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北京师范大学主办,ISSN:1002-6541/CN11-1318/G4

(中学篇)2019年第05期: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英语教学实践——以一篇科技说明文的教学设计为例(江苏:辛强;附PDF下载)

 
 
【摘  要】主题意义的探究融合了英语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英语课程的核心任务。主题意义的探究是以学生为主体的逐步深入的过程,以语言知识搭载主题内容,指向思维品质的发展,最终达成育人目标。本文从操作理念和实施策略角度介绍了主题意义探究的两个维度,即横向关联真实情景和扩展阅读以及纵向多层次递进式挖掘主题内涵,并以一篇科技说明文的教学设计为例,阐述了基于两个维度挖掘主题意义的途径。
 
【关键词】主题意义;思维品质;语境 
 
 
一、引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教育部,2018;以下简称《课标》)指出,英语课堂要以主题意义统揽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并指向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具体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课标》进一步阐释,主题是英语课程内容的六大要素之首,为语言学习提供主题范围或主题语境。英语课程应该把对主题意义的探究视为教与学的核心任务,并以此整合学习内容,引领学生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融合发展。
 
中学英语课堂教学应以特定主题贯穿课堂始终,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因单纯学习语言而产生的枯燥感(张杨,2014),使学生不仅对语篇的内容有更准确、更深入的把握,在更高的复现率中提高语言学习效率;而且获得更多其他方面的知识、经验、智慧,对周围世界有更深的理解,同时也能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有所收获(程晓堂,2018)。
 
目前已有诸多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英语教学实践和研究,并涉及阅读课、写作课、复习课等不同课型,但仍缺少关于教材主语篇与拓展语篇有效结合方面的深入思考,而且有的教师对主题的挖掘不够深入,活动设计显得生硬、牵强,未能很好地指向思维品质的培养。而以横向关联延伸语境以及纵向挖掘主题意义两个维度为着力点,灵活运用多种英语教学手段,不断激发学生主动和深入探究主题意义,是促进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阅读教学实践的两个维度
 
1. 横向关联,延伸语境
 
横向关联是指发挥与主语篇平行存在于同一主题语境下的延伸内容在探究主题意义中的作用,从而加深学生对所探究主题的理解和思考,有利于丰富英语语言和主题内容方面的输出。围绕有意义的主题进行英语教学,强调语言在实际生活中的使用,主张语言教学情景化、生活化,把语言教学与内容的学习结合起来(程晓堂,2018)。教师可通过创设真实情景和引入扩展阅读两种方式实现语境的延伸,从而与主语篇达成横向关联。
 
(1)创设真实情景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景、提供体验、层层铺垫、启发思考、鼓励表达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生成新知识和新能力,得到思维、情感方面的发展,形成新的态度或价值观,同时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王蔷,2009)。教师应创设与生活紧密相关的真实情景,使学生在情景中运用讨论、对比、思考、整合等多种思维手段,同时自然运用语言知识表达主题内容,为纵向挖掘主题意义做好准备。
 
(2)扩展主题阅读
 
教师在选择和运用同一主题下的扩展阅读材料时应考虑以下两个问题:
 
① 如何处理好扩展阅读材料同主语篇的关系?
 
关联语篇的来源可以是同一单元下的其它篇章,也可以是课外延伸文本。就内容而言,可根据文体选择不同的语篇。比如,记叙文可关联主语篇的作者或背景介绍等;说明文可关联相关主题的最新进展或应用、不同地区类似事物的介绍等;议论文可关联与主语篇不同的观点阐述等。关联语篇不应喧宾夺主,其目的是加强学生对主语篇主题意义的深入探究,即不能脱离主语篇的意义范畴,难度视具体教学情况而定。一般来说,语言上不能对学生造成太多阅读障碍,教师可在保证语言准确的前提下对其作相应修改。若主语篇相较于学生水平过于简单,可适当提高扩展阅读的难度。
 
② 学生如何操练并输出扩展阅读材料的内容?
 
延伸阅读的训练形式可以更为丰富多样,如问题讨论、主题辩论、读后反思、记录评比、表演朗诵、故事续写、书评等(王为忠,2018)。整合主语篇内容和扩展语篇信息后,学生的知识和经验得以丰富,对主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进而在教师精心安排的活动中提高语言素养及对自我和社会的认知。
 
 2. 纵向挖掘,探究主题
 
纵向维度对主题意义探究具有更加实质的作用。纵向即学生通过深入挖掘教学语篇及选定的延伸材料背后的主题内容,联系自身生活经验和实际,运用逻辑性、发散性、批判性、创新性思维,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学习,实现对主题意义的有效探究。教师在纵向挖掘过程中要遵循以下理念:
 
(1)立足主题语境,设计教学目标
 
主题语境存在于篇章之中,篇章是主题意义探究的载体。基于主题意义的英语教学实践应该始于对主题语境的准确把握和解读。《课标》指出,主题语境不仅规约着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学习范畴,还为语言学习提供意义语境,并有机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部,2018)。深入解读文本语境,准确把握主题意义是确立教学目标的有力保障,是在课堂教学中教书育人的先决条件。
 
(2)整合学习内容,开展教学活动
 
英语教学应以主题意义为引领,创设具有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的英语学习活动,引导学生采取主动、合作的学习方式,参与主题意义的探究活动,并从中学习语言知识,发展技能(王蔷,2017)。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英语教学设计,应以语篇为基本学习材料,以语篇的内容和主题为中轴,辅之以聚焦语言知识学习的英语教学思路(程晓堂,2018)。可见,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后应创设真实情景,联系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围绕主题开展交互式学习活动,并利用搭建支架、课堂问答、小组活动、迁移创新等教学活动,有效把握课堂生成,以师生的共同智慧推动主题意义的挖掘。
 
(3)优化问题设计,培养思维品质
 
教师应把握学生已有知识,设计逻辑递进、逐步深入、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问题链。教师可围绕主题优化问题设计,形成由逻辑性到批判性再到创新性思维、层层递进的问题链,为学生建立思维路径,促进学生在讨论、分析、判断、评价等活动中,在自主探究主题意义的过程中实现基于内容深度学习、发展思维品质的目的(张秋会等,2019)。教师在设计问题链时,首先不能脱离主题范畴及相应教学目标,其次应着眼于学生的需求,避免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认知水平,从而保证学生主动完成主题意义的探究,最后也要考虑可能的课堂生成,在层层追问中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4)基于个体价值,促进个性发展
 
学生个体不同的成长经历和学习特点决定了其对信息理解和内化的方式有所不同。不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的差异性,强行灌输目标意义反而会适得其反。在师生互动过程中,教师应敏锐捕捉学生的个性化认知特征和思维特点,给予恰当的反馈,鼓励其利用自身思维逻辑和价值取向理解文本主题。在此过程中,教师的针对性引导又可发挥主题意义反哺思维、发展个性的作用。
 
主题意义探究体现了英语学科学习的育人导向,但对于主题意义的深度思考不能仅仅只是师一个人在唱“独角戏”,而应该是一个使学生积极主动构建主题意义的过程(万顷,2018)。
 
以上四个理念体现了学生为主题意义探究的主体。学生在此过程中,习得语言知识,发展语言技能,提升思维品质,培养个性和素养。
 
三、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英语教学实践案例
 
笔者以近期一个主题教学设计为例,具体阐明实施方法。
 
1. 语篇介绍及教学思路
 
本课为外研社《剑桥中学英语教材》第四册Theme C Unit 13 Focus on Virtual Reality中的一篇科技说明文,标题为Where Real Reality Ends。整个Theme C的主题是Other Worlds,旨在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科技领域的研究进展,思考并评价对自身生活的影响。教师只有准确把握这一主题内容才能设定有效的教学目标。该文介绍了虚拟现实的定义、工作原理及实际用途。语篇让学生走出校园话题圈子,了解前沿科技;同时,通过探讨虚拟现实可能存在的用途又引导学生回归现实生活,解决当下问题,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态度,从而具有社会发展价值。阅读教学是英语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高度结合的体现(张献臣,2018)。
 
在学习教材语篇有关虚拟现实应用的部分时,教师引入横向关联语篇,开阔学生眼界,为学生发散性、批判性和创新性思维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同时,教师创设真实情景,引导学生运用本课语言和主题内容解决实际问题。纵向挖掘方面,教师通过对学生已有知识的调动,结合学生个体认知规律和生活实际,合理设计能激发学生多种思维能力的问题链,有效把握课堂生成,激发学生主动探究主题意义的内驱力;同时,组织辩论等教学活动,深入分析和评价教学语篇的主题内容,从多角度探讨其对现实生活的影响,完成主题意义的探究。
 
2.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应该既包括语言目标,也包括基于主题的教学目标(程晓堂,2018)。
 
学完本课后学生能够:
 
(1)通过阅读获取介绍虚拟现实的信息,如定义、工作原理、实际应用等;
 
(2)运用本课所学动词短语描述虚拟现实的工作机制,运用情态动词could谈论其在现实中的可能应用,激发好奇心和主动探索精神;
 
(3)在真实情景和扩展语篇的启发下,进一步思考、评价虚拟现实在解决现实问题中起到的作用,发展创新性思维;
 
(4)通过对虚拟现实发展好坏的辩论,形成科学服务社会的发展意识,提高逻辑性、发散性及批判性思维。
 
其中(1)、(2)是语言目标,(3)、(4)是基于主题的教学目标。横向关联和纵向挖掘在后两个目标的达成上起到积极的作用。
 
3. 教学过程
 
Step 1:引入主题,激活思维
 
教师从“现实”出发,设计了如下导入问题,让学生思考什么是现实,并分享观点。
 
Q1: What is reality?
 
Q2: How do we know something exists?
 
Q3: What proof do we have?
 
从学生的回答中可以发现,高年级学生已初步具备思考有一定抽象意义的问题的能力,能结合自己的切身感受和生活实际加以概括表达;同时,学生对于教师接下来提问的方向有所预期,初步尝试厘清现实和虚拟之间的界限,体现了思维的延展性。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导入生词artificial。
 
[设计意图]
 
教师既考虑了学生现阶段的已有知识,又考虑到了高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的认知特点,从现实这个角度导入,让学生定义所处的现实。对导入问题的思考和讨论旨在激发学生的已有经验,使其做好深入主题的准备。同时,促使学生实现从具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跨越,为进入更高思维层次的学习做好准备。在师生互动中,教师在预设的语境中教授指向主题意义的词汇,有利于加强学生对相关词汇的理解和运用,也为之后篇章的学习和基于主题的输出搭建了支架。
 
Step 2:深入主题,扩展思维
 
(1)利用课堂生成,切入主题内涵
 
基于学生对现实的讨论,教师适时提出虚拟现实的概念,并让学生阅读语篇中介绍虚拟现实的内容。针对该部分,教师设计如下问题:
 
Q1: What is virtual reality?
 
Q2: What do objects in virtual reality look like?
 
Q3: What can we do with these objects?
 
三个问题的答案皆可从文中找到。针对第三个问题,语篇给出的答案是:We can see, hear and feel things that don't exist. 在此基础上教师追问如下问题,引发学生对现实和虚拟现实更深入的思考。
 
Earlier Lucy said reality is what we can see, hear and touch. Now this article defines virtual reality in the same way. Does the difference lie in the fact that one is natural while the other is artificial? I'm afraid not. Man has created many other things like buildings and vehicles. They are all real. What actually makes reality and virtual reality different?
 
学生的思路随即拓宽,想象得以激活,给出了具有一定思维深度的回答,如:
 
Reality lasts long or even forever while virtual reality disappears once the power goes out. On the other hand, reality can be weak and have limitations while virtual reality has no boundaries and can do things that are impossible in real life.
 
上述回答中有last long、disappear等基于对现实观察和归纳的表达,也有weak、limitations、no boundaries、do things that are impossible等关注二者实用价值的评价性表达,反映出他们在探究主题意义时形成的理解周围世界的能力和良好的发散思维,符合英语学科的育人目标。
 
[设计意图]
 
主题式教学的基本设计单位是主题,教师和学生应围绕教学主题的内在逻辑展开交互活动(袁顶国、朱德全,2006)。基于此,在学生讨论并分享关于现实的定义后,本环节引入本单元的主题,让学生通过阅读获取信息,并将其与之前的回答进行比较。教师在创设问题和挑战学生答案的过程中,促使学生不断思考,旨在激发学生的逻辑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教师的追问将学生之前的回答纳入其中,力求激发学生对主题进一步探索,培养其探究能力,使其对主题形成新的感悟和认识。
 
(2)绘制原理流程,推动主题探究
 
语篇的第二部分介绍虚拟现实的工作原理,其中涉及不少专业仪器名称,如head-mounted display (HMD)、liquid crystal display (LCD)、speaker、tracker、glove等。教师引导学生借助教材插图(见图1)理解这些词汇的意思并将其分别标在插图上。学生很快完成任务。随后,教师让学生再次阅读文本,小组合作画出整个工作流程。该任务略有挑战性,教师未给出基本框架,而是完全交给学生,力求让学生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实现整体概括。教师选取优秀作品,让小组代表到讲台前运用投影进行展示,并讲解整个过程,同时要求其他学生比较展示作品与自己作品的优劣之处,随后进行评价。
 
 
 
图1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及时板书文本中出现的动词短语,如pick something up、turn something around、link something up、put something together、send something back to等。学会运用这些动词短语是本单元的主要语言知识目标。
 
[设计意图]
 
简单的图示往往可以使复杂的进程直观化(王燕,2009)。教师充分利用教材图,调动学生的直观感知,有利于他们梳理语篇内容。教师鼓励学生亲自动手绘制并概括整个工作原理,梳理篇章中看似复杂的文字内容,并结合目标语言知识进行表达,体现了阅读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充分发挥自身认知特点,更加清晰地了解虚拟现实的工作机制。该环节为深层次探究主题意义搭建了内容、语言意义支架。
 
(3)延伸主题语境,充实主题意义
 
教师引领学生阅读有关虚拟现实实际运用的文字,总结篇章中提到的所有应用。通过对反复出现的could一词表意功能的理解,学生认识到有的应用只是未来的可能性,是作者的展望。同时,教师提醒学生,教材编写年份已久,这些展望有的已经成为现实,所以当下的“虚拟”也许真的有可能成为未来的“现实”。
 
随后,教师创设真实问题语境,要求学生展开想象,思考虚拟现实技术如何帮助解决现实问题,操练could表达未来可能性的用法,并结合之前所学的动词短语解释原理。教师提出的问题如下:
 
Q: How could virtual reality be useful to these people?
 
①Foreign language students who have no access to a good language environment.
 
②Mountain climbers who are going to start an expedition to Mount Everest.
 
③Astronauts who will be sent to explore Mars.
 
④Footballers who are going to play against a tough team.
 
⑤Police officers who often have to deal with dangerous crimes.
 
学生的回答天马行空,与之前严肃的讨论形成鲜明对比,但又不失对现实问题的关切。听完学生的回答后,教师分发有关虚拟现实最新应用方面的课外扩展语篇,让学生阅读后分组讨论,选出认为最有价值的应用并简述理由。
 
 [设计意图]
 
程晓堂(2015)指出,我们需要结合英语语言和英语学习本身的特点来考察如何在英语教学中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理解语篇中出现的英语语言现象进一步扩展主题外延,真正让主题意义的挖掘服务于现实生活,这才是学习科技说明文的最终目的。王为忠(2018)指出,在阅读科普文本时,教师通常链接该技术最新的进步来激活话题,激发兴趣。与课文文本教学设计一样,延伸阅读的教学设计在学生的思维引导上也毫不逊色。
 
教师设计教材之外篇章的横向关联,引导学生关切社会发展,解决实际问题,在真实情景和更加丰富的主题内容中深入探究主题意义,从而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激发其科学探索精神。同时,横向关联内容也为下一环节的辩论搭建语言和意义支架。
 
Step 3:升华主题,丰富思维
 
在完成整个篇章的梳理后,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教材文本第二部分的最后一句话:In the future, with bigger, faster computers, it won't be so easy to tell where reality ends and virtual reality begins. 教师以问题链的形式引领学生进一步探究虚拟现实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及意义。教师设计的问题链如下:
 
Q1: What would happen if one day we failed to tell where reality ends and virtual reality begins?
 
Q2: Will it be good for humans if that happens? Use examples to back up your stance.
 
Q3: Should we encourage the development of VR after all?
 
此时学生的思路彻底被打开,就以上三个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观点也分成支持、反对及中立三派。教师适时参与,形成师生、生生互动局面。至此,学生在问题链的引领下,在横向和纵向的阅读布局中,升华了对主题意义的探究。教师也适时引导学生往积极的方向思考,并反思自己的观点。之后教师作如下总结:
 
It is not VR itself that is likely to be an evil force. Instead, it is man who has invented VR that is to blame for the possible harm that VR may do. Although VR may be developed so that it is well-controlled, we need to program it that way so it will do good things. And this job falls on the shoulders of your generation.
 
此时,黑板的左边写着artificial和virtual reality,右边写着use和real reality,中间写着大写的man (见图2)。学生从中可以清楚地认识到,科技是人类发明的产物,应该为人类生活服务,一切善恶始于人类,所谓的Other Worlds不应该是虚无或丑陋的,因此在发展科技时应时刻保持一份让世界更美好的态度,这份美好也会折射到虚拟现实的发展中。这一升华的主题让学生意识到自己肩上的责任。虽然这是一篇科技说明文,却也可深入挖掘出丰富的思维价值和现实意义。
 
artificial                                             use
 
MAN
 
virtual reality                                      real reality
 
图2
 
[设计意图]
 
为了引导学生在尝试纵向挖掘篇章的过程中,通过探究、内化与表达,运用批判性思维,开展合作性学习,教师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辩论,旨在让学生运用所学语言知识和篇章内容主动探究,从而扩展其逻辑性、发散性、批判性等多种思维能力,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从而落实《课标》精神。其中问题2鼓励学生用例子支持观点,照应了前一个环节横向关联的内容。教师力求做到环环相扣,使学生表达有理有据。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也同样至关重要,恰当的引导可以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发展态度,达到育人的目的。教师分享自己观点的环节,不仅画龙点睛,将主题意义加以高度概括,也让学生更加客观、全面地看待问题,为学生的讨论起到示范作用。同时,学生个体的价值观和认知规律有所不同,教师针对每个回答者的自身特点给予积极回应,有助于其反思、修正、再实践,从而保证可持续的个性化发展。
 
四、结语
 
语言学习应是学生主动构建意义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以阅读语篇为载体,以主题理解为核心,以课堂活动为途径,以语言能力为支撑,发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应充分体现英语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以主题为主线、以语言为暗线展开教学过程,同时提高语篇解读能力,以横向关联和纵向挖掘两个维度为支撑,挖掘语篇所表达的主题意义和内涵,促使学生发展更高层次的思维能力和积极的价值取向。
 
————————————
 
参考文献
 
程晓堂. 2015. 英语学习对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J]. 课程·教材·教法,(6):73-79.
 
程晓堂. 2018. 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语言教学理念与实践[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10):1-7.
 
教育部. 2018.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4. 剑桥中学英语教材第4级[T].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万顷. 2018. 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高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学[J].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10):45-48.
 
王蔷. 2009. 英语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J]. 英语教师,(8):18-21.
 
王蔷. 2017. 大咖来了之王蔷篇[J]. 英语学习(教师版),(5):11-15.
 
王为忠. 2018. 高中英语延伸阅读的不足与补救措施[J].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10):49-52.
 
王燕. 2009. 利用文本特征设计阅读教学[J].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6):29-30.
 
袁顶国、朱德全. 2006. 论主题式教学设计的内涵、外延与特征[J]. 课程·教材·教法,(12):19-23.
 
张秋会、王蔷、蒋京丽. 2019. 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落实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实践[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1):1-7.
 
张献臣. 2018. 基于英语学科素养的中学英语阅读教学[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6):1-5.
 
张杨. 2014. 基础英语教学中主题式教学模式的运用——以《只见群山》 一课的教学为例[J]. 教育探索,(12):42-43.
 
————————————
 
注:本文所涉及的教学材料可从以下网址浏览:www.flts.cn/node/1203

附作者信息:辛强  江苏省南京外国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