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Pickering和Garrod(2004)提出互动协同模式。这一模式认为,协同源于互动,它是人际交谈得以顺利进行的关键。对话双方在交谈过程中相互配合、相互适应、动态调整,使得双方大脑表征(即信息在头脑中的呈现方式)出现趋同或协同。这样的协同既发生于语言层面(比如语音、词汇、句法等),也体现在情境模式层面。这里的情境模式是指为理解文本所构建的多维表征,包含人物、时间、地点、因果、交流意图五个核心维度(Zwaan & Radvansky,1998)。交际双方在互动中相互协调情境模式,由此引发语言层面的协同,进而导致对交流信息的理解。情境模式和语言表征通过互动协同,使对话(口头或书面)中的语言理解与语言产出紧密结合,从而使信息得以顺畅交流。语言理解与产出结合得越紧密,两者的协同效应越强。协同效应越强,语言的学习效果越明显。基于这样的认识,王初明(2010)提出了外语学习的有效路径:互动——理解——协同——产出——习得。
互动协同模式的另一概念叫做结构启动,它是语言层面发生协同的机理。结构启动指的是人们在产出中倾向于重复自己或他人使用或接触过的语言结构(Bock,1986)。外语学习实质上是将他人语言变为自己语言的过程,是学会用他人的语言来表达自己思想的过程,这个过程必定离不开模仿(Swan & Lapkin,1998)。但是高效的语言学习不能仅停留在机械模仿层面。因此,读后续写过程中应遵循“语言要模仿,内容要创造”的原则,实现模仿与创造紧密结合,在产出环节重复与模仿使用前文出现过的词语或语法结构,并结合自身的理解与情感体验去创造性地构建语篇。
基于理解与产出处于不同水平这一基本事实,读后续写中的“续”促使理解与产出发生互动,所理解的是来自他人的表达,所“续”的是紧接理解上文之后的自主创造,两者因高低不同而在交互中产生拉平效应。由于“续”和“理解”通常运作于同一话题之中,在交际需要的驱动下,拉平效应能提升重复运用上文语言结构的几率。这一结构启动现象能提高语言运用水平(王初明,2016)。
互动协同模式的另一概念叫做结构启动,它是语言层面发生协同的机理。结构启动指的是人们在产出中倾向于重复自己或他人使用或接触过的语言结构(Bock,1986)。外语学习实质上是将他人语言变为自己语言的过程,是学会用他人的语言来表达自己思想的过程,这个过程必定离不开模仿(Swan & Lapkin,1998)。但是高效的语言学习不能仅停留在机械模仿层面。因此,读后续写过程中应遵循“语言要模仿,内容要创造”的原则,实现模仿与创造紧密结合,在产出环节重复与模仿使用前文出现过的词语或语法结构,并结合自身的理解与情感体验去创造性地构建语篇。
基于理解与产出处于不同水平这一基本事实,读后续写中的“续”促使理解与产出发生互动,所理解的是来自他人的表达,所“续”的是紧接理解上文之后的自主创造,两者因高低不同而在交互中产生拉平效应。由于“续”和“理解”通常运作于同一话题之中,在交际需要的驱动下,拉平效应能提升重复运用上文语言结构的几率。这一结构启动现象能提高语言运用水平(王初明,2016)。
摘要
本文以2016年10月浙江省高考英语读后续写真题为例,分析了读后续写中的关键词在内容协同、情感协同、逻辑协同与语言协同四方面的诉求,并以一篇课外阅读材料为例,提出了梳理基本要素、感受人物情感、预测故事逻辑与关注语言表达的关键词选择策略。
关键词语 |
读后续写;关键词;协同
|
商品介质 |
电子刊
|
商品年份 |
2017
|
商品月期 |
第九期
|
商品代号 |
17IJ7
|
起止页码 |
50-54
|
读者对象 |
中学篇电子刊
|
作者 |
张强
|
商品价格 |
2.5
元 |
作者单位 |
浙江省平湖中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