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教育部,2018;以下简称《课标》)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概念,包含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四个要素,将思维品质的培养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程晓堂,2018),突出了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
在整个英语教学过程中,阅读是发展学生阅读素养和核心素养的重要场域,阅读教学是引领学生爱上阅读的关键,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所发挥的作用是最大的,这是由阅读教学的独特功能和价值所决定的(张献臣,2018)。我们不应停留在教材的教和学上,还要选择适宜学生认知能力和水平的课外阅读书籍供学生阅读(王蔷,2017),帮助学生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同时加强课外阅读导读的研究与实践。
在课外阅读的最初阶段,教师对学生阅读学习的策略指导尤为重要(张莉,2014)。课外阅读导读是引导学生掌握阅读策略的重要方式,是落实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其核心是文本解读、阅读体验与思维品质发展。《课标》指出,思维品质的发展有助于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从跨文化视角观察和认识世界,对事物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其表现出来的能力和水平集中体现在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这需要教师在平时的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中持续关注,着力培养。
译林版《津津有味·读经典》 系列中的Robin Hood是美国作家Howard Pyle创作的文学作品,讲述了罗宾汉和他的部下在英国国王理查德统治时期遭受邪恶王子的迫害,落草为寇,劫富济贫的故事。其中,Chapter 2讲述罗宾汉收服小约翰,之后又遇见骑士理查德,并帮他偿还赎金,救出被俘儿子的故事,集中展现了罗宾汉劫富济贫、行侠仗义的绿林好汉形象。该作品的写作主题鲜明,主线突出。本次导读实践以此为文本,通过导读活动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习得、巩固并拓展语言知识,发展语言技能,运用学习策略,实现迁移创新。本文将结合本次导读实践,探索如何在课外阅读中训练学生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和创新性,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
在整个英语教学过程中,阅读是发展学生阅读素养和核心素养的重要场域,阅读教学是引领学生爱上阅读的关键,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所发挥的作用是最大的,这是由阅读教学的独特功能和价值所决定的(张献臣,2018)。我们不应停留在教材的教和学上,还要选择适宜学生认知能力和水平的课外阅读书籍供学生阅读(王蔷,2017),帮助学生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同时加强课外阅读导读的研究与实践。
在课外阅读的最初阶段,教师对学生阅读学习的策略指导尤为重要(张莉,2014)。课外阅读导读是引导学生掌握阅读策略的重要方式,是落实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其核心是文本解读、阅读体验与思维品质发展。《课标》指出,思维品质的发展有助于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从跨文化视角观察和认识世界,对事物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其表现出来的能力和水平集中体现在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这需要教师在平时的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中持续关注,着力培养。
译林版《津津有味·读经典》 系列中的Robin Hood是美国作家Howard Pyle创作的文学作品,讲述了罗宾汉和他的部下在英国国王理查德统治时期遭受邪恶王子的迫害,落草为寇,劫富济贫的故事。其中,Chapter 2讲述罗宾汉收服小约翰,之后又遇见骑士理查德,并帮他偿还赎金,救出被俘儿子的故事,集中展现了罗宾汉劫富济贫、行侠仗义的绿林好汉形象。该作品的写作主题鲜明,主线突出。本次导读实践以此为文本,通过导读活动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习得、巩固并拓展语言知识,发展语言技能,运用学习策略,实现迁移创新。本文将结合本次导读实践,探索如何在课外阅读中训练学生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和创新性,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
摘要
英语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有益补充,是促进学生思维品质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以一次课外阅读导读为例,通过设计概括大意、看图说话、表演互动、问题引领、评判升华、预测铺垫、续写创作等能体现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与创新性的导读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训练、提高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能力,提升阅读素养,发展思维品质,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语 |
思维能力;思维品质;课外阅读;导读
|
商品介质 |
电子刊
|
商品年份 |
2020
|
商品月期 |
第一期
|
商品代号 |
20AH1
|
起止页码 |
43-48
|
读者对象 |
中学篇电子刊
|
作者 |
祖瑞
|
商品价格 |
3
元 |
作者单位 |
江苏省南京市将军山中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