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北京师范大学主办,ISSN:1002-6541/CN11-1318/G4

DRTA教学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前言

作为语言输入的主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不仅是获取文本信息、学习语言知识、培养阅读技能的重要途径,还是发展多元思维、形成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
长期以来,英语阅读教学只是关注学生对于文本的表层理解,即从文章中获取信息和知识,将课堂作为掌握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载体。通常采用如下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先导入生词,学生浏览全文;教师逐段讲解文本,提出相关问题,学生匆忙寻找答案;教师继续讲解文本中的语言知识,学生完成相关练习;最后教师要求学生复述或者背诵文本。简而言之,“教师匆匆地过一下阅读文本,然后‘踏踏实实'地讲解语言知识点,阅读课变成了知识课”(葛炳芳,2013)。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他们在“阅读”,而不是“悦读”,难以体会到阅读的乐趣,找不到阅读的方向,因而也无法激发持续阅读的欲望。
阅读终究不只是为了获取某些语言知识或语言技能,它是一个读者主动地、有目的地涉猎,并整合和内化文本的复杂心理过程。读者应从自己的主体经验和经历出发,主动建构知识,实现与文本的沟通:能够了解字里行间的隐含意思,对作者的观点和价值取向进行评价和判断,获得情感共鸣等。美国学者狄克逊(Carol N. Dixon)、内塞尔(Denise D. Nessel)等人创立了一种独特而充满活力的语言教学方法——DRTA(Directed Reading Thinking Activity),即有指导的阅读思维活动(转引自张虹,1997)。
DRTA的宗旨是将阅读作为构成意义的过程,即学习者通过阅读掌握阅读材料的意义,并根据阅读材料进行推理,作出合理的判断,重新构思关于事物、生活和世界的意义,由此形成学习者自我的思想的全过程(张虹,1997)。DRTA教学模式强调读者与文本的互动过程,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猜测,主动阅读,最初的猜测或被证实或被否定或被调整改进;随着阅读的深入,学生继续猜测、验证和重新思考,以达到激发兴趣、充分理解、提升思维、持续“悦读”的目的。

摘要

DRTA(Directed Reading Thinking Activity)即指导性的阅读思维活动,它提倡读者与文本的互动和读者主动阅读、思考的过程。基于DRTA教学法的三个基本原则——预言、阅读和重新思考,本文从预测与讨论、阅读与验证、反思与运用三个阶段着手,结合案例深入分析了将其运用于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具体操作方法及设计意图。

关键词语
DRTA;阅读思维活动;阅读教学;问题设计
商品介质
电子刊
商品年份
2018
商品月期
第十期
商品代号
18JB1
起止页码
8-12
读者对象
中学篇电子刊
作者
谢婷婷
商品价格
2.5
作者单位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