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一直以来备受国内外教育界的关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美国布鲁金斯学会联合发布的《向普及学习迈进——每个孩子应该学什么》中明确指出:学生要具有理解、运用和批判思维的能力,即能够通过解读、分类、归纳和比较数据及材料来建构意义;能够将以往的知识用于解决新的或挑战性的问题;能够通过解读、分析或推理,根据已有知识生成新知识(UIS and CUE,2013,转引自滕珺、朱晓玲,2013)。在我国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修订思路中,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里,思维品质是四个维度之一(王蔷,2015)。
提问是激发学生思考的常用手段。课堂提问分为教师事先知道答案的展示性问题和事先不知道答案的参考性问题(Long & Sato,1983)。参考性问题更能激发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Brock,1986;Nunan,1991;胡青球等,2004;赵晓红,1998),然而却不被教师所青睐。Long & Sato(1983)的调查结果是教师使用的展示性问题约占79%;Lynch(1991)的调查结果是参考性问题大约占14%。何安平(2003)调查研究了17余万次英语课堂教学语料库中的教师话语,指出“Why?”这类有利于激活较深层次思维活动的提问从小学到高中在所有特殊疑问句中都仅占极小比例(小学约占2%,高中10%上下)。其实两种提问各有优势:展示性问题可以促使学生参与交流;而参考性问题使课堂交流更具有交际性,从而使课堂环境更接近于真实的交际环境,有利于语言习得(Thompson,1997)。思维能力的培养应该从小开始。但小学英语由于课时少,学生语言能力有限,教师习惯于主导课堂,留给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非常有限。即使教师设问也都很快自问自答。这种方式虽然有助于节约有限的教学时间,但却降低了提问本身的意义。
提问是激发学生思考的常用手段。课堂提问分为教师事先知道答案的展示性问题和事先不知道答案的参考性问题(Long & Sato,1983)。参考性问题更能激发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Brock,1986;Nunan,1991;胡青球等,2004;赵晓红,1998),然而却不被教师所青睐。Long & Sato(1983)的调查结果是教师使用的展示性问题约占79%;Lynch(1991)的调查结果是参考性问题大约占14%。何安平(2003)调查研究了17余万次英语课堂教学语料库中的教师话语,指出“Why?”这类有利于激活较深层次思维活动的提问从小学到高中在所有特殊疑问句中都仅占极小比例(小学约占2%,高中10%上下)。其实两种提问各有优势:展示性问题可以促使学生参与交流;而参考性问题使课堂交流更具有交际性,从而使课堂环境更接近于真实的交际环境,有利于语言习得(Thompson,1997)。思维能力的培养应该从小开始。但小学英语由于课时少,学生语言能力有限,教师习惯于主导课堂,留给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非常有限。即使教师设问也都很快自问自答。这种方式虽然有助于节约有限的教学时间,但却降低了提问本身的意义。
摘要
配图提问是教师激发学生思考的常用手段。提问时配图的使用方法会影响到学生思考的广度和深度。本文结合提问类型,提出利用图的色彩反差、先局部后整体、动态呈现以及使用思维地图四种方式来促进学生深层次思考。
关键词语 |
提问;图片;图表;思维地图;思维能力
|
商品介质 |
电子刊
|
商品年份 |
2016
|
商品月期 |
第八期
|
商品代号 |
16TB9
|
起止页码 |
6-10
|
读者对象 |
小学篇电子刊
|
作者 |
周佳
|
商品价格 |
2.5
元 |
作者单位 |
人民教育出版社英语编辑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