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北京师范大学主办,ISSN:1002-6541/CN11-1318/G4

八年级学生英语学业水平现状及非认知因素分析——以我国中部地区为例

前言

外语能力是21世纪必备技能(龚亚夫,2014),很多国家和国际组织的核心素养模型都直接或间接包括外语能力。经合组织提出的“关键能力”、欧盟的核心素养结构、法国的核心素养模型都明确要求国民具备外语能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银行、美国、英国、新西兰、澳大利亚、芬兰和我国台湾地区的核心素养模型均提出互动交流和国际化,间接强调外语沟通能力的重要性。国际组织和世界先进国家及地区的核心素养模型对外语沟通能力的重视从国际视角证明了外语沟通能力在全球化和一体化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从教育改革的国际趋势阐释了外语能力在核心素养培育中的重要地位(程晓堂、赵思奇,2016;王蔷,2015)。
外语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承担着“开发智力、开拓视野、启迪思维、陶冶情操、了解文化差异、树立良好世界观”的任务(韩宝成,2010)。龚亚夫(2009)认为“儿童学习外语对儿童智力发展有益,能讲两种语言的儿童语言意识更敏感,对于母语特征的理解和掌握要优于不学外语的儿童”。义务教育外语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础外语知识和技能,而且要求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创新精神和思维品质,启发学生心智,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考虑(龚亚夫,2014;刘道义,2015)。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影响外语水平的因素众多,既有学生自身的因素,也有家庭社会经济背景、教师教学方式等外部因素。但近些年来,诸如动机、自我效能、归因、兴趣、态度、焦虑等非认知层面的因素被认为是影响外语学习的重要变量(Hsieh & Kang, 2010; Hsieh & Schallert, 2008; Mills等,2007; Sase等,2015; Thompson & Erdil-Moody, 2016)。非认知因素涉及学生能在多大程度上积极、乐观并充满自信地投入外语学习中,成功的外语学习者不仅具有较好的语言认知能力,而且具有良好的非认知能力。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外语教育主要是英语教育,因此了解我国青少年儿童的英语水平及其非认知因素对改善英语教学,提升国民的外语素养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摘要

采用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区域质量监测项目2015年的数据,对我国中部地区11854名八年级学生英语学业水平现状和非认知因素进行研究,结果发现:(1)我国中部地区八年级学生英语学业水平总体良好,课程改革对学生英语能力提升有很大推动作用。(2)不同群体学生英语学业水平差异显著。(3)作为非认知因素的学习兴趣、自我效能、师生关系和外部动机都会对英语成绩产生影响,其中学习兴趣影响最大。文章提出要重视英语学习中非认知因素尤其是学习兴趣的培养,关注特殊群体英语能力的发展等建议。

关键词语
英语学业水平;非认知因素;学习兴趣
商品介质
电子刊
商品年份
2017
商品月期
第三期
商品代号
17CC4
起止页码
15-19
读者对象
中学篇电子刊
作者
马利红、刘坚
商品价格
2.5
作者单位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