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目前课堂提问的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首先,教师高层级的提问难以引发学生高思维含量的回应,而教师或没有及时发现问题,或缺乏追问引导、推进讨论的能力,本文称之为“高问低答”现象。其次,答问时个别学生虽反应迅速,发言积极,但其余大部分学生可能并没有认真听、仔细想,发言的学生会了并不等于其他学生都会了,造成所谓“一人应答”现象(赵新华,2010)。此外,同一提问虽有多名学生发言,教师也积极与不同学生互动,但这些发言或互不关联,或雷同重复,说明后续发言的学生并未倾听前面学生的发言并给予恰当回应,多人应答只是热闹的表象,并不能反映所有学生思维的积极参与。
上述现象均不利于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Walsh & Sattes(2017)认为优质的提问方式(quality questioning)与优质的问题(quality questions)同等重要。因此,除了“问什么”,教师还需关注“怎么问”,面对复杂多变的课堂实际需随机应变,有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发展其思维能力。
上述现象均不利于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Walsh & Sattes(2017)认为优质的提问方式(quality questioning)与优质的问题(quality questions)同等重要。因此,除了“问什么”,教师还需关注“怎么问”,面对复杂多变的课堂实际需随机应变,有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发展其思维能力。
摘要
课堂提问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手段。教师不仅要关注问题设计,即“问什么”,还应关注提问如何实施,即“怎么问”,以有效避免课堂上常见的“高问低答”和“一人应答”现象。本文介绍了IRQA师生互动模式,并结合实例分析了课堂提问实施中如何应用该模式有效提升课堂讨论的思维含量。
关键词语 |
思维品质;课堂教学;课堂提问;问题设计;师生互动
|
商品介质 |
电子刊
|
商品年份 |
2019
|
商品月期 |
第四期
|
商品代号 |
19DC7
|
起止页码 |
13-18
|
读者对象 |
中学篇电子刊
|
作者 |
何晓东、兰良平
|
商品价格 |
3
元 |
作者单位 |
浙江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