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北京师范大学主办,ISSN:1002-6541/CN11-1318/G4

(小学篇)2017年第10期: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设计(江苏: 黄小燕、刘宝杰)


 
    【摘   要】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本文从一节省级评优课的分析入手,探讨了如何在教材解读、学情分析、目标设置、活动设计以及教学评价等基本教学环节中凸显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课堂教学;教学设计
 
 
 
一、引言
 
当前,基础教育英语课程目标正在经历从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走向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深刻变革。王蔷(2015)以及程晓堂、赵思奇(2016)等提出,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强调学生以主题意义探究为目的,以语篇为载体,在理解和表达的语言实践活动中,融合知识学习和技能发展,通过感知、预测、获取、分析、概括、比较、评价、创新等思维活动,构建结构化知识,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品质,形成文化理解,塑造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课程目标与教学理念的深刻变化要求教师立足于教学设计的完整流程,形成课前、课中、课后相互衔接、融合的实践链,切实在语言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课堂教学设计原则
 
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与媒介、教学评价等。教师通常从解读教材着手,在分析学生学习现状的基础上拟定教学目标,并依据教学目标构思教学活动、安排教学进程和开展教学评价。本文结合一节省级评优课,从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深入分析了英语课堂教学中应如何凸显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1. 教材解读——全面分析核心素养的发展点
 
解读教材是教学的重要前提。有效的教学设计取决于教师对文本解读的水平,它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体验、认知过程、情感发展和学习成效(王蔷,2015)。然而,许多教师在解读教材时仅从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维度展开,只关注文本知识点的标注和提炼。基于核心素养的教材解读应从学生的“学”出发,全面挖掘教材在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学习与发展价值,重点分析教材内容中可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要素。
 
本次评优课的指定教学内容为译林版《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 8 Christmas的Grammar Time、Fun Time、Song Time三个板块,从课时安排上属于本单元的第二课时。Grammar Time和Fun Time属于语言知识操练板块,旨在通过趣味性、互动性较强的语言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Story Time板块中的语言知识。本单元的核心语言知识是衔接词first、next、then和finally,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衔接词。
 
从语言能力的角度看,我们主要思考的是如何确保学生真正理解并初步使用这些衔接词进行连贯的表达。从文化品格的角度来看,Song Time板块中学唱圣诞歌曲以及做贺卡赠贺卡的活动,能让学生了解和体验圣诞文化。我们重点考虑的是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圣诞文化的内涵。从思维品质的角度来讲,本单元聚焦于句型结构“First, . . . Next, . . . Then, . . . Finally, . . .”的学习和运用,明显指向逻辑性思维的训练,我们主要思考的是逻辑性思维训练能否融合想象力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从学习能力的角度来讲,Fun Time和Song Time板块中的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语言学习兴趣,我们思考的焦点是语言实践活动能否凸显合作和探究能力的培养,从而体现“做中学”的教学理念。
 
2. 学情分析——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与需求
 
当前小学英语的学情分析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泛泛而谈;二是缺乏层次和维度。不少教师的学情分析停留在对学生的基本特征作出整体性、泛化的描述,而没有针对具体学生和具体教学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学情分析应从促进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从学生语言学习的宏观背景逐步向具体的学习层面转移。教师要围绕具体的学习内容,分析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困难和学习兴趣,界定学习需求和教学起点。学情分析可以从What they know、What they don't know和What they want to know这三个方面展开,以全面、准确了解学情。
 
教师在课前与一些学生进行了简单访谈,并结合自己所带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实践经验,对本节课的学生学习起点与需求进行了评估,形成了如下学情分析:
 
What they know: 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到了西方人过圣诞节的基本习俗和活动,也初步了解了first、next、then和finally的意义和功能。
 
What they don't know: 学生对于核心句型的功能理解还未到位,尚不能在新的语境中熟练运用。他们对于圣诞文化的理解还局限于圣诞活动、习俗等表层信息的了解。
 
What they want to know: 学生对于圣诞文化很感兴趣,但仍需教师创设真实情景,在情景中体验、感受圣诞节的文化韵味,而不只是局限于文化行为的表层模仿。
 
3. 教学目标——确保核心素养培养的可操作性
 
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目标是教师基于教学内容,对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诸方面信息的融合和转述,是核心素养培养落实于课堂教学的前提。教学目标的描述要确保核心素养培养的可操作性,采用“能做……事”的表述方式,以凸显语言学习过程始终是学生在语言实践活动中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同时,目标的设置必须顺应学生的学习演进逻辑,确保子目标之间的层次性和递进性。
 
(1)关于教学目标
 
教师基于教材解读与学情分析,按照“行为条件+(行为主体)+行为表现+表现程度”的方式,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目标1:通过复习Story Time,学生能运用first、next、then和finally重构Tim的活动,明晰核心句型的功能和意义。
 
目标2:通过制作贺卡和新编故事,学生能使用核心句型有条理地描述制作贺卡的流程,并能够有创意地、清晰地讲述故事。
 
目标3:通过学唱圣诞歌曲、互赠贺卡和玩游戏等活动,学生亲身体验圣诞节聚会的快乐,深化对圣诞文化的理解。
 
(2)关于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能内化first、next、then、finally四个词的意义与功能,并能在新语境中灵活运用。
 
教学难点:学生能熟练运用衔接词描述做事的顺序,进而独立思考,创编故事。
 
4. 教学活动——深度融合核心素养的培养
 
课堂教学是通过施行具体的学习活动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最终达成课堂教学目标的过程。
 
(1)融语言能力的培养于语言运用之中
 
语言能力是指借助语言以听、说、读、看、写等方式理解和表达意义的能力,它要求学习者整合听、说、读、写、看这些语言技能并经由语境与语篇等传递意义,进行人际交流(陈艳君、刘德军,2016)。教师要基于文本情境,设计多种输入性和输出性活动,帮助学生理解语篇内容,明晰核心知识的意义和功能,提升语言理解能力,并在运用所学语言的过程中培养和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在本课的复习环节,教师创设了Tim向爷爷奶奶描述圣诞活动这一情境,利用PPT和录音呈现了年幼的Tim杂乱无序地描述圣诞活动,以及爷爷奶奶一头雾水的神情,引导和启发学生尝试使用本课的四个核心词first、next、then、finally来帮助Tim顺畅、清晰地表达。这个活动旨在帮助学生从Tim前后表达的变化中理解first、next、then和finally的用法。Fun Time环节阐述如何做卡片的活动以及看图编故事的活动旨在推进学生运用关联词来进行有序、灵活和创造性表达。
 
(2)融文化品格的培养于活动体验之中
 
一种语言的学习不仅仅局限于掌握其语言使用技巧,还应对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进行深层次的把握(陈艳君、刘德军,2016)。由了解走向理解,形成正确看待异域文化的态度,这是学生达成语言文化学习目标以及教师达成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重要路径。文化品格的培养不能仅通过说教和贴标签的形式完成,而应当顺应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来创设情境,力求学习活动情境化、趣味化,以激发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情感共鸣和思维参与,提升其对文化内涵的理解。
 
在本课中,教师创设了Christmas Party的情境,顺应学生对于圣诞文化的兴趣以及急于体验的渴望,在课堂中连续开展了Have a Party、Give Presents、Eat a Turkey三个活动,将Song Time、Grammar Time和Fun Time的学习活动有机串联起来。师生一起唱圣诞歌、做贺卡、送贺卡、变魔术、“吃火鸡”,将语言学习和文化体验融为一体;而且教师还呈现了一首关于爱和祝福的圣诞小诗,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圣诞节的意义。这些活动使学生不仅了解了圣诞知识、圣诞活动、圣诞礼物等表层信息,而且提升和丰富了对于节日意义和价值的理解。
 
(3)融学习能力的培养于生活情境之中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的学习能力既包括学习方法和策略,也包括对英语和英语学习的一些认识和态度(程晓堂、赵思奇,2016)。对于小学生来说,生活化的情境不仅能引发他们对于语言学习的积极情感,而且提供了真实的问题情境,有机融合了语言知识学习、语言技能培养和生活实践能力的发展,为学生的自主发现、合作探究以及灵活表达、弹性生成留下空间,为学生自主选择做事和交际的策略与方法提供了机会。
 
在Give Presents的活动中,教师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做贺卡送给同学和朋友,并用四个核心词汇描述制作贺卡的顺序。虽然教材提供了制作贺卡的四个步骤,但教师并没有让学生按照课本流程展开活动,而是放手让他们自己动手实践,在实践中观察和总结制作步骤。事实上,学生确实有不同的制作方法和步骤,他们可以用三步完成,也可以用五步完成;他们可以独立完成整个过程,也可以和同伴合作互助完成;他们可以说:First, . . . Next, . . . Finally, . . . 也可以说:First, . . . Next, . . . Next, . . . Then, . . . Finally, . . . 可见,语言学习的过程不仅是学生对知识的加工和认知过程,还是其面对问题时整合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4)融思维品质的培养于综合活动之中
 
思维品质表现为一个人的思维在学习过程中,以辨析、分类、概括、推断、分析等方式呈现并体现在其逻辑性、批判性、创造性等方面的水平和特点(陈艳君、刘德军,2016)。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输入和输出语言的机会,让学生在综合运用语言的同时,将思维发展、文化认识、学习情感等方面融入其中。综合性活动的设计既要呵护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激励他们生成更多高阶思维活动,也要启发学生利用分析、评价和创造等认知能力,在知识之间建立更为深度的联系,促进知识的记忆、理解与运用。
 
例如,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本单元中表示顺序的first、next、then、finally的用法,教师设置了一个看图编故事的活动。教师呈现了四幅情景图(见下图),其中有一幅是空白图。四幅图反映的故事主题可以用三个词概括:Christmas、present、love,故事的开头已经在图中呈现给学生。教师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想象排列四幅图片,从而编出不同的故事,并用first、next、 then、finally讲述自己编排的故事。
 
 
空白图不仅留给学生想象故事情节的空间,也让他们可以通过变换图片顺序,建构出属于他们自己的故事进程,并借助衔接词来展开有序、连贯的表达。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经历了从有序表达、灵活表达到创造性表达的过程,这是他们整理、概括和发展自己思维的过程。
 
5. 教学评价——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习证据分析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课堂教学评价应基于课堂上真实的学习发生情况展开。课堂观察者需基于研究主题,通过课前会议充分了解授课教师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确定观察维度,制定观察量表;课中在学生中巡视,分层次选择个体观察对象,并借助观察量表记录学生在各个教学活动中集体或个体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课后对于学生的学习表现先陈述,后评价,再建议。所有对目标达成情况的观察和分析都建立在学生学习证据的基础之上,课堂观察的重点不再指向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而是分析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质量,以及影响学习过程和结果的因素,并基于学习证据推断学生通过本课学习核心素养的达成情况,以“教——学——评”内在统一的路径获取教学反馈信息。
 
基于本节课的目标重点和主要内容,观课团队着重分析本节课教学目标的达成度,遵循课例研究的方式,制定了基于个体和集体表现的课堂观察量表。观察量表包括教学目标、教学环节和步骤、学生反应、学习活动描述、说明(评论、备注)等。集体反应按照举手人数分成三个等级,个体反应则从表情(轻松——紧张)、举动(踊跃——退缩)、语言(流利——不流利)三个维度进行观察和记录。课后会议的汇报和描述则力图还原学习现场,通过讨论和分析,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为后续的教学重建做好铺垫。
 
三、结语
 
核心素养发展导向的小学英语教学指向对于学生发展最有价值的教学内容,指向对于学生发展最有价值的思想方法、学科能力与人文精神,指向最有效的教学活动设计与评价。学生只有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主动建构意义、发展思维、形成策略,才能促进自身的语言习得;教师要将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内化于心,从多个维度解读教材的学习价值,在鲜活的活动体验中调动学生的主体性,提升他们的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品格,并以真实的学习表现作为学习评价与反馈以及教学改进的依据。
 
————————————
 
参考文献
 
陈艳君,刘德军. 2016. 基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本土英语教学理论建构研究[J]. 课程·教材·教法,(3):50-57.
 
程晓堂,赵思奇. 2016.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J]. 课程·教材·教法,(5):79-86.
 
王蔷. 2015. 从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J]. 英语教师,(16):6-7.
 
译林出版社. 2014. 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三年级起点)五年级上册[T]. 南京:译林出版社.
 
————————————
 
注:本文系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第十一期立项课题“以学习为中心的《牛津小学英语》新教材课型范式研究”(2015JK11-L067)以及全国教育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依托课例研究的英语教师学科教学知识发展研究”(DHA130267)的研究成果。
 
附作者信息:
 

黄小燕   江苏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刘宝杰   江苏省常州市局前街小学教育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