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自首次纳入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英语试题至今,听力考试承担起了测试考生理解口头英语能力的主要任务。作为听力的三大测试目标(事实信息、隐含意义和主旨大意)之一,隐含意义的理解对考生提出了相对较高的要求:听者不能仅停留在对字面意思的理解,还要根据语境和各种相关知识推断说话者的真实意图。如北京卷的考试说明指出,考生应 “能识别不同语气所表达的不同情感,从言谈中判断对方的态度、喜恶、立场及隐含意思等”;“能听懂委婉的建议或劝告,理解一般的幽默等”;“能理解深层含义,‘弦外之音’,能理解说话人的意图、观点、态度等”(北京教育考试院,2012)。同时,高考听力内容多以真实场景为依托,以对话和独白的形式呈现。其中对话占 70%以上,且隐含意义多出现在对话之中。鉴于语用学研究的两大主题就是话语的生成与话语的理解,本文将从语用学的角度分析高考听力对话中的隐含意义。
摘要
说话意图、会话隐含意义是高考听力的重要考查点之一。语用理论认为,合作原则对推断会话隐含意义的指导最为直接、可操作。本文通过分析近五年的高考听力对话语料,总结了其违背合作原则四维度的分布情况以及隐含意义产生的形式,有助于更准确地分析听力会话含意,理解隐含意义。
关键词语 |
合作原则,高考听力,听力材料,对话,会话,隐含意义,说话意图
|
商品介质 |
电子刊
|
商品年份 |
2013
|
商品月期 |
第五期
|
商品代号 |
13EH7
|
起止页码 |
39-44
|
读者对象 |
中学篇电子刊
|
作者 |
王文赞
|
商品价格 |
3
元 |
作者单位 |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