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教育部,2018;以下简称《课标》)倡导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课程理念,并指出:“学生对主题意义的探究应是学生学习语言的最重要内容,直接影响学生语篇理解的程度、思维发展的水平和语言学习的成效。”事实上,聚焦主题意义的阅读教学不仅使学生学习语言更积极、理解语篇更准确、记忆词汇更深刻,而且使他们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有所收获(程晓堂,2018)。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围绕语篇的主题意义设计问题,让学生在探究主题意义的过程中解决问题,从中习得语言知识,获得语言技能,提升思维品质。
当前,不少教师已经具有了一定的主题意义探究意识,但对如何设计有效的主题意义探究活动仍感到困惑。例如,一些教师对主题的挖掘不够深入,活动设计显得生硬、牵强,未能很好地指向思维品质的培养(辛强,2019)。同课异构此类基于比较的课例研究有利于阐述教学的基本原理和规律,帮助教师提升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技能,完善认知结构(陈素萍,2010)。笔者所在的研究小组开展了同课异构视角下的课例研究,通过对比和分析两位授课者(以下称为教师A和教师B)的教学设计及课堂教学效果,探讨阅读教学中如何设计有效的主题意义探究活动。
当前,不少教师已经具有了一定的主题意义探究意识,但对如何设计有效的主题意义探究活动仍感到困惑。例如,一些教师对主题的挖掘不够深入,活动设计显得生硬、牵强,未能很好地指向思维品质的培养(辛强,2019)。同课异构此类基于比较的课例研究有利于阐述教学的基本原理和规律,帮助教师提升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技能,完善认知结构(陈素萍,2010)。笔者所在的研究小组开展了同课异构视角下的课例研究,通过对比和分析两位授课者(以下称为教师A和教师B)的教学设计及课堂教学效果,探讨阅读教学中如何设计有效的主题意义探究活动。
摘要
本文以探讨阅读教学中如何设计有效的主题意义探究活动为目标,通过同课异构视角下的课例研究,对比和分析了两节研究课各环节的教学活动,总结出了阅读教学中有效的主题意义探究活动应具备的四点特征,即文本主题的关联性、情境创设的适切性、问题设计的思辨性和探究过程的自主性。
关键词语 |
阅读教学;主题意义;同课异构;课例研究
|
商品介质 |
电子刊
|
商品年份 |
2020
|
商品月期 |
第四期
|
商品代号 |
20DA7
|
起止页码 |
1-6
|
读者对象 |
中学篇电子刊
|
作者 |
李恺
|
商品价格 |
3
元 |
作者单位 |
扬州大学附属中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