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阅读的过程是读者与文本及其作者进行对话和沟通的过程。有效的阅读体验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提高读者的阅读能力,提升读者的思维品质,并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受语言的魅力。为了达到以上阅读效果,高中英语教师应以问题引导学生接触文本,从文本中获取信息,并进行信息的加工与处理。
目前,越来越多的教师能根据文本特点和具体学情设计阅读教学中的问题,但有些教师设计的阅读问题趋于模式化,不同阅读课文的问题雷同,学生回答问题则照本宣科,致使其思维没有得到有效的训练(高瑞, 2011)。本文以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必修4第二单元主课文 A Pioneer for All People的三节同课异构阅读课为例,分析了文本解读缺失或文本误读对阅读教学问题设计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目前,越来越多的教师能根据文本特点和具体学情设计阅读教学中的问题,但有些教师设计的阅读问题趋于模式化,不同阅读课文的问题雷同,学生回答问题则照本宣科,致使其思维没有得到有效的训练(高瑞, 2011)。本文以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必修4第二单元主课文 A Pioneer for All People的三节同课异构阅读课为例,分析了文本解读缺失或文本误读对阅读教学问题设计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摘要
本文通过分析三节同课异构阅读课的问题设计,揭示了阅读教学问题设计中的两种现状:一是因不习惯于文本解读而直接进入设计环节,二是不能整体解读文本而使文本内容碎片化,并针对这些现象提出了开展以文本解读为起点的集体备课活动,以及开展语篇理念下的阅读文本解读活动,从而让教师在体验中走出原有的“舒适区域”,避免套用碎化文本内容的阅读教学问题设计模式。
关键词语 |
文本解读;阅读教学;问题设计
|
商品介质 |
电子刊
|
商品年份 |
2014
|
商品月期 |
第二期
|
商品代号 |
14BC0
|
起止页码 |
10-14
|
读者对象 |
中学篇电子刊
|
作者 |
傅咏梅
|
商品价格 |
2.5
元 |
作者单位 |
浙江省温州市教师教育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