具体操作层面仍存在一些问题。下面笔者结合实例探讨阅读教学中教师进行教材分析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网址]WWW.FLTS.CN
 
[期刊年份]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4年
[期刊期别]第9期
[文章作者]宋维华、郭洪洁
[文章标题]运用阅读档案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尝试
[文章页码]31-35
[文章摘要]当前中学英语阅读教学中主要存在课堂阅读时间有限,阅读量不足,对学生课外阅读的目标与计划、督促与检查、评价与指导缺失等问题。本文在自主学习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教师应指导学生建立阅读档案袋,掌握阅读策略,精心选择阅读材料,帮助学生逐步形成在课外阅读中自主计划、自主监督、自主调节和自主评价的能力。实践证明,运用阅读档案对发展学生的课外自主阅读能力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关 键 词]自主学习;课外阅读;阅读档案袋;阅读策略;阅读材料;阅读评价      
[文章背景]Holec(1981)首先把“自主学习”概念引入语言学习,并且把“学习者自主”定义为“对自己学习负责的能力”,指出这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确定学习目标,决定学习内容和进度,选择学习方法和技巧,监控学习过程,评估学习效果”。Dickinson(1995)则认为,自主学习“既是一种学习态度,也是一种独立学习的能力”。Benson(1997)对此观点阐述得更明确,认为“自主学习是一种独立学习的行为和技能,是一种指导自己学习的内在心理动能,是一种对自己学习内容的控制”。从以上学者对自主学习的定义可以看出,由于他们各自研究的角度不同,赋予自主学习的含义也有所不同,但其核心都是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计划、自主选择、自主调控以及自主反思的能力。
近几年来,自主学习也引起了国内一些学者的高度重视,并引发了他们的探究与思考。肖巧云(2000)阐述了建立自主学习培养框架的方法。兰昌勤、曾洁(2004)认为,自主学习本身所包含的社会性和可移植性,以及学习者追求个性发展的共性和自我实现的潜能等因素都决定了在我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外语的能力是完全可行的。
基于以上中外研究,笔者认为自主学习的内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自主确定学习目标。学习者根据自身的需求,定义自己总的学习目标和阶段性学习目标,分清主次,分阶段依次完成,并能及时以成果的评估为基础确定新的目标。(2)运用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学习有法,学无定法。每一个成功的学习者都得益于有效的学习方法。(3)调整自己的学习进度,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建立正确的评估标准。自主学习能力实质上就是自我控制能力,即学习者能够对自己的计划、监控和评估三大环节负责的能力。(4)学习者要和教师达成共识。教师有效、合理的介入与指导是学习者实现自主学习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必要条件。
作为形成性评价的一种工具,阅读档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计划、监控与评估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的功能与自主学习包含的自主计划、自主监督、自主调节和自主评价的内容不谋而合。阅读档案是展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所做的努力、所取得的进步和反映其学习成果的集合体。它通常以文件袋的形式收藏学生具有代表性的学习成果(如作业、作品)和反思报告。建立阅读档案袋可以督促学生经常检查自己课外阅读学习的情况,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成果,从而培养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和自信心。基于自主学习的阅读档案袋对培养学生的英语课外阅读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期刊网址]WWW.FLTS.CN
 
[期刊年份]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4年
[期刊期别]第9期
[文章作者]李霞
[文章标题]初中英语主题式阅读研究
[文章页码]36-40
[文章摘要]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要提升学生的阅读技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采取主题式阅读的策略,即在尊重教材编排体例的前提下,以主题为中心,以学生的认知能力为半径,以文本特质为基础,通过课堂精读、课堂泛读、课下独立自读等多元丰富的阅读实践,引领学生整体阅读多篇同题异质的阅读材料。
[关 键 词]单元主题;阅读教学;文本内容;文本特质;课外阅读      
[文章背景]在英语学习中,作为四项基本语言技能之一,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教育部,2012;以下简称《课标》)亦对一至五级读的目标做了清晰、具体的描述。那么,如何把《课标》所体现的各级阅读目标和阅读策略、阅读技能等宏观、抽象的概念具体融入日常英语教学之中?如何引领学生走进阅读、感受阅读、喜爱阅读,在提升阅读能力的同时真正激发内心的阅读兴趣,并为课外阅读量的积累和终身阅读习惯的养成打下良好基础?如何保证学生的阅读数量、阅读质量与阅读效果?如何充分发挥英语课堂和英语教师的作用,帮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于永正,2013),并在大量的课外阅读中最终形成自己的阅读能力?
受启发于语文教学“在不改变教材编排体例的前提下,在主题上做文章”(施久铭,2013)的阅读理念,笔者利用人教版《英语》 Go for It!教材(下同)进行了初中英语主题式阅读的探索。
[期刊网址]WWW.FLTS.CN
 
[期刊年份]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4年
[期刊期别]第9期
[文章作者]葛雨军
[文章标题]基于教师话语分析的课堂提问有效性研究
[文章页码]40-44
[文章摘要]课堂提问是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本文结合一节全市公开课的教学流程,从课堂提问的目标设置、提问对象的选取、提问反馈的策略及提问方法的选用四个方面,对教师的课堂话语进行了分析,以探讨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关 键 词]课堂提问;话语分析;提问目标;提问对象;提问反馈;提问方法   
[文章背景]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课堂提问应有效、实用。课堂提问要遵循先易后难、由浅入深的教学原则。课堂提问的目标、反馈、方法既要适应全体学生,又要适应个体差异。
“在外语和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教师话语对课堂教学的组织及学生的语言习得都是至为关键的,这不仅因为教学内容只有通过完美的教师话语的组织与传授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而且因为它本身还起着目的语使用的示范作用,是学生语言输入的又一重要途径”(Nunan,1991)。笔者在分析优秀课例中的教师话语时发现,名师大多关注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能够避免课堂提问的拖沓冗余等低效现象。
[期刊网址]WWW.FLTS.CN
 
[期刊年份]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4年
[期刊期别]第9期
[文章作者]罗少茜、孙晓慧
[文章标题]如何撰写行动研究报告中的文献综述
[文章页码]45-48
[文章摘要]文献综述是行动研究报告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使广大中小学一线教师了解在行动研究报告中如何撰写文献综述,本文论述了行动研究报告中撰写文献综述的目的与作用,并且着重介绍了在行动研究报告中撰写文献综述的步骤和方法。
[关 键 词]行动研究;行动研究报告;文献综述      
[文章背景]“文献综述是文献综合评述的简称,指在全面收集、阅读大量研究文献的基础上,经过归纳整理、分析鉴别,对所研究的问题在一定时期内取得的研究成果、存在的问题以及新的发展趋势等进行系统、全面的叙述和评论”(张庆宗,2008)。本文将着重论述在行动研究报告中撰写文献综述的步骤和方法。
很多学者探讨过文献综述的目的与作用。概括起来说,文献综述的目的归根结底在于“整合某个研究主题在特定领域中已经被思考过与研究过的信息,并将此议题上的权威学者所做的努力进行系统的展现、归纳和评述”(张丽华等,2004)。文献综述的作用可以从读者和研究者两个角度来阐述。从读者的角度来说,文献综述可以帮助读者知晓作者对某一个研究领域的主要问题、发展及研究方法的了解程度,从而使读者对作者的研究能力、研究背景产生信心,进而促使读者有信心阅读该研究论文;从研究者的角度来说,通过研读其他研究者在某一个研究领域的研究并撰写文献综述,研究者可以激发自己新的思想和研究灵感(张庆宗,2008)。
行动研究报告是整个行动研究过程的集中体现。Kemmis & McTaggart(1982)曾提出,行动研究是一个由计划、实施、观察和反思等环节构成的螺旋式推进的循环过程。基于行动研究的整个过程,行动研究报告通常包括发现问题,初期调查,文献综述,制订行动计划,实施、监控与调整行动计划,总结与反思六个部分。文献综述位于初期调查之后、制订行动计划之前。也就是说,我们在行动研究中经过初期调查,确认了研究问题之后,需要通过归纳和评述文献来界定所研究问题的核心概念,并对相应的研究现状做评述,在此基础之上再制订行动计划。可见,文献综述在行动研究中起着奠基石的作用,它是我们开展行动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有力保障。在行动研究报告中撰写文献综述的最终目的是使我们的行动研究更具有可信度和可靠性。
[期刊网址]WWW.FLTS.CN
 
[期刊年份]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4年
[期刊期别]第9期
[文章标题]欢迎邮购《第七届全国小学英语教学观摩课案例集》
[文章页码]封三
[期刊网址]WWW.FLTS.CN
 
[期刊年份]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4年
[期刊期别]第9期
[文章标题]《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关于2015年增加页码和调整期刊定价的通知
[文章页码]封四
[期刊网址]WWW.FLT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