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让中国形象深入人心,对于传播中国文化和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示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在2019年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对塑造怎样的中国形象做出表述,强调塑造我国的国家形象,“重点展示文化多样和谐的文明大国形象,山河秀美的东方大国形象,为人类作出贡献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
根据《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教育部,2020),“英语教学材料包括教科书以及教师用书、练习册、活动手册、读物等,通常说的教材是指英语教学材料中的教科书。”教育部(2021)印发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指出:“中小学课程教材主要围绕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人文精神、中华传统美德三大主题,遴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学校是宣传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因此,教材的编写应该融入中国形象,让学生感受中国形象并成为中国文化的传播者。根据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2022年版)》(教育部,2022),“文化知识包括饮食、建筑以及相关发明与创造等物质文化知识,也包括科学、语言、文学、艺术、教育,以及价值观、道德修养和风俗习惯等非物质文化的知识。”文化知识的学习不限于了解和记忆具体的知识点,更重要的是发现、判断其背后的态度和价值观。本研究选取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以及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英语教材,对其所涉及的中国形象的文化内涵与建构途径展开探究。
根据《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教育部,2020),“英语教学材料包括教科书以及教师用书、练习册、活动手册、读物等,通常说的教材是指英语教学材料中的教科书。”教育部(2021)印发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指出:“中小学课程教材主要围绕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人文精神、中华传统美德三大主题,遴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学校是宣传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因此,教材的编写应该融入中国形象,让学生感受中国形象并成为中国文化的传播者。根据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2022年版)》(教育部,2022),“文化知识包括饮食、建筑以及相关发明与创造等物质文化知识,也包括科学、语言、文学、艺术、教育,以及价值观、道德修养和风俗习惯等非物质文化的知识。”文化知识的学习不限于了解和记忆具体的知识点,更重要的是发现、判断其背后的态度和价值观。本研究选取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以及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英语教材,对其所涉及的中国形象的文化内涵与建构途径展开探究。
摘要
本研究从文化遗产、风俗习惯、科技实力等方面,梳理、概括了四套初中英语教材中国家形象的文化内涵,并以批判话语分析的费尔克拉夫三维话语模型为框架,提出了以文本建构中国形象的认知路径、以话语实践建构中国形象的认同路径、以社会实践建构中国形象的践行路径。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中国形象建构有利于传播中国文化,筑牢民族文化自信。
关键词语 |
国家形象;中国形象;英语教材;批判话语分析
|
商品介质 |
电子刊
|
商品年份 |
2022
|
商品月期 |
第八期
|
商品代号 |
22HC5
|
起止页码 |
13-18
|
读者对象 |
中学篇电子刊
|
作者 |
郑志恋、胡馨怡
|
商品价格 |
3
元 |
作者单位 |
浙江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