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思维品质是指人的思维个性特征,反映其在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创造性等方面所表现的水平和特点(陈琳,2016)。思维的逻辑性指分析和解决问题时思路鲜明,条理清楚,严格执行逻辑规律(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思维的批判性指善于根据准则和标准,作出是非判断,不受偶然的暗示或影响而犹豫或动摇;思维的创造性指思维活动的方式不仅善于求同,更善于求异。思维的逻辑性是思维品质的中心环节,欠缺逻辑性的思维是谈不上批判性、创造性等品质的(姚本先等,2001)。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十分密切。学习和使用语言要借助思维,同时学习和使用语言又能进一步促进思维的发展(程晓堂、赵思奇,2016)。
阅读教学是高中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主渠道。然而,阅读教学现状并非如此。许多阅读课的教学局限于对文本信息的表层理解,注重的是语言点的讲授,缺乏对文本深层次的理解、分析和评价,造成学生不能领悟语篇背后的寓意,更不能产生新观点、新见解。这种脱离语篇的碎片化语言学习导致学生思维参与度低,思维难以发散,抑制了思维品质的发展。
为了探索解决上述问题的途径,笔者在阅读教学实践中采用了聚焦思维品质的高中英语阅读LIC教学模式,其中L代表字面阅读(Literal reading),I代表解释性阅读(Interpretive reading),C代表批判性阅读(Critical reading)。教学实践表明,该模式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性、批判性、创造性等思维品质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阅读教学是高中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主渠道。然而,阅读教学现状并非如此。许多阅读课的教学局限于对文本信息的表层理解,注重的是语言点的讲授,缺乏对文本深层次的理解、分析和评价,造成学生不能领悟语篇背后的寓意,更不能产生新观点、新见解。这种脱离语篇的碎片化语言学习导致学生思维参与度低,思维难以发散,抑制了思维品质的发展。
为了探索解决上述问题的途径,笔者在阅读教学实践中采用了聚焦思维品质的高中英语阅读LIC教学模式,其中L代表字面阅读(Literal reading),I代表解释性阅读(Interpretive reading),C代表批判性阅读(Critical reading)。教学实践表明,该模式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性、批判性、创造性等思维品质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摘要
思维品质是高中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要素之一,而阅读教学是培养思维品质的重要途径。本文结合一节阅读课的教学片段,探究了聚焦思维品质的高中英语阅读LIC教学模式,即从字面阅读到解释性阅读再到批判性阅读,并诠释了该模式的操作方略,旨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性、批判性、创造性等思维品质。
关键词语 |
思维品质;阅读教学;字面阅读;解释性阅读;批判性阅读
|
商品介质 |
电子刊
|
商品年份 |
2017
|
商品月期 |
第十二期
|
商品代号 |
17LH8
|
起止页码 |
36-40
|
读者对象 |
中学篇电子刊
|
作者 |
吴昭和
|
商品价格 |
2.5
元 |
作者单位 |
安徽省枞阳中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