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北京师范大学主办,ISSN:1002-6541/CN11-1318/G4

(小学篇)2023年第07期: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小学英语教学设计(弋英、陈则航、石春蓉、舒勤)

【摘  要】本文阐释了一体化的内涵,结合实践经验和具体案例分析了小学英语一体化单元教学设计的实现路径,提出了促进一体的几点思考,并探讨了如何依据学情、学习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教,如何在教的过程中突出学生的学,如何将评价贯穿教与学等问题。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目标;小学英语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指出,注重“教—学—评”一体化设计,坚持以评促学、以评促教,将评价贯穿英语课程教与学的全过程(教育部,2022)。然而,有些教师设定的教学目标比较模糊,操作性不强;有些教师的教学过程偏离素养导向;还有些教师存在自身评价素养和能力欠缺、评价标准建构有困难等问题。因此,教、学和评的目标及内容不一致,实施过程中匹配度不高,这是落实《课标》过程中较为棘手的问题。

为贯彻《课标》理念,课程教材研究所启动了落实义务教育英语课标实验研究项目,成都市锦江区教研团队在专家指导下,通过单元整体说课、研磨课、展示课等研究,引领教师在递进式的教学实践活动中落实并深化课堂教学的改进。

本文结合案例探讨了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小学英语单元教学设计。

一、“教—学—评”一体化的内涵

《课标》指出,教师要准确把握教、学、评在育人过程中的不同功能,树立“教—学—评”的整体育人观念。“教”主要体现为基于核心素养目标和内容载体而设计教学目标和开展教学活动,决定育人方向和基本方式,直接影响育人效果;“学”主要体现为基于教师指导的、学生作为主体参与的系列语言实践活动,决定育人效果;“评”主要发挥监控教与学过程和效果的作用,为促教、促学提供参考和依据(教育部, 2022)。

义务教育英语学科“教—学—评”一体化设计与实施是指教师应围绕义务教育英语课程目标,设计并开展学习目标、学习活动、学习评价相一致的有效教学(王蔷等,2023)。

二、开展“教—学—评”一体化设计的意义

当前,评价与教学脱节的现象时有发生。《课标》中学业质量标准的研制凸显了对促进评价方式变革的重视。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让核心素养的培养可操作、可评价,落实到课堂教学中,从而实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的一致性。

推动“教—学—评”一体化,有利于促进英语学科育人目标有效落地;有利于引导教师从关注学习结果转向关注学习过程;有利于引导教师从教学设计与实施入手,关注教什么、学什么和如何学的问题,通过对学习成效的持续观察和评价,确保目标的达成;同时,也顺应了评价范式转型的趋势,推动评价理论与实践向纵深发展(王蔷、李亮,2019)。

三、“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设计的思路

“教—学—评”一体化系统包括明确理念、把握内容、分析学情、制定目标、选择方法、评价效果等要素和环节(王蔷、李亮,2019)。具体而言,教师首先需要进行深入的单元内容分析,并结合学情,构建单元主题内容框架图,确定单元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设计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学习活动,以达成教学目标。教学评价应贯穿教与学的全过程。需要注意的是,将评价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并不意味着每个活动和每个教学步骤都必须有评价,过于频繁地开展评价反而会影响正常课堂秩序、教学效果和学生兴趣(程晓堂、谢诗语,2023)。

要实现“教—学—评”一体化,就要抓好评价关键环节。要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丰富评价方式,强化评价与课标、教学的一致性,注重三者的有机衔接(周丽,2022)。同时,也要抓住教师这一育人主体,加强对教师教学能力的培训。

四、“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教—学—评”一体化需要教、学、评三个维度目标达成一致,只有保持目标的一致性和完整性,“教—学—评”一体化才能指向有效教学。“一体化”是指教、学、评三方面的融合统一,教师需要整体考虑教的内容、学的方法和评价的方式。

1.基于教材及学情,确立教学目标

《课标》要求,教师在设计单元教学时,要“强化素养立意,围绕单元主题,充分挖掘育人价值,确立单元育人目标和教学主线”(教育部,2022)。教师为确立“教”的目标,首先要对学习内容进行深入解读和分析,并结合学情,将单元内容进行必要的重组或重构,构建单元主题内容框架图。

(1)分析单元内容

教师应深入探究语篇背后的思想观念和文化知识,提炼主题意义,帮助学生通过探究主题意义,提取和内化语篇的关键信息,在完成学习后基于主题建构并生成新的认知,形成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念。

人教版《英语》 六年级上册Unit 5 Famous People是由Get ready、Lesson 1、Lesson 2、Lesson 3、Let's Spell、 Fun Time、Let's Check和Story Time八个板块组成,教师可根据各板块的内容将其分成五个课时进行教学,并将整体目标分解到各课时的小目标中。 该单元中的五个语篇均围绕名人展开,逐步呈现并深化关于名人优秀品质的思想观念和文化价值。 各课时语篇内容及其主题意义如表1所示。

表1 各课时语篇内容介绍及其主题意义

课时

板块

语篇类型

语篇内容

主题意义

第1课时

Get Ready & Lesson 1

配图对话

认识古今中外的名人,了解基本信息,如名字、国籍、职业。

认识名人,了解名人成就。

第2课时

Lesson 2

配图对话

名人基本信息、主要成就和成名原因。

初探名人品质。

第3课时

Lesson 3 Let's Read & Let's Check

记叙文

介绍Marie CurieIssac Newton个人经历性格、品质及其对社会的影响和成就。

了解和学习名人,体会专注、善于思考等优秀品质。

第4课时

Story Time

记叙文

介绍名人个人经历性格、品质及其对社会的影响和成就。

了解和学习名人,感受名人如何通过努力成为有杰出贡献的人。

第5课时

Fun Time & Let's Write

记叙文

介绍Leonardo da Vinci 个人经历性格、品质及其对社会的影响和成就。

学习榜样,思考应该怎样成为像名人一样的时代先锋。

 

由表1可知,此案例中各课时的主题意义是循序渐进的,首先让学生了解名人的成就、探究名人的品质,再去感受名人的努力,最终学习榜样并提升自我。教师在梳理主题意义时要注意基于学生的认知逻辑和生活经验对教材单元内的多个语篇以及相关教学资源开展深入解读和分析,然后重构和整合语篇内在的关联,挖掘各个语篇背后的育人价值,从而提炼出各个语篇的主题意义,在此基础上思考如何设计教学活动。

(2)分析学情

在明确教学理念、把握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教师要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分析,主要围绕所学内容,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能力和态度以及潜在的不足等几个方面展开。锦江区六年级种子团队学情分析案例如下:

在语言储备上,学生已有近6年的英语学习经历,学习了职业、国籍、成长等话题,能够用重点句型表达自己的兴趣爱好、成长经历和未来将从事的职业。

在生活经验上,学生对学习主题有一定的知识积累,渴望了解更多名人相关信息,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较高。

在认知特点上,六年级学生逐渐进入青少年时期,渴望模仿体验与探索创造,可塑性较强,进步空间比较大。

在学习困难上,学生运用具体事例来支撑观点的能力有所欠缺。多数学生对什么样的人可以成为名人缺乏深入思考,部分学生将流量明星、网红当作榜样,忽视了对人物优秀品质及其社会贡献的关注。学生对名人的基本信息了解有限,不能多方面地进行描述,尤其是用形容词、动词短语等来描述人物事迹的能力有待提升。

教师从语言储备、生活经验、认知特点和学习困难等方面全面分析了学情,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抓住了学生认知中的真实问题,即对名人的理解比较片面,用语言介绍名人并表达自己的观点还比较困难。不少教师在开展学情分析时,往往更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本项目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关于学情除了要分析学生的认知基础,还要多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机、情感态度、心理状况、学习策略和学习过程中的现实困难。在了解清楚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想知道什么、哪方面存在困难后,教学活动的设计才会更有针对性。

(3)构建单元主题内容框架图

基于单元内容分析和学情分析,团队以单元为抓手,首先明确单元主题和子主题,按“识名人—赏名人—学名人”的顺序层层递进,通过梳理、重组等多种方式,建立单元内各语篇之间的逻辑关联,体现语言的进阶,构建单元主题内容框架图(见图1)。 

 

图1 

图1 单元主题内容框架图

教师根据第1~2课时、第3~4课时和第5课时分别提炼出本单元的3个子主题;再利用层级提炼法,形成上位的单元主题。单元主题内容框架图关注学生对名人文化的价值取向,结合学生的认知逻辑和生活经验,强化素养立意,创设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语言情境,对教学语篇进行必要的整合、重组和补充;融合语言学习、价值判断和行为取向于一体,挖掘语篇内涵,以驱动性问题为引领,探索名人内涵和传承名人精神活动的价值,引导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核心素养。

(4)制定教学目标

单元教学目标既是对课程目标的承接与落实,也是对课时目标的统领。教师在构建单元主题内容框架图后,应结合学情制定单元教学目标,并细化课时教学目标,整体安排课时。以Famous People这一单元为例,团队设计的单元教学目标如下:

① 能认识名人,提取名人国籍、学习经历、取得的成就等信息,阐述名人对社会和他人的积极影响,运用在本单元所学的核心语言介绍名人的基本信息,如职业、社会成就等。

② 能读懂本单元所学语篇,品鉴名人品质,树立向名人学习的意识;讨论、分析名人的社会影响和成名原因,分析、总结、概括出名人值得自己借鉴学习的优秀品质。

③ 能通过制作名人推荐卡,讲述名人故事,宣扬名人精神;谈论人生规划,向名人学习,传承名人精神,从身边事做起,争做时代先锋。

单元教学目标的设计体现了从学习理解到应用实践,再到迁移创新的层层递进,学生通过梳理名人信息、制作名人录、分析名人品质、制作名人推荐卡,最后参加学校名人堂解说员招募活动,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融合发展,体现了对更高层次育人目标的递进式探索。

在单元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教师设计课时教学目标时应注重与教学环节、教学活动之间的对应,关注每个语篇能给学生带来什么影响、希望学生关注什么以及语篇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体现育人导向和价值。例如,Unit 5 Famous People第4课时Learn from Famous People (Characters)的课时目标如下:

① 能通过阅读获取四位名人故事的基本信息,分析名人品质,讲述名人经历。

② 能品鉴名人品质,表达自己的感悟。

③ 能运用核心语言讲述有同样精神或品质的名人或身边人,阐述自己的观点。

以上课时教学目标既体现了对第②条单元教学目标的承接与细化,也凸显了素养导向和学生主体地位。

2.依据教学与评价整合模型,设计评价和学习活动

“教学设计与实施要以主题为引领,以语篇为依托,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等活动,引导学生整合性地学习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进而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和策略,围绕主题表达个人观点和态度,解决真实问题,达到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教育部,2022)。团队将评价贯穿于单元教学活动的全过程,通过多种评价方式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进行整体设计前,教师参考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学习委员会(Board of Studies New South Wales)提出的“为了学习的评价”理念及学习评价模型(转引自陈娟,2010),建立起教学与评价的整合模型(见图2),并据此进行单元整体设计。

 

图2

图2 教学与评价的整合模型

该模型主张评价与教学相整合,强调有计划地按程序设计教学活动,并通过评价来检测学生学习的成效,依据评价结果来促进教和学。教师在明确教、学、评三者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将教、学、评融合贯穿到整个单元的教学中,采用过程性评价的方式, 通过教学活动和课时评价来体现。以Unit 5 Famous People第4课时为例,教师为达成课时教学目标设计的主要教学活动如下:

(1)教师提供人物传记的部分信息,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Story Time板块中Let's Read部分的人物传记材料,并根据获取的信息匹配人物头像与职业,完成连线活动。

(2)教师引导学生探讨问题:当你面对这样的逆境时,你会怎么办?

(3)学生跟读人物传记,之后同桌合作选择一位名人阐述,并表达自己的感悟;小组合作说一说自己知道的名人事迹或身边的人和事。

结合课时目标和上述教学活动,教师设计评价指标,对第4课时的教学进行过程性评价。评价重点观察三个方面:一是学生能否找出关键信息词,进而分析和判断,完成连线活动;二是学生能否用核心句型进行阐述,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指导;三是学生能否说出有同样精神品质的名人。

3.把握关键环节,科学推进“教—学—评”一体化实施

在进行单元整体设计时,团队以学生为出发点,通过梳理、重组等多种方式建立单元内各语篇之间的逻辑关联,体现语言的进阶,据此设计的教学活动达到了《课标》中发展语言能力、培育文化意识、提升思维品质和提高学习能力的要求,实现了育人价值。

五、“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设计应注意的几个要点

要做到“教—学—评”一体化,需要特别关注以下几个关键点:

1. 以单元为抓手,确保“教—学—评”目标一致

教师应以单元整体教学的模式推进教学,将教、学、评一体化融入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中,保证教、学、评目标一致。教师应基于《课标》、教材和学情,秉持英语学习活动观,整体设计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整合性地学习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

教师应从单元整体的角度去梳理教学目标,有效化解局限在某个课时教学中的问题,切实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例如,本文所述案例中,教师根据第③条单元教学目标,设计了“参加学校名人堂解说员招募活动,在学校名人堂讲述名人故事,宣扬名人精神,学做时代先锋”的综合实践活动,通过让学生讲述名人故事来评价其学习情况。这就使教、学、评的目标都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名人观,让学生努力提升自我,传承名人精神。该活动的创设和实施有效发展了学生的核心素养,培育了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2.抓住课堂关键环节,以评促学

课堂评价应重点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语言能力和对子主题的理解等。教师要注重收集学生学习是否真正发生的证据,包括理解了什么、能表达什么、会做什么,及时诊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将信息反馈给学生。本研究团队设计了观察量表(如表2),通过观察量表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评价让学生相互激励,根据不同角度的评价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改进学习态度和方法。

表2 核心问题解决过程中学生参与情况观察量表



序号


评价维度


评分


备注


1


学生主体地位凸显,主动表达自己的看法,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很高。


 


 


2


学生具有主动思考的品质,能用不同的方法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独立思考。


 


 


3


学生能理解知识的关系与结构,明确知识的作用与价值。


 


 


4


学生能主动与教师配合,师生互动交流顺畅,互助合作主动,课堂氛围活泼。


 


 


5


学生之间能交流想法,相互接纳、赞赏、互助、分享。


 


 


6


学生能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达到对所学内容的深度理解。


 


 


7


课堂活动中,学生能以本节课的输入为基础进行有效表达。


 


 


8


学生举手及发言的次数理想,朗读、交流有情感共鸣。


 


 


9


学生能对主题意义进行深入探究,能够建构新知识。


 


 


10


学生乐于学习,能应用相关学习策略对学习内容进行梳理、组织和内化等。


 


 

 

(注:每项满分10分,总分为100分。)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观察,评价其核心素养的综合表现。除了观察,教师也可以通过课堂活动来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例如,教师给每个学生分发课堂活动卡(见图3),通过让学生填写名人信息,考查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在学生填写完成后,通过让学生口头表述活动卡中所填写的内容,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检测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人物头像

 

 

 

Nam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Year of birth: __________________

Achievement: _________________

Success factor: ________________

 

图3 课堂活动卡

在上述活动中,教师对学生正确使用一般过去时给予积极反馈,但有学生在填写课堂活动卡时仍使用了“He asked too many questions at school.”。教师提醒学生删除too以消除too many的负面意义,及时的评价和反馈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表达。

3.将评价贯穿于教学活动全过程,加强师生互动

教师应树立教学活动与评价活动相结合的理念,将评价贯穿于教学活动始终。评价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成为评价活动的设计者、参与者和合作者,自觉运用评价结果改进学习。

本研究团队非常重视学生之间的讨论与互评。比如,在第4课时第2项活动中,让学生用对话的方式简单讨论自己面对逆境时会怎么办,通过师生共评引导学生参与评价,让学生在互评的过程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加深对所学主题的理解。

教师要尽可能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索文本意义并建构知识体系。需要指出的是,将评价贯穿于教学活动全过程并不意味着每节课的每个教学环节都必须有非常复杂的评价表或测试题,教师对学生表现的观察也是一种有效的评价,可以基于此对教学进行必要的调整,改进教学效果。

六、思考与展望

“教”是“学”的前提,“学”是“教”的目的,“评”是“教”和“学”的反馈,三者是相互融通、相互促进的关系。要做好“教—学—评”的融合,“评”是关键。首先,课堂教学评价除了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状态,也应了解学生的学习达成状态,关注学生对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和应用情况,判断学生能否将知识和方法迁移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其次,教师要明确界定评价目标,目标的选择要切合学生实际,不宜过高也不宜过低。第三,小学英语教学应丰富评价方式,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选用多元评价方式,比如课堂观察、提问与反馈、学生自评与互评等,让评价更科学、更多元、更高效。

————————————

参考文献

陈娟. 2010. 澳大利亚:教学评一体化 以评促学[J]. 基础教育课程,(7):61-63.

程晓堂、谢诗语. 2023. 英语“教—学—评”一体化的理念与实践[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1):1-8.

教育部. 2022.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4. 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一年级起点) 六年级上册[T].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王蔷、李亮. 2019. 推动核心素养背景下英语课堂教—学—评一体化:意义、理论与方法[J]. 课程·教材·教法,(5):114-120.

王蔷、刘莹、钱小芳、刘春. 2023. 义务教育英语学科“教—学—评” 一体化的设计与实施——以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Will people have robots?为例[J]. 基础教育课程,(6):44-55.

周丽. 2022. 新课标背景下,“教学评一体化”怎么评?[J]. 教育家,(44):11-14.

————————————

注:本成果系课程教材研究所重点项目“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研究”(项目编号:JCSZDXM2022002)研究成果。

本文作者:弋英(课程教材研究所)
陈则航(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石春蓉(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教育科学研究院)
舒勤(四川省成都师范附属小学华润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