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为了促进学生形成阅读自觉,提高学生的深度阅读品质,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文化品格,从2016年秋季开始,连云港市在全市中小学实施“真阅读工程”。笔者所在的班级选择译林版《津津有味·读经典》系列丛书展开英语课外阅读。起初,笔者带领学生采取持续默读的方式,每天坚持阅读10~15分钟,读后仅需完成阅读记录表,不必完成任何理解性任务,两天左右完成一个章节。但是,随着学生阅读兴趣的高涨和语言知识的逐渐积累,一部分学生已不满足于仅看懂文本和仅在数量上达到阅读要求,而是希望能有机会和平台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分享阅读收获。
罗少茜(2017) 指出:阅读圈(Reading Circles)是一种有效的课外阅读方式;阅读圈通常由6人组成,各个角色职责不同,包括Discussion Leader、 Word Master、Passage Person、 Culture Collector、 Connector、Summarizer及Illustrator,其中,Culture Collector和Connector的角色可由一人担当。笔者改变原有的课外阅读方式,在持续默读阶段,让学生依据阅读圈的分工进行分组阅读。为了避免学生的理解停留在文本表层,思维含量偏低,无法进行较高层次的语言输出,笔者要求组内各成员在自主持续默读阶段,除了完成初读课外读物的任务外,还需依据自己的学习能力选择不同的角色,明确自己的职责,阅读时分别有所侧重,有重点地调整阅读方向,并完成各自的阅读任务单。笔者利用每周一次的英语课外阅读指导课,指导学生基于阅读圈进行英语课外阅读展示。
本文以译林版《津津有味·读经典》 系列Level 2《一千零一夜》中Sinbad the Sailor的第二章节为例,阐述基于阅读圈的初中英语课外阅读展示过程及评价方式。
罗少茜(2017) 指出:阅读圈(Reading Circles)是一种有效的课外阅读方式;阅读圈通常由6人组成,各个角色职责不同,包括Discussion Leader、 Word Master、Passage Person、 Culture Collector、 Connector、Summarizer及Illustrator,其中,Culture Collector和Connector的角色可由一人担当。笔者改变原有的课外阅读方式,在持续默读阶段,让学生依据阅读圈的分工进行分组阅读。为了避免学生的理解停留在文本表层,思维含量偏低,无法进行较高层次的语言输出,笔者要求组内各成员在自主持续默读阶段,除了完成初读课外读物的任务外,还需依据自己的学习能力选择不同的角色,明确自己的职责,阅读时分别有所侧重,有重点地调整阅读方向,并完成各自的阅读任务单。笔者利用每周一次的英语课外阅读指导课,指导学生基于阅读圈进行英语课外阅读展示。
本文以译林版《津津有味·读经典》 系列Level 2《一千零一夜》中Sinbad the Sailor的第二章节为例,阐述基于阅读圈的初中英语课外阅读展示过程及评价方式。
摘要
阅读圈以合作学习的形式指导学生分角色进行英语课外阅读,并将阅读成果分角色展示。基于阅读圈的英语课外阅读展示促使学生结合已有知识和对话题的理解,自主进行深层次的探究和反思,分析和评价主人公的行为及其意义,并对此表达自己的观点,因而可以检验学生的课外阅读成果,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
关键词语 |
阅读圈;课外阅读;阅读素养;合作学习
|
商品介质 |
电子刊
|
商品年份 |
2018
|
商品月期 |
第二期
|
商品代号 |
18BH9
|
起止页码 |
35-40
|
读者对象 |
中学篇电子刊
|
作者 |
易立、龚艳艳
|
商品价格 |
3
元 |
作者单位 |
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教育局教研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