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北京师范大学主办,ISSN:1002-6541/CN11-1318/G4

(小学篇)2014年第11期:教材文本的故事性解读(广西:钟敏)

【摘 要】教材文本的解读不仅需要关注教学的关键项,而且还需要关注教材中文字以外的内容所传递和隐含的信息。教师可以通过自己对故事的猜想和设计将文本中显性和隐性的信息串联起来,富有趣味地解读教材,凸显语言的魅力和文本的吸引力,让学生对教材文本产生由衷的热爱,并在品读赏析、迁移运用中提高英语语言运用能力。
 
【关键词】教材文本;文本解读;故事
 
一、引言
 
教材文本的背景知识是影响学生理解文本的重要因素,新知识的理解和吸收是建立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之上的。教材文本的理解是学生将已有的背景知识与阅读文本所呈现的信息交互作用的结果。可见,文本背景知识的铺垫与新知的糅合将有效促进学生对文本所传递的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故事是儿童学习社会交往、智力开发及文化发展的最主要形式(薛国军,2014),它的真正价值在于:提供了丰富的背景知识、完美的学习条件以及易于接受的语言输入。虽然有的时候可能有一些英语稍稍超出了孩子们的水平(Krashen, 1981),但它符合小学生形象思维的特点,能很好地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推动他们积极建构与文本的对话和参与文本的理解。教师倘若故事化教材文本,既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可以开发学生的英语语言思维。
 
二、问题
 
笔者在对师范生进行教学实践指导和大量的听课中发现,小学英语课堂中教师对教材文本的导入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
 
1. 教师常将单词、句型抽离文本后展开孤立、机械的重复操练,缺乏对整体文本的把握和梳理,导致学生把文本学习等同于词汇和句型的记忆和意义辨别,不利于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这种脱离文本的学习很难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学生对文本学习的兴趣也会大打折扣。
 
2. 部分教师在操练课文的中心词句时常放弃文本塑造的情景,而花大力气去重新建构一个花哨的生活情景,并据此展开操练。而这种看似热闹、气氛热烈的密集操练实际上只是一种流于形式的演练,对学生思维的发展、语言的丰富和迁移应用并没有太大的价值。长此以往,学生会丧失对文本的兴趣。
 
3. 部分教师忽视了对文本中隐含的情感因素的处理,讲授中缺乏对情感的领悟和渗透。这种无情感融入的文本教学很难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将严重影响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接纳吸收和迁移应用。
 
三、故事性文本解读教学实例分析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英语教学活动要能够促进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审美情趣、想象力和创造力等素质的综合发展(教育部,2012)。教材文本的故事性解读以帮助学生获取文本信息为目的,注重建构文本故事情景,让学生在立体、多维的情景中获取知识和体验情感。它可以使课堂教学充满悬念、乐趣和挑战,能有效拓展学生的英语思维和想象空间,增强学生在语境中的语用体验,实现真实意义上的语言建构。教师要发挥自己的教学智慧,把文本演绎为一个有主题的生活小故事,并利用各种媒介以及目标语将其生动呈现,让学生体会故事人物对话的背景、语音、语调与心情等,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置身于文本故事的情景中,细细品味并体验情景中所蕴含的情感态度,获得情景中传递的知识和情感体验,从而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本文拟以外研版《英语》四年级上册Module 5 Unit 1“Can You Run Fast?”为例,展示如何通过文本的故事性解读,帮助学生厘清课文文本的逻辑关系,让学生理解文章的层次、脉络和结构,体会文本蕴含的情感因素,促进学生对文本知识的建构、内化、想象和迁移应用,从而培养学生的文本理解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1. 情景铺垫,引人入胜
 
教材文本围绕“Sam的挑战”展开,展示了Sam与同学们比赛跑步、跳高、跳远和骑车的四个场景。这篇课文的插图和语言文字隐藏了跌宕起伏、诙谐幽默的故事情节,但是教材提供的文字信息却无法完整地体现出故事的趣味性,并凸显它的幽默之处。此时就需要教师仔细研读教材,通过联想设计出引人入胜的小故事,把缺失的语言信息和图片关联起来。具体操作如下:
 
[案例1]
 
上课伊始,教师通过讲故事向学生展示文本背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用有趣、形象的故事情节调动起学生探索文本的兴趣。首先,教师通过出示Sam的头饰吸引学生的注意,接着用如下话语进行铺垫:
 
Sam is a naughty boy. He is very strong. He is good at sports. He can run fast.(做出快速跑步的姿势)He can jump high.(做出向上跳跃的姿势) He can jump far(做出向前跳跃的姿势)and he can ride fast too.(做出骑自行车的姿势) He feels very good about himself. He thinks that he is the best.(伸出大拇指,展示自信满满的样子) So, he loves to challenge others.(手握拳头放在胸前,做出跃跃欲试的样子) One sunny afternoon,(用简笔画画出太阳) Sam meets his friends at the park.(用简笔画画出公园)So he wants to compete with his friends.(出示Daming、Amy、Lingling的头饰) Now, let's listen to the story and find out:Who can run fast? Who can jump high? Who can jump far? Who can ride fast?And who is the winner?(出示配图单词) Let's enjoy the video and find out.
 
[点评]
 
语言的习得是以理解意义为中心的。让学生在相对完整、真实的情景中接触、体验、理解和学习语言,这样有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语言的意义和用法,也能更好地掌握语言的形式(程晓堂,2009)。案例1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对课文整体理解之前,做好了情景的铺垫,详细介绍了故事的背景。教师利用简笔画、板书、图片等视觉材料,并辅以形象的肢体语言,融合本课的重点词汇、句型,将课文完整地呈现给学生。这样的故事性文本背景铺垫采用叠加的形式,把四组对话的文本整合在一起,勾勒出一个完整的语境,内容生动,给学生以直观的、强烈的感受。而且故事背景能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选择学生熟悉的词汇与即将学习的文本中的重点词汇进行文本梳理。故事背景铺垫主题鲜明,语言鲜活,信息量大,丰富了文本素材和课堂输入话语,增加了文本的趣味性,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对文本的认知渴望和学习热情,引领学生带着猜测进入文本的整体认知,使其学会用推测的认知方法来领悟语篇的核心内容。同时,学生的猜测和想象能力也得到训练。文本故事背景有效地为学生搭好了支架,帮助学生扫除了阅读障碍,吸引学生走进文本去探索。
 
2. 逻辑串联,品读课文
 
在完成文本的初步整体感知后,教师应顺应故事脉络,引领学生细化文本学习,把零散、易忘的英语对话还原成一个直观化、生活化和逻辑化的意义框架。文本的故事性梳理能增强学生对文本的深度理解,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并灵活地识别和记忆语言。
 
[案例2]
 
教师教学的第二个步骤就是顺承故事的发展。教师呈现图1并描述道:Sam believes that he is the best. Look, Sam challenges Amy, “Amy, can you run fast?”接着,教师带上Sam的头饰,双手叉腰,用略带自大的语气骄傲地向对手提出挑战:Can you run fast? 教师在示范后,引导学生用挑战的语气复述Sam的话语,让他们在角色扮演中体味语言的魅力。之后,教师又说:Of course, Amy believes that she is good, too. So she says confidently, “Yes, I can.”教师指导学生把Amy不怕输的劲头用语言表达出来,要把简单的三个词说得自信满满,声音响亮。最后,教师说:But I'm so sorry. She lost the game. You see, Sam announces proudly, “Aah, I'm the winner. You can't run fast!”教师让学生揣摩Sam的心情,运用个性化的肢体语言和语调把Sam的心情表达出来。教师积极表扬表达到位的学生。
 
 
图1
 
接下来教师呈现图2并描述道:Aah, Sam is proud. He challenges Daming and he says, “Daming, can you jump high?”教师让学生扮演Sam提出挑战,并对学生说:If you were Daming, what would you say? 以此帮助学生树立勇敢面对挑战的信心。之后又引导学生自信地说出:Yes, I can. 教师继续引导:Look, who can jump higher? Sam jumps as high as a tree. Aah, again Sam is the winner. 同时通过简笔画体现出来。之后,教师说:Daming says, “Yes, you can jump very high!”让学生扮演Daming,伸出大拇指,并点头称赞:Yes, you can jump very high! 把Daming对Sam的佩服之情表现出来。
 
 
图2
 
教师呈现图3引出新人物:Sam can run fast and jump high. Now, here comes Lingling. 之后出示Lingling的头饰,并说:Lingling is good at sports, too. She thinks, “I can't run fast, I can't jump high, but I can jump far!” So she says, “Can you jump far, Sam?” What a brave girl, but she fails.She can't jump over the muddy brook.
 
 
图3
 
 
图4
 
教师呈现图4后对学生说:Now, Daming comes back again with a bike. He wants to be the winner. So he says, “Can you ride fast, Sam?” This time who is the winner? 教师摆出一副看好戏的样子。之后,教师公布结果:Aah, this time Sam lost the game. Daming is the winner. Do you know why? 以此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找出Daming赢得比赛的原因,并发现本文的幽默所在:Yeah, Sam's bike is broken. Sorry, he can't be the winner all the time. Aah, what an interesting day!
 
[点评]
 
对教材的热爱是学生学习最好的动力。教材作为知识的载体,是教学的基础和依据,是学生学习的素材和系统知识的组成模块,是教与学的中介。案例2中,教师对教材文本进行了个性化的故事解读和逻辑串讲,巧妙地把各个场景串联成一个充满童真童趣的故事。这不仅能帮助学生厘清文章的谋篇布局,把握知识脉络,深化对课文的理解,还能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深处寻找乐趣,愉快地融入文本。
 
教师的解读是第一层次,学生要真正掌握就必须要能说会用。任何一项语言都要通过一定量的操练才能真正掌握,文本中心句型的教学也是如此。但是,如果仅仅就文本的中心句型展开操练,就显得枯燥乏味。在实际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通常在教师的牵引下,按部就班地进行机械性、模仿性的替换练习,能够引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思维活动的巩固性意义操练较少。这导致学生在朗读课文时是毫无感情地机械跟读,即使在老师的敦促下会大声朗读,但朗读过程缺乏激情,只是走过场而已。
 
教师不能只是简单向学生呈现课文并带读。这种为读书而读书的方法无法打开学生的思路,也不能帮助学生加深对相关内容的理解与记忆。而文本故事化后,每个人物都被赋予了鲜明的色彩,教师可充分利用品读语言并输出的机会,弥补教材编排中丢失的情感背景信息,让学生感受和品味文本中生动而富有魅力的语言,并在字里行间感悟故事人物的情绪、心理和语气。
 
3. 顺应释因,情感升华
 
在完成文本的逻辑串联以及意义品读后,教师接下来就可以引导学生提炼文本的内涵,带领学生合理地分析文本的情感因素,实现文本的情感教育。
 
[案例3]
 
教师借助板书用简单、准确的语言结束文本故事:
 
Sam is really good at sports. He can run fast. He can jump high. He can jump far, but he can't ride fast for some reason. So you see, we can't be the winner all the time. Believe in yourself and try again!
 
之后,教师提纲挈领地导出:Remember, keep doing exercise and be ready for any challenge!
 
[点评]
 
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双重性质。不少教师在解读文本时,只关注词语的表面意思和句子的释义,这种忽略语言人文性的课堂寡淡无味。小学生年龄小,认知能力有限,他们的思维活动比较粗浅。教师应层层引领学生思考,帮助他们深刻理解文本所传递的内涵。本课内容看似简单,但仔细研读教材,完全可以挖掘出深刻的情感价值观。案例3中,教师引导学生顺着故事的情节发展,逐步提炼和概括出文本所传递的情感价值观:认识到每个人各有所长,要勇于接受挑战,并乐于承认别人的长处。可见,文本解读不是冷冰冰的分析。要读出文本的真正价值,还必须以欣赏的角度来评价文本内容和文本形式,要把自己的心灵融进去,不能冷漠地旁观,而是要亲身体验。这也就是日常所说的“移情”。我们解读文本时如能结合自己对生活的体验和情感,就会读出文本的真谛来。
 
4. 学习迁移,生成精彩
 
本文的教学重难点是:听说和认读词汇run fast、jump high、jump far、ride fast,听懂并会说句型“Can you . . .”及其肯定回答“Yes, I can.”和否定回答“No,I can't.”。成功的文本学习要从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过渡到模拟交际,让学生能在情景中正确地运用所学句型。为此,顺应故事人物的比赛,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来一场现实版的较量。
 
[案例4]
 
进入到文本教学的拓展环节后,教师告诉学生:Let's have a race! Everybody, try your best!
 
比赛流程设计如下:
 
(1)四人一组,开展比赛活动。
 
(2)四位学生轮流做主持人,主持人用句型“Can you run fast/jump high/jump far/ride fast/. . .?”进行提问,余下的三人快速地回答:Yes, I can. 并做出相关动作,反应最慢者变换话语:No, I can't.
 
(3)每组推荐本小组反应最快者,参加由教师组织的对抗赛。
 
(4)对抗赛规则:教师背对比赛者向全班出示一系列卡片,上面书写着当堂课学过的词组run fast、jump high、jump far、ride fast,以及以前学过的词组play basketball、play the flute等。由全班学生用重点句型发问,如:Can you play basketball? 比赛者做相应的动作。这个过程中不断淘汰反应慢的学生,离场的学生必须愿赌服输并说出:I can't . . . You are the winner! 直到最后剩下一名学生。全班学生竖起大拇指齐声赞扬:Congratulations! You are the winner!
 
[点评]
 
案例4中,教师整合文本内容,把课文中需要掌握的重点、难点轻松地转移到真实情景中使用,让教学内容更丰富。学生自主使用目标语在小组中开展比赛,之后又在全班的对抗赛中扩展练习内容。随着赛事的升级,他们说出的英语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多。这样的活动基于课文,又高于课文,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建立起文本和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有效地促进学生真实语言的输出,让学生在真实的体验中品尝学以致用的成就感。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力,还能有效地促使学生在相同语境下对语言进行迁移和创造性地使用。同时,比赛过程中一直强调一种比赛精神,也就是本节课的情感目标——勇于接受挑战,直面自己的失败又乐于肯定别人的成绩。可以说,整个体验过程中,学科育人价值得以无痕渗透,实现了从文本到现实生活的过渡。
 
四、结语
 
文本故事性解读,以故事作为主线把文本的学习、课堂活动的开展用梯度式、环环相扣的教学活动串联起来,即故事铺垫——语篇阅读——逻辑串联——趣味品读——情感升华——迁移生成,它能有效激活、丰富文本的内容,把看似平淡的文本演绎成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小故事。教材本身是有限的,但如果教师对教材进行个性化、创造性解读,那么它就有无限的空间和价值。教师可以合理设想,巧妙地设置故事情节,生动地转化文本语言,让学生对文本有更鲜活的理解,并促进其对文本语用价值的了解。
 
——————————
 
参考文献
 
Krashen, S. 1981.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M]. Oxford: Pergamon.
 
程晓堂. 2009. 英语教师课堂话语分析[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教育部. 2012.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薛国军. 2014. 基于交互假设理论的小学英语故事教学设计[J].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1):7-10.
 
外研社. 2014. 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三年级起点,广西专用)四年级上册[T].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注:① 本文是广西教师教育重点立项课题“构建大小联动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工作坊的实证研究”(课题编号2012JS004)的阶段性成果。
 
      ② 本文作者声明:未经本人及北京师范大学中小学外语教学编辑部书面同意,任何媒体不得转载或摘编本文。

附作者信息:钟敏  广西师范学院初等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