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国际理解教育于1946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次提出,是指在国际社会组织的倡导下,各国在全球范围内开展的以“国际理解”为理念的教育活动(李文晶,2017)。近年来,国际理解教育在我国备受关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加强国际理解教育,增进学生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这意味着国际理解教育已作为当今我国人才培养的重要方面,被纳入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工作中。《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教育部,2016)提出,国际理解教育的重点是“具有全球意识和开放的心态,了解人类文明进程和世界发展动态;能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积极参与跨文化交流;关注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和价值等”。
我国的国际理解教育研究经历了兴起、探索和拓展三个阶段(高维,2017)。现阶段,在参照世界国际理解教育的基础上,主要集中在国外经验借鉴、基本理论探讨、教学实施途径三个方面。其中,教学实施途径研究备受关注,主要聚焦在国家课程渗透,开发校本课程,学校举办特别活动、国际交流活动以及海外游学活动等途径(姜英敏,2016)。然而,国际理解教育的实践存在如下困难:一是对国际理解教育的内涵认识不够,相关研究处于探索阶段,可借鉴的系列性成功案例较少。二是教学内容重多元文化理解和跨文化交际,呈现片面化、静态化及表象化的操作,且轻视能力的培养以及态度和价值观的引领。三是日常教学中对国际理解教育重视程度不够,课时所占比例小,教学实践单一、浅表、零散。
鉴于此,成都七中在2016年成立了国际理解教育课程研发团队,探究适合校情的国际理解教育实施路径。在具体实施中,成都七中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在日常的英语教学活动中渗透国际理解教育;另一方面开发和实施独立的国际理解教育选修课。两条途径都以语篇阅读教学为主要实施平台。本文根据近两年成都七中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渗透国际理解教育的教学实践,结合典型的教学课例,探讨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把握和运用国际理解教育的原则、目标和方法,组织国际理解教育的教学内容和建构有效的教学范式。
我国的国际理解教育研究经历了兴起、探索和拓展三个阶段(高维,2017)。现阶段,在参照世界国际理解教育的基础上,主要集中在国外经验借鉴、基本理论探讨、教学实施途径三个方面。其中,教学实施途径研究备受关注,主要聚焦在国家课程渗透,开发校本课程,学校举办特别活动、国际交流活动以及海外游学活动等途径(姜英敏,2016)。然而,国际理解教育的实践存在如下困难:一是对国际理解教育的内涵认识不够,相关研究处于探索阶段,可借鉴的系列性成功案例较少。二是教学内容重多元文化理解和跨文化交际,呈现片面化、静态化及表象化的操作,且轻视能力的培养以及态度和价值观的引领。三是日常教学中对国际理解教育重视程度不够,课时所占比例小,教学实践单一、浅表、零散。
鉴于此,成都七中在2016年成立了国际理解教育课程研发团队,探究适合校情的国际理解教育实施路径。在具体实施中,成都七中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在日常的英语教学活动中渗透国际理解教育;另一方面开发和实施独立的国际理解教育选修课。两条途径都以语篇阅读教学为主要实施平台。本文根据近两年成都七中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渗透国际理解教育的教学实践,结合典型的教学课例,探讨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把握和运用国际理解教育的原则、目标和方法,组织国际理解教育的教学内容和建构有效的教学范式。
摘要
本文结合渗透国际理解教育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探讨了如何将日常英语学科教学与国际理解教育选修课程融合起来,通过阅读活动提升学生的国际理解素养;同时阐述了把握并运用国际理解教育的原则、目标和方法。
关键词语 |
阅读教学;国际理解教育;选修课
|
商品介质 |
电子刊
|
商品年份 |
2018
|
商品月期 |
第四期
|
商品代号 |
18DG0
|
起止页码 |
33-37
|
读者对象 |
中学篇电子刊
|
作者 |
杜军、朱文英
|
商品价格 |
2.5
元 |
作者单位 |
川北医学院外国语言文化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