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明确指出,初中英语课外阅读量三级应达到4万词以上,四级应达到10万词以上,五级应达到15万词以上(教育部,2012)。当然,初中阶段开展英语课外阅读教学不仅是为了满足《课标》对学生阅读量的要求,更是为了帮助学生提高阅读、审美和评价的综合语言能力(朱斌,2020),积淀文学素养,形成初步的鉴赏力(王蔷、陈则航,2016)。
然而,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教学中输入、产出和评价零散化的问题很严重。许多教师习惯了基于教材语篇教授语言的教学传统,课外阅读教学中不能辨析整本书与教材语篇的区别,只关注单词、句子和语法等碎片化知识,缺乏语篇层面的深度挖掘以及围绕主题意义探究的互动与合作的活动设计,导致学生无法从整体上感知文本、建构意义、表达观点,对课外阅读的兴趣低,难以完成高质量且有创造力的综合语言输出任务。这恰恰反映了我国外语教育中长期存在的“不整”现象(韩宝成,2018a):一方面是语篇输入不整,基于工具性取向的语料往往短、碎、容量小,导致输入量不足,质量也不高;另一方面是教学活动多为脱离语境的机械式操练,缺乏整体性互动,整体性语言输出不够,语言评价也呈单一化,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无法得到真正提升。
      
然而,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教学中输入、产出和评价零散化的问题很严重。许多教师习惯了基于教材语篇教授语言的教学传统,课外阅读教学中不能辨析整本书与教材语篇的区别,只关注单词、句子和语法等碎片化知识,缺乏语篇层面的深度挖掘以及围绕主题意义探究的互动与合作的活动设计,导致学生无法从整体上感知文本、建构意义、表达观点,对课外阅读的兴趣低,难以完成高质量且有创造力的综合语言输出任务。这恰恰反映了我国外语教育中长期存在的“不整”现象(韩宝成,2018a):一方面是语篇输入不整,基于工具性取向的语料往往短、碎、容量小,导致输入量不足,质量也不高;另一方面是教学活动多为脱离语境的机械式操练,缺乏整体性互动,整体性语言输出不够,语言评价也呈单一化,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无法得到真正提升。
摘要
本文基于整体输入、整体互动和整体输出的“整进整出”原则,尝试构建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整体教学模式,并结合教学案例具体阐述了意义理解活动、意义协商活动和意义表达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策略,旨在改进初中英语课外阅读的课程设计,帮助学生习得语言,发展技能,提升文化素养。
      
| 关键词语 | 
       整体外语教学观;课外阅读;整进整出                                                                                                                                                                                                                             
           | 
            商品介质 | 
             电子刊 
      
 | 
          
| 商品年份 | 
             2021 
      
 | 
            商品月期 | 
             第十期 
      
 | 
          
| 商品代号 | 
             21JD7 
      
 | 
            起止页码 | 
             18-22 
      
 | 
          
| 读者对象 | 
             中学篇电子刊 
      
 | 
            作者 | 
             赵楠楠、国红延、李慧芳、刘洋                       
      
 | 
          
| 商品价格 | 
             2.5 
      
元 | 
            作者单位 | 
             北京教育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