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义教新课标》)的颁布推动我国基础教育英语课程全面进入了核心素养时代。为了有效发展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核心素养,《义教新课标》明确提出了“践行学思结合、用创为本的英语学习活动观”这一课程理念,要求英语教师秉持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迁移中创新的学习理念,倡导学生围绕真实情境和真实问题,激活已知,参与到指向主题意义探究的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等一系列相互关联、循环递进的语言学习和运用活动中(教育部,2022a)。
课程内容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提供必要的知识、技能和经验。施良方(1996)认为,课程内容除了包括学科特定的事实、观点、法则和问题外,还包括学科知识的处理方式,即这些事实、原理和问题等是如何组织并实现学习的。因此,《义教新课标》也将英语学习活动纳入英语课程内容范畴,作为英语教与学重要的组织和实施方式,由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三类活动构成,以推动学生核心素养在义务教育全程持续发展。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高中新课标》)首次提出了英语学习活动观,以保障英语课程目标落地课堂,实现目标、内容和方法的融合统一(教育部,2018)。根据《高中新课标》,英语学习活动观倡导学生在主题意义引领下,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英语学习活动,基于已有知识,依托不同类型的语篇,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语言知识学习、语言技能发展、文化内涵理解、多元思维发展、价值取向判断和学习策略运用。学习活动既是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整合发展的过程,也是文化意识不断增强、思维品质不断提升、学习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教育部,2018)。
在《高中新课标》的基础之上,《义教新课标》对于活动观做了进一步的阐释和说明,即坚持学思结合,引导学生在学习理解类活动中获取、梳理语言和文化知识,建立知识间的关联;坚持学用结合,引导学生在应用实践类活动中内化所学语言和文化知识,加深理解并初步应用;坚持学创结合,引导学生在迁移创新类活动中联系个人实际,运用所学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形成正确的态度和价值判断(教育部,2022a)。教师要确保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语言能力发展、思维品质提升、文化意识建构和学习能力提高的成长过程。
课程内容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提供必要的知识、技能和经验。施良方(1996)认为,课程内容除了包括学科特定的事实、观点、法则和问题外,还包括学科知识的处理方式,即这些事实、原理和问题等是如何组织并实现学习的。因此,《义教新课标》也将英语学习活动纳入英语课程内容范畴,作为英语教与学重要的组织和实施方式,由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三类活动构成,以推动学生核心素养在义务教育全程持续发展。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高中新课标》)首次提出了英语学习活动观,以保障英语课程目标落地课堂,实现目标、内容和方法的融合统一(教育部,2018)。根据《高中新课标》,英语学习活动观倡导学生在主题意义引领下,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英语学习活动,基于已有知识,依托不同类型的语篇,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语言知识学习、语言技能发展、文化内涵理解、多元思维发展、价值取向判断和学习策略运用。学习活动既是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整合发展的过程,也是文化意识不断增强、思维品质不断提升、学习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教育部,2018)。
在《高中新课标》的基础之上,《义教新课标》对于活动观做了进一步的阐释和说明,即坚持学思结合,引导学生在学习理解类活动中获取、梳理语言和文化知识,建立知识间的关联;坚持学用结合,引导学生在应用实践类活动中内化所学语言和文化知识,加深理解并初步应用;坚持学创结合,引导学生在迁移创新类活动中联系个人实际,运用所学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形成正确的态度和价值判断(教育部,2022a)。教师要确保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语言能力发展、思维品质提升、文化意识建构和学习能力提高的成长过程。
摘要
在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目标导向的中学英语教学中,英语学习活动观作为一种能切实破解英语教与学顽疾、有效落实新时期英语课程目标的教学主张和途径,日益受到广大英语教师的关注和重视。本文阐明了英语学习活动观对指导教学实践的价值,分析了教师在践行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教学实践中出现的典型问题,并结合课程标准的理念和教学实际,针对教师践行英语学习活动观的课堂教学,从教、学和评三个方面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语 |
英语学习活动观;学生核心素养;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
商品介质 |
电子刊
|
商品年份 |
2022
|
商品月期 |
第八期
|
商品代号 |
22HA3
|
起止页码 |
01-06
|
读者对象 |
中学篇电子刊
|
作者 |
蒋京丽
|
商品价格 |
3
元 |
作者单位 |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