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教育部,2012)中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然而,许多初中生虽然积累了一定的词汇,掌握了一些阅读技巧,但对阅读文本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表层,不能理解文本的深层含义,更不能提出自己的见解或观点。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在于授课教师对阅读文本的分析比较粗浅,多注重语言知识,忽视了挖掘文本的深层意义。如果一节课所设计的活动不能激活学生的高阶思维,那么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降低。
因此,深度分析文本是有效阅读教学的前提(戴军熔,2012),也是有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前提。换句话说,“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如果分析不深、分析不准、分析不精、分析不细,教师所设计的活动往往会缺乏多样性与层递性,缺乏对学生思维的激活与挑战,就会阻碍学生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发展。
文本分析通常包含:(1)文本话题内容分析,指分析学生对话题的熟悉度与兴趣度等;(2)文本作者分析,指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等;(3)文本体裁结构分析,指分析文章的行文特点与篇章结构等;(4)文本语意分析,指分析文章中所蕴含的现实意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5)文本语言分析,指分析文章所凸显的语音特征、词汇特征、句法特征、修辞特征等。
本文将以一节北京市级骨干教师研究课为例,探讨如何在多维深度分析阅读文本的基础上有效设计阅读活动,最终达到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因此,深度分析文本是有效阅读教学的前提(戴军熔,2012),也是有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前提。换句话说,“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如果分析不深、分析不准、分析不精、分析不细,教师所设计的活动往往会缺乏多样性与层递性,缺乏对学生思维的激活与挑战,就会阻碍学生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发展。
文本分析通常包含:(1)文本话题内容分析,指分析学生对话题的熟悉度与兴趣度等;(2)文本作者分析,指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等;(3)文本体裁结构分析,指分析文章的行文特点与篇章结构等;(4)文本语意分析,指分析文章中所蕴含的现实意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5)文本语言分析,指分析文章所凸显的语音特征、词汇特征、句法特征、修辞特征等。
本文将以一节北京市级骨干教师研究课为例,探讨如何在多维深度分析阅读文本的基础上有效设计阅读活动,最终达到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摘要
本文以一节初中英语研究课为例,对文本话题内容、作者写作意图、文本体裁结构、文本语意、文本语言等进行了深度分析,并通过设计提问、预测、概括、探究、推断、文本评价和综合类活动,从读前激发思维、读中发展思维、读后发散思维三个维度,阐述了如何通过分析阅读文本,设计多种认知层次活动,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语 |
文本分析;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思维能力
|
商品介质 |
电子刊
|
商品年份 |
2015
|
商品月期 |
第十一期
|
商品代号 |
15KC0
|
起止页码 |
13-18
|
读者对象 |
中学篇电子刊
|
作者 |
张香平、徐国辉
|
商品价格 |
3
元 |
作者单位 |
北京市陈经纶中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