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北京师范大学主办,ISSN:1002-6541/CN11-1318/G4

学习与迁移理论在初中英语书面表达教学中的运用

前言

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学习。学习就是主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经过内化而获得经验并外化为行为变化的活动(曹宝龙, 2019)。迁移是学习的主要目的,所有学习活动都是为了使学生实现知识迁移。迁移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点:
首先,迁移是有效学习的标志。迁移一方面使已获得的知识在新的学习情境中得到应用,从而产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作用;另一方面,能使已有的知识得到验证、充实和巩固。其次,迁移对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要有效地解决某个问题,除需要一些基本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归纳和演绎等思维活动外,还需要调动与应用头脑中已有的经验和知识。第三,迁移是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与品格形成的前提条件(曹宝龙, 2019)。
书面表达是一种语言输出方式,是体现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它不仅能够体现学生对词汇、语法等语言要素的掌握情况,而且能够表现出学生的语篇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王昕,2020)。
学生的书面表达中存在很多问题,主要问题为文章结构混乱、主题偏离、逻辑不合理、句子结构和单词拼写错误等。许多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没有设计紧扣写作主题的教学活动,如创设与写作任务相似或相同的情境,概括教材中阅读文章的语篇知识等,而是仅仅在每个单元的最后一课时把书面表达作为一项课后作业布置给学生,然后直接批改分数,之后挑选学生错误比较多的语言点进行全班讲评,即采用 “教师命题→学生写作→教师批改→作文讲评”的单一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把课后的书面表达练习看作一件苦差事,不知道如何根据写作任务来选择合适的文章结构和主题语言等。这种被动的学习方式难以提升学生主动写作的意识,更难以提高其写作能力。

摘要

本文阐述了学习与迁移理论的内涵,分析了初中英语书面表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教学实例说明了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迁移来提升书面表达能力的策略,即通过创设与教材主题相似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表达;通过概括教材中阅读文本的语篇知识,引导学生迁移结构和语言;通过剖析教材范文的上下文逻辑关系,关注行文连贯;通过探究写作语篇的目标语法特征,力求语言准确。

关键词语
学习与迁移;书面表达;写作教学;情境创设;语篇知识;语篇逻辑
商品介质
电子刊
商品年份
2020
商品月期
第十二期
商品代号
20LE9
起止页码
24-29
读者对象
中学篇电子刊
作者
凌旭群
商品价格
3
作者单位

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永兴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