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年份]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8年
[期刊期别]第8期
[文章作者]张金秀
[作者单位]北京教育学院外语学院
[文章标题]中学英语书籍阅读策略探析
[文章页码]01-06
[文章摘要]英语课外书籍阅读已成为很多中学英语阅读教学的一部分。但当前书籍阅读存在缺乏教师指导以及教学模式僵化的问题。书籍阅读是相对于教材篇章的整书阅读,对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具有独特优势。教师可通过将书籍阅读纳入学校课程体系、自主阅读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以及运用教学工具等策略提升书籍阅读效果。
[关 键 词]课外阅读;书籍阅读;整书阅读;阅读策略
[文章背景]笔者在2017年6月对北京市683名中学英语教师所做的问卷调查中发现,在整合运用教材的基础上,补充课外阅读材料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已经成为一线教师的共识。调研结果显示,96.6%的教师认为有必要开展课外阅读,84.9%的教师有时或者经常开展课外阅读。在阅读材料的选取上,54.6%的教师选择使用书籍阅读(包括根据原版书改编的桥梁书和原汁原味的原版书),其中低年级段通常使用绘本或短篇故事,高年级段通常使用中长篇小说,可见书籍阅读已成为课外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笔者在学校进行调研时发现,教师在实施书籍阅读时存在以下两个问题:一是缺乏对学生的阅读指导。不少教师只要求学生在课外进行书籍阅读,但缺乏对学生阅读方法、意义建构等方面的过程性指导。有学者指出,沉浸多读是儿童发展阅读能力的重要条件,但大多数儿童必须获得关于如何积极阅读的明确指导,才能实现阅读能力的提升(Pressley,2002)。二是课堂教学模式陈旧。在进行书籍阅读课堂教学时,不少教师依然采取篇章教学模式,将书籍碎片化,分篇章或分部分教学,缺乏整体设计,未充分发挥书籍阅读在学生阅读素养培养方面的优势和价值。还有许多教师对于该选择什么样的书籍进行课外阅读也很困惑。因此,有必要梳理书籍阅读的含义、价值以及实践策略,以提高书籍阅读的实效。
[期刊网址]WWW.FLTS.CN
[期刊年份]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8年
[期刊期别]第8期
[文章作者]罗永华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文章标题]高阶思维培养: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价值追求
[文章页码]07-12
[文章摘要]语言是思维的直接表现,当下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价值追求为高阶思维的培养。高阶思维是学生能力的核心组成部分。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应以英语学习活动观为原则,从充分利用主题语境、深入解读语篇、多角度对话交流等方面来实现学生高阶思维的培养。
[关 键 词]英语学习活动观;高阶思维;阅读教学
[文章背景]《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指出,思维品质体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心智特征。思维品质的发展有助于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从跨文化视角观察和认识世界,并对事物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教育部,2018)。这种以问题求解、决策、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为核心的思维方式被称为高阶思维(higher order thinking)(钟志贤,2005)。
高中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逐步形成的重要阶段,也处于思维水平、能力和品质快速发展时期。高中生的抽象思维正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他们喜欢独立思考并探究问题,具有较强的分析能力;他们乐于质疑,并能发表自己的见解,具有较浓厚的评判意识;他们具有一定的想象与创造性思维,喜欢表达自我。发展高中学生的高阶思维应建立在其思维发展阶段的特点、思维能力发展水平的基础上,符合高中学生思维发展的方向和要求。阅读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的主要课型,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是阅读教学的价值追求。
[期刊网址]WWW.FLTS.CN
[期刊年份]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8年
[期刊期别]第8期
[文章作者]骆北刚、马艺文
[作者单位]新疆石河子大学外国语学院
[文章标题]中小学英语教师评课研究及例析
[文章页码]13-17
[文章摘要]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形式,对其过程的有效评价不仅是评课教师专业素养的体现,而且是内化他人专业经验的重要路径。本文阐述了课堂教学的系统性、逻辑性、多样性、精细性和有效性五大特征,并据此提出了英语教师评课的五个步骤,最后结合听课记录案例详细展示了评课步骤。
[关 键 词]系统课程理论;课堂教学;评课;听评课;教师发展
[文章背景]教师的职业发展通常会经历三个阶段:职前——职中——职后。在职中阶段,教师职业能力的发展与其个人经验有关,更与教师对他人经验的汲取有关(Wallace,1991,转引自王蔷,2006)。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广泛发展,校际间的教学交流与研究活动全面展开,听课、评课是传播和贯彻新课程理念、强化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途径(张迎春,2010,转引自王曼玲,2014)。可见,听课和评课也是教师汲取、内化他人经验的重要现实途径。
传统的教师评课存在形式化、表面化和盲目化的问题,评课内容仅是对教学过程的简单描述和主观评价,宽泛无边且欠缺理据。那么,如何评课才能有效地促进教师对他人教学经验的感知、理解与内化呢?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有效进行评课,即评课应基于细致的课堂观察,形成精细的听课记录,整体分析课堂教学的系统性、逻辑性、多样性、精细性和有效性;同时本文将结合具体案例对评课步骤详细阐释,旨在提高教师评课的专业性和精细度,从而为教师的职业发展提供指导。
[期刊网址]WWW.FLTS.CN
[期刊年份]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8年
[期刊期别]第8期
[文章作者]钱小芳、孙晓慧、王蔷、刘晴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
[文章标题]学科能力框架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课例改进研究
[文章页码]18-21
[文章摘要]本文以课例研究的方式,探讨了英语学科能力框架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改进过程和效果。研究表明,这种课例研究方式可以优化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思路,提高学生的学科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关 键 词]学科能力;核心素养;课例研究;阅读教学
[文章背景]学科能力是以学科知识为中介,是静态结构与动态结构的统一,具有可操作性(林崇德,1997)。英语学科能力是指学生顺利进行英语学科的认识活动和问题解决活动所必需的稳定的心理特性,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能力在学科中的具体表现(王蔷、胡亚琳,2017)。任何学科知识都需要经过“学习和理解、应用和实践、迁移和创新”等关键能力活动,才能实现从具体知识到认识方式的外部定向、独立操作和自觉内化。知识唯有变为自觉、主动的认识角度和认识思路才能转化为特定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王磊,2016)。
英语学科能力表现作为学生学科能力外显化的系列指标的集合,其实质是学生在特定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面对特定的问题,运用相关的英语学科知识和活动经验,顺利完成相应的学科能力活动时的行为表征(王蔷、胡亚琳,2017)。
英语学科能力要素及表现指标框架借鉴了布卢姆认知过程的六个类别,即记忆、理解、运用、分析、评价、创造(安德森等,2009), 从学生认知的角度或其心智水平维度出发,认为中小学生英语学科能力由学习理解能力、应用实践能力和迁移创新能力三项一级核心能力要素组成,并具体细分为九个二级能力要素(王蔷、胡亚琳,2017)。学科能力的表现需要依托核心内容和核心主题活动,包括具体的听、说、读、写技能活动。
[期刊网址]WWW.FLTS.CN
[期刊年份]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8年
[期刊期别]第8期
[文章作者]张丽莉
[作者单位]浙江省象山中学
[文章标题]叙事学理论指导下的叙事性文本解读
[文章页码]22-28
[文章摘要]本文分析了高中英语文本解读中常见的模式化问题,阐述了叙事学中视角、节奏与幅度的基本理论,并对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中的叙事性文本进行了分类,呈现了借助视角理论、节奏理论和幅度理论对文本进行有效解读的案例。
[关 键 词]文本解读;叙事性文本;叙事学;视角理论;节奏理论; 幅度理论
[文章背景]《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高中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教育部,2018)。英语课程内容是发展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包含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六个要素。语篇是英语学习的基本单位,承载着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传递文化内涵、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这些内容有助于学生学会欣赏语言以及语篇的意义和美感,丰富生活经历,体验不同情感,提高鉴赏和评鉴能力,发展思维,实现阅读技能的迁移与应用。
从2016年开始,浙江高考出现了读后续写这一新题型。该题型多以叙事性文本的形式呈现叙事的前半部分,要求学生根据已知文本续写后半部分。这一评价形式既检测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也对学生解读叙事性文本的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
当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对叙事性文本的解读方式呈现模式化,不利于学生品鉴文本的独特性。很多教师在解读叙事性文本时仅从故事本身去解读文本,如人物、环境、情节。这样的解读模式虽然有利于学生快速把握文章脉络,有利于学生加工与整理零散的信息,但更适用于小说阅读,而不适用于其他类型的叙事性文本。在日常教学中,不少教师套用这种模式。比如,在解读有关人物叙事的文章时,有些教师千篇一律地从人物品质、故事情节以及人物感受三个层面去解读文本。这种僵化的解读模式无法凸显文本的语言特点,无法让学生体验不同文本的独特性。
[期刊网址]WWW.FLTS.CN
[期刊年份]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8年
[期刊期别]第8期
[文章作者]王为忠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教师发展中心
[文章标题]话题视角下高中英语阅读课第二课时的磨课实践
[文章页码]29-34
[文章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和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化,话题在语言知识学习中的载体作用越发突出。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阐述了当前话题视角下高中英语阅读课第二课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以一节公开课的磨课实践为例,从读前活动、读中活动和读后活动三个层面,探究了话题视角下高中英语阅读课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策略。
[关 键 词]话题;阅读课;阅读教学;第二课时;磨课
[文章背景]当前高中英语阅读课普遍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整体理解文本,主要用来梳理文本背景知识,提炼文章主旨,概括语段大意,筛选细节信息,推理逻辑关系等;第二课时学习语言知识,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学习词汇、句法及语法等语言知识。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所有的语言学习活动都应该在一定的主题语境下进行,即学生围绕某一具体的主题语境,基于不同类型的语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语言技能获取、梳理、整合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深化对语言的理解,重视对语篇的赏析,比较和探究文化内涵,汲取文化精华”(教育部,2018)。语言知识的学习、巩固及运用不是孤立的词汇拓展或语法教学,教师应创设真实的语境,并在语境中引导学生使用英语接收、处理和传递信息,达成相关的语言学习目标。
“在外语教育中,阅读不仅是学习者需要掌握的重要语言技能之一,也是学习者获得语言输入的主要途径”(程晓堂、郑敏,2004)。阅读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也要帮助学生积累语言知识。阅读教学中语言知识的学习可从话题、功能、修辞等视角进行,而语言的功能视角和修辞视角无法离开话题视角这个重要的载体。高中英语阅读课第二课时的教学应重视将语言知识的教学与课文的深度理解有机融合,通过有针对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理解并运用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跳出课文文本, 融入生活化的新语境,借助有真实意义的语言实践内化重点词汇、句式和语法现象,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期刊网址]WWW.FLTS.CN
[期刊年份]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8年
[期刊期别]第8期
[文章作者]傅海燕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高桥中学
[文章标题]指向思维发展的支架式读写教学探索
[文章页码]35-40
[文章摘要]思维品质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要素之一。阅读是学习语言知识与发展语言能力的输入性活动,写作是表达思维与观点的输出性活动,两者紧密关联。读写结合可以有效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本文结合读写教学案例,探讨了在读写教学中如何通过搭建多种支架,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
[关 键 词]读写教学;支架;思维品质
[文章背景]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教学不仅要提升学生的基本语言素养,而且承担着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教育部,2012)。《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教育部,2018;以下简称《课标》)指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主要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其中思维品质体现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心智特征,思维品质的发展有助于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从跨文化视角观察和认识世界,对事物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语言学习与思维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
王蔷(2015)指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感知、预测、获取、分析、概括、比较、评价、创新等思维活动构建结构化知识,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在英语教学中,阅读是信息的输入过程,写作是信息自内向外的输出过程(屈丹梅,2013)。阅读是学生认知体验、情感发展和获得阅读成效的重要过程。写作是作者对已有思想或观点进行高度提炼、加工和组合,从而形成文字形式输出;它不是一个独立的过程,高质量的写作生成需要学生有足够的信息输入。语言是思维工具,语言学习能促进思维的发展。读写结合是促进思维发展、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途径。
[期刊网址]WWW.FLTS.CN
[期刊年份]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8年
[期刊期别]第8期
[文章作者]冷品优、张荣琴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凤翔实验学校
[文章标题]摆脱多媒体课件束缚 重现传统教学手段精彩
[文章页码]41-46
[文章摘要]当前英语教学中存在对多媒体课件不恰当使用或过度使用的问题,这给课堂教学改革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出现了诸多有悖于教学原理和规律的问题。本文以一节未使用多媒体课件的赛课为例,从课堂教学的板书设计、情景教学、师生互动、发散性思维的激发、笔头操练的有效性等方面,分析了近年来被忽视的传统教学手段的优势。
[关 键 词]传统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多媒体教学;发散性思维
[文章背景]近年来,多媒体辅助教学已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流。毋庸置疑,多媒体课件使英语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便捷和高效。但是,部分教师不恰当使用或过度使用多媒体课件,导致课堂教学偏离了教学本真,如课件取代板书,缺乏条理性;动画取代情景,缺乏灵动性;电脑取代教师,缺乏情感性;课件牵制思维,缺乏发散性;口头取代笔头,缺乏实效性。
2018年4月10~12日,第13届江苏省“杏坛杯”苏派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评活动举办。为避免多媒体不恰当使用的弊端,使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摆脱课件的牵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主办方要求本次赛课不能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只能使用课本、教案、学案、黑板和有限的实物投影。这些看似苛刻的条件,对于早已习惯于借助多媒体课件上课的教师构成了严峻挑战。其中由常州市金坛区华罗庚实验学校的张荣琴老师执教的译林版《英语》八年级下册Unit 5 Good Manners一课荣获本次赛课一等奖第一名。本节课未用多媒体课件,但仍然精彩纷呈,唤醒了我们对传统教学手段的重新审视。
[期刊网址]WWW.FLTS.CN
[期刊年份]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8年
[期刊期别]第8期
[文章作者]陶盼依
[作者单位]浙江省台州市白云中学
[文章标题]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灵活性和批判性
[文章页码]47-51
[文章摘要]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是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本文以人教版Go for It!九年级Unit 11阅读教学为例,先分析了如何从不同方向、角度、途径解读文本,提升思维的灵活性;然后阐述了如何设置分析、推测、评价三阶段,层层递进,培养思维的批判性。
[关 键 词]阅读教学;思维品质;灵活性;批判性
[文章背景]思维品质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要素之一。它是指人的思想个性特征,主要包括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广阔性、敏捷性、独创性和批判性等(王雁,2002)。中学英语教育可以着力发展学生的以下六项思维品质:准确性、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开放性以及创造性(鲁子问,2016)。
笔者参加了教育部主办的2017年“一师一优课”评比活动,并获得了“部级优课”的荣誉称号,授课内容是人教版Go for It!九年级第11单元B部分的阅读文本The Winning Team。在教学中,笔者着重对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做了探索,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本文将以该课为例,阐述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批判性的方法。
[期刊网址]WWW.FLTS.CN
[期刊年份]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8年
[期刊期别]第8期
[文章作者]张复海
[作者单位]江苏省溧水高级中学
[文章标题]《牛津高中英语》Module 6 Unit 3 Understanding Each Other的语法教学课例
[文章页码]52-57
[文章背景]本节课是在本校开设的一节公开课,也是江苏省“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牛津高中英语》的多元写作策略研究”的研究展示课。
本课的教学内容为译林版《牛津高中英语》模块六 Unit 3 Understanding Each Other中Grammar and Usage板块的unreal conditionals。本单元的话题为Understanding Each Other,即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如何做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彼此。Reading板块通过旅日交流生Ma Li与同学间关于文化差异的网络聊天记录,提供了国际文化交流方面的信息,同时引入本单元非真实条件句的语法内容,以让学生感受文本中的语言情感。Grammar and Usage板块以Ma Li与同学间的对话以及一篇关于Ma Li祖父的现在和过往的文章为情景创设学习任务,让学生体会和运用非真实条件句。
“体验性是新课程学习方式的突出特性,在实际的学习活动中,它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强调身体性参与,重视直接经验,重视感性因素”(余文森,2009)。语法教学应当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尊重学生的情感需求,注重语法知识和语言运用之间的联系。英语教师应通过教材、多媒体等创设真实或接近真实的语境,引导学生在真实的交际活动中体验和理解所学语法项目的意义,观察其形式,归纳其规则,最终在真实的活动中准确、灵活地运用所学语法知识。
在备课时,笔者舍弃了教材中在国际交流中如何相互理解的话题和情景,将其改为更加贴近学生的“我的高中生活”这一主题。一方面,每个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高中生活体验和感受,对于这一话题熟悉且有内容可说;另一方面,非真实条件句的理解和运用的基础是搞清楚哪些是真实的情景,哪些是不真实的情景。学生所经历的高中生活的每一天是他们最熟悉也最亲切的事实内容,同时情感和思维上又有很多无法摆脱和改变的事实困扰着他们。
[期刊网址]WWW.FLTS.CN
[期刊年份]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8年
[期刊期别]第8期
[文章作者]赵杰、王冠博
[作者单位]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文章标题]围绕主题意义的阅读教学实施——以Smart or Harmful阅读语篇为例
[文章页码]57-62
[文章背景]本课例是2017年12月2日~4日在江苏省镇江市举办的第十二届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观摩培训活动上展示的一节阅读课,授课时长为35分钟,由安徽省合肥世界外国语学校王冠博老师执教,指导老师为合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王德美老师、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赵杰老师。该课在教学观摩培训活动中获得一等奖。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21世纪学生英文报》初二版。所选的文章Smart or Harmful讲述了智能手机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以及如何更理性地使用手机。文章的主题是关于任何事物都存在两面性。智能手机本身并无好坏之分,然而如何使用却导致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如何趋利避害也是文章的主题意义所在。本课的选文旨在教会学生辩证看待问题以及理性解决问题。
[期刊网址]WWW.FLTS.CN
[期刊年份]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8年
[期刊期别]第8期
[文章标题]"第三届信息时代的中小学英语教学研讨与培训会"在成都召开
[文章页码]63-封三
[期刊网址]WWW.FLTS.CN
[期刊年份]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8年
[期刊期别]第8期
[文章标题]《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关于2019年调整期刊定价的通知
[文章页码]封四
[期刊网址]WWW.FLTS.CN
[期刊年份]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8年
[期刊期别]第8期
[文章标题]倾听者智能复读机
[文章页码]封四
[期刊网址]WWW.FLT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