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作为初中英语的重要课型之一,听说课不仅要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教育部,2012;以下简称《课标》)指出,英语学习要着重培养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传达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把人的认知思维过程从低级到高级分成六个层次:记忆、理解、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Bloom等,1956,转引自宋颖超,2016)。前面三个层次通常被称为低阶思维,而后面三个被称作高阶思维(王飞涛,2016)。听说课教学应使学生的思维能力逐步从低阶向高阶发展。但在不少英语听说课中,教师的教学设计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还不够,教学效果不明显,具体表现为:听前环节准备不充分,没有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符合学生性格特点和认知水平的教学活动,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思维不活跃,视野不开阔;听中环节往往是教师放听力录音,学生跟读,机械重复操练对话,然后教师花大量时间对语言知识点进行讲解;听后环节则是进行集体朗读、分角色朗读、个别朗读,最后对语言知识点进行归纳和练习。这样的课堂看上去环节齐全,气氛热烈,实则缺乏思维参与,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把人的认知思维过程从低级到高级分成六个层次:记忆、理解、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Bloom等,1956,转引自宋颖超,2016)。前面三个层次通常被称为低阶思维,而后面三个被称作高阶思维(王飞涛,2016)。听说课教学应使学生的思维能力逐步从低阶向高阶发展。但在不少英语听说课中,教师的教学设计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还不够,教学效果不明显,具体表现为:听前环节准备不充分,没有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符合学生性格特点和认知水平的教学活动,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思维不活跃,视野不开阔;听中环节往往是教师放听力录音,学生跟读,机械重复操练对话,然后教师花大量时间对语言知识点进行讲解;听后环节则是进行集体朗读、分角色朗读、个别朗读,最后对语言知识点进行归纳和练习。这样的课堂看上去环节齐全,气氛热烈,实则缺乏思维参与,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摘要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学习和使用语言的过程就是思维的过程。听说课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直接的作用。在听说课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语言和思维的有机结合,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提高其思维能力。笔者在一节九年级英语听说课的教学中,基于对教学内容和学情的分析,围绕教学目标,在听前、听中、听后环节设计了有效的教学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语 |
听说课;思维能力;教学设计
|
商品介质 |
电子刊
|
商品年份 |
2017
|
商品月期 |
第十二期
|
商品代号 |
17LK1
|
起止页码 |
51-55
|
读者对象 |
中学篇电子刊
|
作者 |
赵旭辉
|
商品价格 |
2.5
元 |
作者单位 |
河南省汝州市二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