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北京师范大学主办,ISSN:1002-6541/CN11-1318/G4

高考英语对高中生英语课外学习反拨效应的跟踪研究

前言

反拨效应(washback)也叫反拨作用,是指考试对相应的教和学产生的影响(Hughes,1989)。反拨效应是测试后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评价考试质量的重要标准。Bachman & Palmer(2010)提出,测试效应是测试设计者在设计和使用测试时应考虑的第一要素。一项测试若产生负面影响,冲击教学,必遭质疑和抨击,这是反拨效应在国内和国际语言教学和测试界备受关注的主因(亓鲁霞,2012)。考试所产生的反拨效应有的显而易见,表现为明显的应试行为,被称为显性反拨效应;有的却融在日常教学中难以甄别,被称为隐性反拨效应。显性反拨效应几乎是所有反拨效应研究的重点。
在国内,反拨效应研究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此后20多年里反拨效应引起了国内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掀起了研究热潮。然而,国内反拨效应研究大多关注大学英语四、六级和英语专业四、八级考试,有关高考英语考试的研究很少。高考在国内被视为典型的高竞争、高利害、高风险的大规模选拔考试,也被视为中国各类考试中最重要、影响最大的考试,而目前的研究现状与它在国内的地位很不相称。在为数不多的高考英语反拨效应研究中,主要探讨高考英语对教学的反拨效应(如Qi,2004;董连忠,2017;黎洁媛、亓鲁霞,2012;刘港清,2016),少有研究关注高考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学生是考试最直接的参与者和风险承担着,应更多从学生角度研究考试对备考、应试和学习结果的影响(Hamp-Lyons,1997;Xie,2010)。此外,在研究方式上,现有研究基本属于横断的静态研究,鲜有研究采用跟踪的方式探究考试反拨效应的特点和随时间变化的规律。邹申、董曼霞(2014)指出,反拨效应现象纷繁复杂,有的反拨效应在短时间内不易显现,要全面、深入了解考试反拨效应现象,需要进行持续的追踪研究。本研究通过日志的方式对高中生英语课外学习进行了为期一个学期的追踪。本文将基于该研究,并结合师生访谈,探究高考英语对高中生英语课外学习的反拨效应。

摘要

本研究以日志的方式对33名高中生的英语课外学习进行了为期一个学期的跟踪,并基于对685篇学习日志的分析以及师生访谈,探究了高考英语对高中生英语课外学习的反拨效应。研究发现:高考英语的题型、权重、内容、施考次数、命题特点以及师生对考试的看法对学生英语课外学习内容的侧重、学习活动类型、学习目的、学习材料的选择以及学习时间的投入产生了反拨效应,其反拨效应贯穿高中阶段,其中对高一和高二影响较弱且呈隐性特征,对高三年级影响强烈而明显。研究结果为高考英语考试、高中英语学习和教学提供了启示。

关键词语
高考英语;课外学习;反拨效应
商品介质
电子刊
商品年份
2018
商品月期
第七期
商品代号
18GD0
起止页码
15-20
读者对象
中学篇电子刊
作者
董曼霞
商品价格
3
作者单位

四川外国语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