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读后活动旨在帮助学生反思已学内容,回应文本内容,深化认知,形成自己的观点并表达思想,进而融合生活、迁移创新、分享观点并引起情感共鸣(教育部,2018)。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因课时安排太紧而缩减读后活动,或忙于应试而安排读后操练,还有的教师则过于关注“活动”两字而轻视阅读文本,使得课堂输出与文本主题内容和语言输入无关,读后活动表面热闹但文本却未得到深入解读,违背了活动设计的初衷。
初中阶段是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关键期,教师设计的活动应遵循青少年思维发展的规律,同时也要遵循语言习得等理论研究所揭示的语言发展规律(张荣干,2019)。而读后活动作为阅读后的内化延伸环节,既要依据文本特点对语言和内容有指向性,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促使其往更高层次的思维级别发展。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Bloom)认为教育的重要目标是思辨能力的培养,并为教育培养目标分类设级。目前许多阅读课都根据布鲁姆认知目标分类学来设置整个课堂活动,但在读后活动中与其层级匹配应用却很少。事实上,因文本功能的不同、学生认知的差异和教学目标的设置区别,阅读课的读后活动也能以布鲁姆认知目标分类学作为读后输出活动的设置目标和依据。
初中阶段是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关键期,教师设计的活动应遵循青少年思维发展的规律,同时也要遵循语言习得等理论研究所揭示的语言发展规律(张荣干,2019)。而读后活动作为阅读后的内化延伸环节,既要依据文本特点对语言和内容有指向性,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促使其往更高层次的思维级别发展。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Bloom)认为教育的重要目标是思辨能力的培养,并为教育培养目标分类设级。目前许多阅读课都根据布鲁姆认知目标分类学来设置整个课堂活动,但在读后活动中与其层级匹配应用却很少。事实上,因文本功能的不同、学生认知的差异和教学目标的设置区别,阅读课的读后活动也能以布鲁姆认知目标分类学作为读后输出活动的设置目标和依据。
摘要
读后活动是教师在处理完阅读文本后经常开展的综合活动。如何设计与文本情境适切、与学生认知相符的读后活动是教师在教学设计中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基于布鲁姆认知目标分类学的视角,剖析了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中读后活动设计的具体案例,并提出了读后活动设计与布鲁姆认知目标分类适配时应关注的三个维度及应遵守的原则,即文本的相关性与特殊性、学生的主体性与发展性、认知的阶梯性与层级性。
关键词语 |
初中英语;读后活动;布鲁姆认知目标分类学;活动设计
|
商品介质 |
电子刊
|
商品年份 |
2019
|
商品月期 |
第八期
|
商品代号 |
19HJ8
|
起止页码 |
55-59
|
读者对象 |
中学篇电子刊
|
作者 |
熊亦波
|
商品价格 |
2.5
元 |
作者单位 |
浙江宁波外国语学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