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词汇是构成语言最基本的材料,是一切语言活动的基础。有效的词汇教学是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的前提。词汇教学在整个语言教学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了词汇教学及其语境化的重要性,但词汇教学却并未在英语教学中引起应有的重视。这种矛盾现象的出现可以从两个方面得到解释:(1)对词汇习得认知心理过程的认识还不够充分;(2)缺乏有效的词汇教学方法和手段(戴炜栋、任庆梅,2005)。很多教师照搬词典词条,孤立地对词汇进行分析、讲解和操练,教学环节支离破碎,转换生硬,缺乏整体性、层次性和连贯性,使得学生很难建立起英语词汇和概念之间的直接联系,降低了学生在辨认和加工词汇过程中的知识内化程度。同时,学生往往脱离语境理解词汇及其用法,抓不住主线,体验不到语言学习的乐趣(陈则航、王蔷,2010)。
Paribakht和Wesche(1993)提出的词汇习得连续体理论认为,学习者早期词汇习得是一个在现实的语言环境中不断接触目标词而形成的多层级、不断发展的学习过程。掌握一个单词,不仅要知道它的发音、拼写和意义,还要掌握它的句法和搭配(Laufer,1998)。而且,一个词的习得并不是瞬间完成的,而是一个动态的、循环的、逐步增长的过程(Schmitt,1998)。
高中英语教学文本的处理一般分两个课时进行,本文所述第二课时是指基于文本分析的后续词汇教学。第一课时以文本理解为主,渗透词汇教学,接触其形式(读音、拼写)和基本语义(概念);第二课时则重点关注词汇深度和使用,即了解如何使用这个词,如它能担当句子的什么成分、如何与别的词汇搭配(语法、搭配)、在某个场合是否适用(得体)、是否有特殊的含义(文化语义)等,这不仅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也是教师教学的重点。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了词汇教学及其语境化的重要性,但词汇教学却并未在英语教学中引起应有的重视。这种矛盾现象的出现可以从两个方面得到解释:(1)对词汇习得认知心理过程的认识还不够充分;(2)缺乏有效的词汇教学方法和手段(戴炜栋、任庆梅,2005)。很多教师照搬词典词条,孤立地对词汇进行分析、讲解和操练,教学环节支离破碎,转换生硬,缺乏整体性、层次性和连贯性,使得学生很难建立起英语词汇和概念之间的直接联系,降低了学生在辨认和加工词汇过程中的知识内化程度。同时,学生往往脱离语境理解词汇及其用法,抓不住主线,体验不到语言学习的乐趣(陈则航、王蔷,2010)。
Paribakht和Wesche(1993)提出的词汇习得连续体理论认为,学习者早期词汇习得是一个在现实的语言环境中不断接触目标词而形成的多层级、不断发展的学习过程。掌握一个单词,不仅要知道它的发音、拼写和意义,还要掌握它的句法和搭配(Laufer,1998)。而且,一个词的习得并不是瞬间完成的,而是一个动态的、循环的、逐步增长的过程(Schmitt,1998)。
高中英语教学文本的处理一般分两个课时进行,本文所述第二课时是指基于文本分析的后续词汇教学。第一课时以文本理解为主,渗透词汇教学,接触其形式(读音、拼写)和基本语义(概念);第二课时则重点关注词汇深度和使用,即了解如何使用这个词,如它能担当句子的什么成分、如何与别的词汇搭配(语法、搭配)、在某个场合是否适用(得体)、是否有特殊的含义(文化语义)等,这不仅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也是教师教学的重点。
摘要
词汇教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但目前的词汇课堂教学,尤其是第二课时的词汇教学,往往偏离主题、脱离语境,导致学生学习词汇费时、低效。本文介绍了基于文本主题进行第二课时词汇教学的理论依据,提出了基于文本主题的第二课时词汇教学的基本原则,并以北师大版《英语》必修3 Unit 7 Lesson 4为例,阐述了相关设计思路和教学过程,提出了今后实际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语 |
词汇教学;第二课时;文本主题;语境;任务型教学
|
商品介质 |
电子刊
|
商品年份 |
2017
|
商品月期 |
第九期
|
商品代号 |
17IH5
|
起止页码 |
39-43
|
读者对象 |
中学篇电子刊
|
作者 |
余怀松
|
商品价格 |
2.5
元 |
作者单位 |
安徽省无为中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