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作为英语语言的使用规则,语法是学习英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不仅是构建语言结构的基础,更是理解和表达思想的重要工具。语法并非静态、僵化的知识,其只有在动态的交际情境中才能体现本质特性。语法学习应该把语言的形式及其意义和功能结合起来,把语法结构与语篇整体联系起来,把语言产生的语篇和情境语境联系起来(程晓堂,2013)。《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以语言运用为导向的“形式—意义—使用”语法观。教师应重视在语境中呈现新的语法知识,指导学生在语境中观察和归纳所学语法的使用场合、表达形式、基本意义、使用规则和语用功能;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选择和设计既有层次又强调整合的不同类型的练习和活动,巩固所学语法知识,引导学生在语境中学会应用语法知识进行准确理解和得体表达(教育部,2022)。
然而,传统语法教学注重语法规则的讲授和刷题训练,将形式与意义、语法知识和语用能力割裂开来,导致费时低效(何亚男、应晓球,2020)。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在情境铺垫不够充分的情况下讲解目标语法,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未得到有效激发;有些教师忽视学生学习语法知识的过程,过多关注教师如何教,却未注重学生应如何学,其结果是让学生在浅层理解目标语法后就急于进行大量语言实践,导致学生的语用效果不尽如人意。此外,很多语法教学活动常常缺少情境的依托,尤其缺乏与主题意义和主题情境下目标语法语用意涵的关联,未能体现活动情境的连贯性、实践性和拓展性,阻滞了学生语法意识和语法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其核心素养的发展。鉴于此,教师亟须转变语法教学理念,要引导学生在积极的体验中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致力于学思结合、用创为本的实践导向。
然而,传统语法教学注重语法规则的讲授和刷题训练,将形式与意义、语法知识和语用能力割裂开来,导致费时低效(何亚男、应晓球,2020)。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在情境铺垫不够充分的情况下讲解目标语法,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未得到有效激发;有些教师忽视学生学习语法知识的过程,过多关注教师如何教,却未注重学生应如何学,其结果是让学生在浅层理解目标语法后就急于进行大量语言实践,导致学生的语用效果不尽如人意。此外,很多语法教学活动常常缺少情境的依托,尤其缺乏与主题意义和主题情境下目标语法语用意涵的关联,未能体现活动情境的连贯性、实践性和拓展性,阻滞了学生语法意识和语法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其核心素养的发展。鉴于此,教师亟须转变语法教学理念,要引导学生在积极的体验中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致力于学思结合、用创为本的实践导向。
摘要
为解决当前语法教学“重语法规则,轻语法意识”“重知识讲授,轻过程方法”以及“重机械操练,轻语言运用”等问题,本文阐述了如何基于ESA模式,引导学生感知主题情境下目标语法的语用场景,激发学习兴趣;进而在该情境中发现、归纳和探究语法形式、意义和语用意涵,并操练目标语法,深化学习体验;最后拓展主题情境,实现真实交际,激活实践动能,从而实现语法形式、意义和使用的动态统一,助力培育核心素养。
关键词语 |
ESA模式;语法教学;主题情境;语用意涵;核心素养
|
商品介质 |
电子刊
|
商品年份 |
2024
|
商品月期 |
第十一期
|
商品代号 |
24KG4
|
起止页码 |
36-42
|
读者对象 |
中学篇电子刊
|
作者 |
康凌
|
商品价格 |
3.5
元 |
作者单位 |
上海市盲童学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