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北京师范大学主办,ISSN:1002-6541/CN11-1318/G4

(小学篇)2025年第10期目录内容

[期刊年份]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2025

[期刊期别]第10

[文章作者]程晓堂、周宇轩(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文章标题]新课标新教材背景下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问题与建议

[文章页码]01-08

[文章摘要]在实施《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背景下,小学英语教师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在学情分析、教材解读、目标设计、实践英语学习活动观、教学活动及作业设计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学情分析流于形式,教材内容分析中混淆主题、主题意义等核心概念,教学目标设计机械对应语篇,僵化理解和实践英语学习活动观,教学活动设计忽视内容与形式的匹配,作业设计欠合理等。针对以上问题,文章提出了改进建议。

[关 词]英语课程标准;英语教材;小学英语教学

[文章背景]20224月,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教育部,2022;以下简称《2022年版义教课标》)。从2024年秋季学期开始,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陆续采用根据《2022年版义教课标》修订的新教材。在此背景下,广大一线英语教师和教研员积极响应课程标准的号召,落实课标新理念,尝试采用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英语课堂教学呈现新的样态。但是,根据笔者的观察,英语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中也出现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特别是在学情分析、教材内容分析、教学目标设计、英语学习活动观的理解与实践、教学活动设计、作业设计等方面存在一些需要改进之处。本文聚焦以上问题,在解析问题的同时也提出一些建议,供大家参考。

[文章代号]25VA0

[期刊网址]HTTPS://FLTS.BNU.EDU.CN/

—— —— —— —— —— —— —— —— —— ——

[期刊年份]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2025

[期刊期别]第10

[文章作者]邬宁宁、陈柏华(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李陈荻(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文章标题]基于视觉素养的小学英语看的技能培养

[文章页码]09-14

[文章摘要]看作为英语五项语言技能之一,是学生理解视觉符号、建构意义的重要方式。基于视觉素养的小学英语看的技能培养,首先需要教师深度解读视觉信息,再围绕“看见”“看懂”“看透”“看会”逐层确立看的能力目标,制定看的评价标准;最后通过创设视觉情境、转换图文信息、批判图像表征、启迪视觉创想开展看的学习活动,以激活学生认知图式,优化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培养其鉴赏能力和激发其创造潜能,从而达成看的培养目标。

[关 词]看的能力;视觉素养;视觉符号;图像;小学英语

[文章背景]《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指出,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看、写等方面的技能及其综合运用(教育部,2022)。其中,看是指利用多模态语篇中的图形、表格、动画、符号以及视频等理解意义的技能,涵盖了从基础的图像识别到深层的意义建构,再到交际中的表达与创造,是集认知、情感、策略与能力(杨吕娜、武尊民,2019)于一体的学习过程。有研究对看的内涵及其与英语教学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如武和平、李乐,2021),也有研究对初中英语听说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看的技能进行了分析(如岳蕙,2023),但将《新课标》中看的理念转化为教学实践的研究仍显欠缺,中小学英语教学中基于视觉素养的看的技能培养更是匮乏。当前中小学英语教师对看的理解、实施和评价还存在如下问题:一是窄化理解看的技能,许多教师将看简化为理解性技能,仅将其视为辅助理解文本的工具;二是看的活动设计不当,教师缺乏系统的活动设计,在教学中偏重语言文字解读,未能充分发挥视觉表征在培养审美意识和批判性思维上的功能; 三是看的评价模糊,相较于听、说、读、写技能较为成熟的评价标准,看的评价标准尚未明确,难以衡量学生从“识图”到“创图”的进阶表现。在视觉文化时代,图像作为交流和表达意义的重要手段,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生活、学习和认知世界的方式。视觉素养是图像化技术发展的产物,指个体通过视觉感知与其他感官的协同作用(Debes, 1969),培养识别、理解、联系、解释、分析、评价、使用、创造(Ausburn & Ausburn, 1978)等能力,包括视觉信息的接收、理解、创造性运用以及有效交流(Roberts & John, 1982)。从视觉素养视角培养看的技能,应遵循“视而能见,见而能懂,懂而能用,用能创新,指向审美”(王静梅等,2022)的培养路径,以提高小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信息解码能力,深化其对图像意义的理解和应用,从而更好地落实《新课标》中看的技能培养。

[文章代号]25VB1

[期刊网址]HTTPS://FLTS.BNU.EDU.CN/

—— —— —— —— —— —— —— —— —— ——

[期刊年份]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2025

[期刊期别]第10

[文章作者]于佳名(人民教育出版社)

[文章标题]小学英语词汇教学的基本原则与策略

[文章页码]15-20

[文章摘要]词汇学习对英语学习有着基础性作用。目前小学英语词汇教学存在诸多问题。为提高词汇教学的效果,本文基于词汇教学的相关研究,结合人教版小学英语精通教材相关案例,对小学英语词汇教学的基本原则与策略进行了探究。教师要借助多感官方式教学词汇的音、形、义,利用教材语篇、活动和体系不断复现词汇,引导学生建立语义、词形等方面的词汇体系,并开展词汇输出练习,在有限时间内控制词汇教学数量,引导学生不断巩固所学。

[关 词]词汇教学;词汇学习;小学英语

[文章背景]词汇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学生的语言理解、积累和运用。目前我国小学生的词汇学习存在混淆相近单词、单词记忆困难、缺少词汇应用等问题(吴蔚蔚,2021)。而在小学阶段,学生刚接触英语,英语词汇教学也面临词汇教学目标不明确、词汇教学方法机械单一、缺乏对学生词汇学习策略的培养等问题(徐浩等,2018)。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基于词汇教学的相关研究和人教社新版《英语(精通)》中的词汇学习内容,分析和探究小学英语词汇教学的基本原则和策略,以提升词汇教学的效果。

[文章代号]25VC2

[期刊网址]HTTPS://FLTS.BNU.EDU.CN/

—— —— —— —— —— —— —— —— —— ——

[期刊年份]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2025

[期刊期别]第10

[文章作者]孟庆博(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第三实验小学)、陈向丽(广东省广州市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文章标题]AI赋能小学英语戏剧教学的实践研究

[文章页码]21-27

[文章摘要]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英语戏剧教学亟须通过技术与人文的深度融合提升教学效能。本文结合课例,探讨如何应用人工智能赋能小学英语戏剧教学,使其在优化剧本、生成多模态教学资源、开展个性化学习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实践表明,科学使用人工智能赋能戏剧教学,有助于教学效率跃升与学生开展个性化学习,推动数智时代英语戏剧教学的创新发展。

[关 词]戏剧教学;教育戏剧;人工智能;AI赋能;自主学习

[文章背景]教育戏剧(Drama in Education)是将戏剧元素与技巧以及剧场应用的方法,运用于教育教学或其他社会活动中,学生通过积极参与和互动,掌握所需传达的内容与技能,并发现更多可能性、创造新意义的一种教学手段(周笑莉,2016)。英语戏剧课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英语语言能力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王蔷等,2016)。然而,小学英语戏剧教学面临多模态教学资源缺失等问题,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为解决这些问题带来了新的机遇与可能。本文基于外研版《英语》三年级教材戏剧文本Gol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探讨人工智能赋能下的小学英语戏剧教学的方法,以期为提升戏剧教学效率提供参考。

[文章代号]25VD3

[期刊网址]HTTPS://FLTS.BNU.EDU.CN/

—— —— —— —— —— —— —— —— —— ——

[期刊年份]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2025

[期刊期别]第10

[文章作者]李伟(北京大学附属小学)

[文章标题]资源协同视域下的小学英语跨学科思维培养策略探究

[文章页码]28-32

[文章摘要]在素质教育和核心素养培养背景下,小学英语教学不仅关注语言知识的习得,更强调跨学科思维的培养,以引导学生结合个人生活经验和社会生活需要,提升运用所学语言和跨学科知识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升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本文从资源协同视角出发,梳理了在小学英语教学中通过“资源收集——资源整合——资源处理”三个阶段培养小学生跨学科思维的实践路径。

[关 词]资源协同;跨学科思维;跨学科主题教学;核心素养

[文章背景]《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明确指出,英语课程的目标之一是帮助学生在语言学习中发展思维,在思维发展中推进语言学习,帮助学生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使思维体现一定的敏捷性、灵活性、创造性、批判性和深刻性(教育部,2022)。而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方式是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课标》强调,鼓励设立跨学科主题综合实践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提升学生运用所学语言和跨学科知识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教育部,2022)。学生在面对复杂问题或现实情境时,能够整合两种及以上学科的知识、视角与方法,进行综合理解、分析与创新性解决,体现了跨学科思维(Interdisciplinary Thinking)的运用(Mansilla & Jackson2011)。跨学科思维不仅体现出知识的广度与深度融合,也有助于学生形成灵活、多维的认知视角(OECD2018)。跨学科思维强调在知识间建立联系,跨越学科界限形成新的理解,从而促使学习者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在不同学科框架中进行对比、融合与迁移,从而发展更高阶的认知能力(Repko & Szostak2008)。跨学科思维强调“横向整合各学科资源、纵向激活学习者经验”,是一种融合认知、实践与反思的复合型学习能力(张梅,2020)。跨学科思维具有三种特征,即思维的广阔性、思维的新颖性和思维的灵活性,具体体现为对学生联想思维、魔球思维、发散与聚合思维、类比思维、想象思维、因果思维、批判思维等方面的培养(赵传栋,2025)。在小学英语教学实践中培养跨学科思维,有助于学生在语言学习中发展思维品质,在提升思维品质的过程中促进语言学习。为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教师可开展多角度的跨学科研究性学习活动,如通过主题内容整合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语言运用的真实语境,实现英语与其他学科知识的横向整合;借助思维导图等可视化工具培养学生的分类、比较等思维方式;通过项目式学习引导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开展协作,解决真实问题,发展实践能力与批判性思维;开展 STEAM 融合教学,带领学生体验简单实验、结构搭建、创意设计等,激发学生的综合探究能力;在融合多学科知识的模拟情境中,帮助学生综合运用知识与语言进行表达和解决问题等。

[文章代号]25VE4

[期刊网址]HTTPS://FLTS.BNU.EDU.CN/

—— —— —— —— —— —— —— —— —— ——

[期刊年份]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2025

[期刊期别]第10

[文章作者]周桢夷(深圳市南山区蛇口学校)

[文章标题]聚焦问题解决的小学英语微项目式学习实践——以“挑选新居”微项目为例

[文章页码]33-39

[文章摘要]针对小学英语项目式学习耗时长且与常规课适配性不足,以及思维培育浅表化、碎片化这两大现实困境,本文构建出聚焦问题解决的微项目式学习实施路径,并结合教学案例阐释了小学英语微项目式学习实践框架,即提炼真实性主题、锚定素养目标、设计递进式问题链、实施探究性任务以及完成展示与构建评价,从而实现语言运用与思维品质培养的深度融合,形成课堂微项目活动模式,探索兼具课堂适配性与问题解决指向性的微项目式学习实践方案。

[关 词]微项目;项目式学习;问题解决;小学英语

[文章背景]《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教育部,2022;以下简称《新课标》)倡导通过项目式学习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强调核心素养的综合发展。项目式学习以真实问题驱动,通过持续性探究任务,引导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发现、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够有效促进知识建构与思维品质的协同发展,助力《新课标》理念的落实。当前,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积极尝试开展项目式学习活动,但项目式学习因耗时长、发散性强,且受一定环境因素影响,难以在日常教学中进行常态化实施。微项目式学习通过缩短项目周期,通常在一个课时内完成,聚焦单元要培养的核心素养目标,并搭建助力学生完成项目的多种支架,可以实现项目式学习在日常课堂中的常态化融入。《新课标》(教育部,2022)强调发挥核心素养的统领作用,其中思维品质的提升尤为重要,它有助于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梅德明、王蔷 2022)指出,思维品质作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维度,影响学生分析问题、建构概念和作出判断的能力发展。认知心理学研究证明,思维品质培养能有效促进元认知能力发展(Sternberg, 1985)。目前,小学英语课堂着重关注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对思维品质的培养还有待深入研究与实践。本文以牛津深圳版《英语》五年级下册Unit 2 Our New Home中“挑选新居”微项目式学习为例,聚焦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即在开展微项目式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辨析、提取信息及表达观点等思维活动,从而提升其问题解决能力。

[文章代号]25VF5

[期刊网址]HTTPS://FLTS.BNU.EDU.CN/

—— —— —— —— —— —— —— —— —— ——

[期刊年份]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2025

[期刊期别]第10

[文章作者]倪根培(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小学)

[文章标题]教育戏剧融入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究

[文章页码]40-46

[文章摘要]本文基于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和《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不同年段语言能力发展的要求,系统探究教育戏剧在小学低、中、高三个年级段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实施策略。针对低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注意力短暂的特点,采用空间行走、肢体模仿等游戏化范式,激发兴趣、情境化操练语言;中年级学生逻辑思维和共情能力初步发展,通过教师入戏、故事棒、思路追踪等范式,深化语篇理解、促进情感体验与表达;高年级学生具备初步的逻辑与批判性思维能力,依托论坛剧场、剧本改编、坐针毡等范式,推动创造性语言输出与思维发展。教学实践表明,教育戏剧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实现了语言学习与思维发展的深度融合。

[关 词]教育戏剧;认知发展理论;语言能力;小学英语

[文章背景]戏剧作为一种富有创造力和互动性的艺术形式,在教育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在普通教育过程中,把戏剧元素和方法作为教学方法和手段,应用在教学科目和教育目标中,让学生在情境创设、角色扮演、即兴表演、主题深化、意义探讨等环节中,通过共同创造的戏剧活动和戏剧实作达到学习目标和教育目的(李婴宁,2013)。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和探究主题意义的情境和空间,使学生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成为意义探究的主体和积极主动的知识建构者。教师应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年龄、认知和语言发展水平,设计由浅入深、关联递进、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以及与目标对接的评价活动(教育部,2022)。将教育戏剧融入英语课堂,其价值在于在真实语境中活化语言学习,在情感体验中促进语篇理解;激发高阶思维,落实主题探究。这拓宽了学生的学习渠道,让学生在丰富、有趣的情境中,围绕主题开展各种活动,感受学习英语的乐趣,最终培养学科核心素养。

[文章代号]25VG6

[期刊网址]HTTPS://FLTS.BNU.EDU.CN/

—— —— —— —— —— —— —— —— —— ——

[期刊年份]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2025

[期刊期别]第10

[文章作者]蒋琴(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丹城第四小学)

[文章标题]基于儿童认知特点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文章页码]47-53

[文章摘要]本文基于儿童的认知特点,针对当前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文本解码机械化、学生思维能力和学习兴趣培养缺失等问题,以人教社新版PEP 《英语》三年级上册Unit 5 The Colourful World Part B Start to Read 为例,探讨如何通过多模态输入、游戏化情境和具身化活动等策略,构建符合儿童认知特点的阅读教学模式,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为英语阅读素养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关 词]儿童认知特点;阅读教学;小学英语

[文章背景]阅读教学是小学英语课程的重要任务,是提升学生关键能力、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随着《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教育部,2022;以下简称《新课标》)的实施和人教社新版PEP《英语》教材的全面使用,阅读教学板块呈现出语篇思维含量提升、语境真实性增强的新特征。然而,笔者通过课堂观察发现,当前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仍存在明显的认知适配偏差:教师过度聚焦文本表层信息的提取,忽视主题意义探究和知识结构建构,未能发挥阅读的认知发展功能;教学设计缺乏儿童视角,忽视儿童的认知特点,缺少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学习兴趣的培养。这种偏离儿童认知特点的教学实践,使得学生缺乏主动思考和探索的机会,难以将所学知识与阅读实践相结合,导致学思脱节,阅读效率低下,无法有效提升自主阅读能力,最终造成阅读兴趣衰退与能力发展受阻的双重困境。基于此,本文将以人教社新版PEP《英语》三年级上册Unit 5 The Colourful World Part B Start to Read的教学为例,探讨如何基于儿童认知特点开展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文章代号]25VH7

[期刊网址]HTTPS://FLTS.BNU.EDU.CN/

—— —— —— —— —— —— —— —— —— ——

[期刊年份]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2025

[期刊期别]第10

[文章作者]郄利芹(北京教育学院外语系)、贺昀(北京市石景山区实验小学)

[文章标题]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实践

[文章页码]54-60

[文章摘要]基于项目式学习的英语单元整体教学强调以主题为统领,整合具有关联性的教学内容,在真实情境中实现课堂内容向生活日常的迁移。本文结合教学实例,探讨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中的主题提炼、核心知识确定以及驱动性问题和项目产品设计等,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 词]项目式学习;单元整体教学;小学英语

[文章背景]《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教育部,2022;以下简称《课标》)倡导推动实施单元整体教学。随着《课标》理念的不断深入,教师接受并践行单元整体教学的理念,但是在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情境创设不真实、教学内容关联性不强、单一强调语言知识学习而忽视语篇育人价值等问题,导致学生知识学习碎片化,无法运用所学语言和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课标》同时指出,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和社会生活需要,围绕特定主题,以真实问题开展项目式学习,让学生通过合作参与实践探究,用英语完成一系列项目任务。在项目式学习中,学生基于驱动性问题和真实任务展开探究,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发展语言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单元整体教学可以帮助教师基于主题整合学习资源,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实践语言,发展思维,实现课堂教学向生活问题解决的真实迁移,落实英语学科育人目标。

[文章代号]25VI8

[期刊网址]HTTPS://FLTS.BNU.EDU.CN/

—— —— —— —— —— —— —— —— —— ——

[期刊年份]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2025

[期刊期别]第10

[文章作者]陈晓妙(厦门市海沧区芸景实验小学)

[文章标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

[文章页码]61-封三

[文章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铸魂育人的重要载体,对培育学生文化自信与家国情怀具有深远意义。外研版《英语》(三年级起点)新版教材有机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渗透和实践提供了丰富资源和多样载体。笔者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从文化发掘、解码、重构、内化和迁移五个维度,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路径,旨在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促进文化认同与传承。

[关 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英语学习活动观;文化意识

[文章背景]20211月,教育部印发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明确指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小学课程教材中的融入和传承,并提出实施过程中应结合学科特点,注重有机融入(教育部,2021)。《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提出,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入课程,以此增强课程的思想性(教育部,2022a)。《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进一步强调,通过英语课程学习,学生要达成以下目标: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树立国际视野,坚定文化自信(教育部,2022b)。在此背景下,外研版《英语》(三年级起点)新版教材突出以下特点:其一,贯穿教材始终的核心人物既有外国小学生AmySam,也有中国小学生DamingLingling,旨在通过人物角色交融中西方文化,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教材同时突显中国儿童特点,除了主要角色DamingLingling外,也提供了很多中国小学生的人物形象特点——乌黑的头发,胸前佩戴着鲜艳的红领巾等,使学生在学习英语中潜移默化地强化身份认同。其二,教材内容以主题为引领,有机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如体现核心思想理念的中国结,体现中华人文精神的京剧、书法,体现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的木兰从军的故事等,这些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图片和文本进入教材,让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文章代号]25VJ9

[期刊网址]HTTPS://FLTS.BNU.EDU.CN/

—— —— —— —— —— —— —— —— —— ——

[期刊年份]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2025

[期刊期别]第10

[文章标题]欢迎订阅2026年《中小学外语教学》和邮购《中小学外语教学》合订本

[文章页码]封四

[文章代号]25VK0

[期刊网址]HTTPS://FLTS.B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