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北京师范大学主办,ISSN:1002-6541/CN11-1318/G4

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搭建脚手架的实践

前言

笔者任教于某中学的国际文凭(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课程部。国际文凭课程是国际文凭组织开发的课程,MYP(Middle Years Program)是国际文凭课程的初中项目。相比同年龄段的国家课程,MYP课程的英语教学大纲对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MYP学生经过初中四年的英语写作训练,需要达到以下目标:能够进行特定主题的五段式文章的写作,做到结构正确,组织严密,运用恰当的写作策略完成写作任务,文章词数不少于300。这一目标非常接近托福、雅思等国际英语语言能力考试对写作的要求,而不少MYP学生在八、九年级时为了申请国外高中都会参加这类语言水平考试。
为了确保MYP学生的写作水平达到国际文凭课程的要求,并满足学生备考国际语言考试的实际需求,我们把五段式文章的写作纳入MYP英语写作课程的教学大纲,作为高年级阶段的写作课教学内容。五段式文章是学术型写作中常用的作文形式,即一篇文章由五个段落组成,分别是第一段——开头(introduction)、第二~四段——主体(body,由三个段落构成)、第五段——结尾(conclusion)。在五段式文章的写作教学中,我们注重支架式教学,即由教师主导,为学生合理搭建脚手架。学生借助教师创设的各种辅助性支架,学习文章结构的特点,开展写作技能训练。
脚手架(scaffolding)最早是由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布鲁纳从建筑行业借用的一个术语,用来说明在教育活动中,学生可以凭借由他人提供的辅助物完成原本自己无法独立完成的任务(冯妮,2014)。脚手架(也称支架)的理论基础是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学习水平,为学生搭建合理的使之可以攀沿向上的支架(杨诚婷,2011)。
在脚手架理论基础上建立的写作教学模式有以下主要内涵:教师通过构建合理的教学支架,帮助学生达到更高的写作水平,实现知识的内化。教师在搭建脚手架的过程中扮演了主导的角色,为学生的写作活动提供各种辅助,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学生互相学习,尤其从文章的结构和内容方面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杨诚婷,2011)。

摘要

本文以国际文凭课程的一节初中五段式问题解决型议论文写作的公开课为例,分析了搭建脚手架在写作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本文指出,教师只有提供切实有效的辅助性支架,帮助学生建立新知识与已有经验和知识之间的联系,才能提高写作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语
写作教学;脚手架;五段式写作;初中英语;国际文凭课程
商品介质
电子刊
商品年份
2015
商品月期
第六期
商品代号
15FE7
起止页码
21-28
读者对象
中学篇电子刊
作者
孙佳韵
商品价格
4
作者单位

上海市世界外国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