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教育部,2003)指出,高中阶段的英语教育具有多重的人文和社会意义。高中英语课程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提高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全面提高人文素养。目前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主要聚焦于语言知识的习得和语言技能的训练,忽视了人的意义,不能将语言的习得与人的心灵发展相结合,语言的人文性缺失现象严重。这一问题的出现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1. 阅读教学的功利性和工具性导致人文性缺失
目前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大多是让学生进行略读、跳读等阅读微技能训练。读后活动无论是讨论还是读写结合,中心要点仍是语言结构的正确使用。这种仅着眼于语言技能和语言结构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无法体验文本的人文精神和魅力。
2. 教材选文的时尚性和目的性导致经典性缺失
目前高中英语教材的选文多反映科技、文化发展,缺乏经典的文学作品,选文形式单一,多为说明文和记叙文, 体现思辨性的议论文和体现人文性的散文、诗歌在教材中很少出现。同时,教材的选文多经过改编,以配合单元中语法项目和功能话题的学习,这些经过加工的文本失去了原本的意义和内涵,无法触及学生的心灵,更无法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美。
3. 教师素质和教学理念的局限性导致语言教学育人功能缺失
在传统的应试性极强的教育环境影响下,一些英语教师认为课堂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提高语言运用能力,而忽视了语言的人文性。即使偶尔遇到人文寓意较好的篇章,教师的惯性思维也导致其会工具化式处理。
高中英语课程应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教育部,2003)。教师应当提升自身素质,更新教学理念,从学科教学转向学科教育;同时不能拘泥于教材,要整合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实现语言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人物传记类、叙事描写类、绘景状物类三类记叙文文本与英文诗一样,具有叙事言志、写景抒情等共同特点,适合通过文本转换进行英文诗歌创作与欣赏。笔者依据人教版英语教材必修一第四单元Earthquake中的主课文A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的教学内容(见备注),进行了基于阅读文本的诗歌创作教学尝试,以发展学生的语言技能,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1. 阅读教学的功利性和工具性导致人文性缺失
目前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大多是让学生进行略读、跳读等阅读微技能训练。读后活动无论是讨论还是读写结合,中心要点仍是语言结构的正确使用。这种仅着眼于语言技能和语言结构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无法体验文本的人文精神和魅力。
2. 教材选文的时尚性和目的性导致经典性缺失
目前高中英语教材的选文多反映科技、文化发展,缺乏经典的文学作品,选文形式单一,多为说明文和记叙文, 体现思辨性的议论文和体现人文性的散文、诗歌在教材中很少出现。同时,教材的选文多经过改编,以配合单元中语法项目和功能话题的学习,这些经过加工的文本失去了原本的意义和内涵,无法触及学生的心灵,更无法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美。
3. 教师素质和教学理念的局限性导致语言教学育人功能缺失
在传统的应试性极强的教育环境影响下,一些英语教师认为课堂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提高语言运用能力,而忽视了语言的人文性。即使偶尔遇到人文寓意较好的篇章,教师的惯性思维也导致其会工具化式处理。
高中英语课程应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教育部,2003)。教师应当提升自身素质,更新教学理念,从学科教学转向学科教育;同时不能拘泥于教材,要整合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实现语言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人物传记类、叙事描写类、绘景状物类三类记叙文文本与英文诗一样,具有叙事言志、写景抒情等共同特点,适合通过文本转换进行英文诗歌创作与欣赏。笔者依据人教版英语教材必修一第四单元Earthquake中的主课文A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的教学内容(见备注),进行了基于阅读文本的诗歌创作教学尝试,以发展学生的语言技能,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摘要
本文分析了英语教学中发展语言技能的同时提升人文素养的重要意义,并结合一节具有创新意义的课堂教学实例,探讨了如何基于普通的阅读文本材料进行英文诗歌创作的教学活动,以激发学生的人文情怀,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展示语言学习的魅力。
关键词语 |
阅读文本;诗歌创作;语言技能;人文素养
|
商品介质 |
电子刊
|
商品年份 |
2015
|
商品月期 |
第十二期
|
商品代号 |
15LF4
|
起止页码 |
28-33
|
读者对象 |
中学篇电子刊
|
作者 |
蒋炎富
|
商品价格 |
3
元 |
作者单位 |
北京市第十二中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