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人教版《英语》(Go for It!)教材(以下简称GFI教材)是中学教师使用较多的一套英语教材。2011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对《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 做了进一步修订和完善。GFI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根据《课标》,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新目标)》的基础上修订而成,2012年起供初中新生开始使用。
陈琳(2004)指出,“外语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发展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教材内容的选择和安排也应该以此为准。语言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基础语言知识、基本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以及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等方面的基础之上。因此外语教材必须不折不扣地包含这些方面的内容”(转引自唐霜,2010)。《课标》在五级文化意识目标中增加了“了解英语国家的人际交往习俗”,并将“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改为“关注中外文化差异,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教育部,2012)。《课标》中文化意识目标的补充内容是教材中文化内容做出重大改变的依据。 GFI教材在词汇选择、语法编排、口语示范、写作指导、语音教学等方面做出了重大修改,同时增加了中外故事与传说、自然地理、文学与音乐、节日、中国制造、留守儿童、动物保护等中外文化内容。本文对GFI七至九年级教材中的文化内容进行整理,并对中外文化内容进行对比与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教学建议。
陈琳(2004)指出,“外语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发展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教材内容的选择和安排也应该以此为准。语言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基础语言知识、基本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以及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等方面的基础之上。因此外语教材必须不折不扣地包含这些方面的内容”(转引自唐霜,2010)。《课标》在五级文化意识目标中增加了“了解英语国家的人际交往习俗”,并将“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改为“关注中外文化差异,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教育部,2012)。《课标》中文化意识目标的补充内容是教材中文化内容做出重大改变的依据。 GFI教材在词汇选择、语法编排、口语示范、写作指导、语音教学等方面做出了重大修改,同时增加了中外故事与传说、自然地理、文学与音乐、节日、中国制造、留守儿童、动物保护等中外文化内容。本文对GFI七至九年级教材中的文化内容进行整理,并对中外文化内容进行对比与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教学建议。
摘要
文化意识体现英语学科素养的价值取向。教材在英语文化教学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为了帮助教师对学生进行文化意识的培养,本文在介绍人教版《英语》 (Go for It!)教材中文化内容概况的基础上,对该版教材中的文化内容进行梳理、比较,采用文本分析法并引用相关理论对数据进行适当的分析,最后提出以教材目的语文化内容为素材,拓展国际视野;以教材本土文化内容为起点,培养祖国意识;以教材其他文化内容为补充,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等有针对性的文化教学建议。
关键词语 |
教材研究;文化意识;核心素养
|
商品介质 |
电子刊
|
商品年份 |
2019
|
商品月期 |
第十二期
|
商品代号 |
19LJ2
|
起止页码 |
55-61
|
读者对象 |
中学篇电子刊
|
作者 |
吴晓威
|
商品价格 |
3.5
元 |
作者单位 |
吉林省教育学院初中研训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