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北京师范大学主办,ISSN:1002-6541/CN11-1318/G4

提升教师制定并落实课时目标能力的思考与实践

前言

教学目标是由教学目的决定的,一般包括课程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三个层次。课时目标是指在每课时中教师依据课程目标、单元目标、教科书和学生实际及教学条件等设立的师生在课内将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它对教学活动的设计起着指导作用,对教学活动过程起着控制和中介作用,是教学评价的依据(吴忠卫, 2010)。
一、制定与落实课时目标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全区教师教案本的抽样调研和实地下校指导,笔者发现教师在课时教学目标的制定与落实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目标的针对性不强
有些教师制定的课时目标过于泛化,不能体现具体课时的教学要求,针对性差,难以有效落实。例如,有位教师在制定北师大版《英语》(下同)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课时中阅读教学的目标时写道:能够运用本课句型进行口语交际,能读懂小短文,并做课后练习。这样的目标作为某一课时的目标显然不够具体。
2.目标主体意识不明确
教师在确定与落实课时目标时,应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角度去描述本课时结束后学生所能做的事情。但许多教师仅从自身的角度出发,要求学生达成设定的目标。
3.目标与学生实际相偏离
同样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因为学情不同,教学目标应有一定的差异性,应符合特定学生的实际情况。而有的教师则照搬教师参考书或他人的课时目标,而且未做任何调整,导致或目标过高而无法完成,或目标过低而减少了课堂应有的生机。
4.目标的可操作性差
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时应考虑教学过程,应从学生的实际和方法的选择出发设定目标,这样有助于教师科学、有效地落实教学目标,增加目标的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但有些教师在制定目标时没有提及达成某个教学目标的过程与方法,就目标而定目标,使得目标的制定缺乏合理的基础,难以有效落实。

摘要

本文结合教研活动实践,以课时目标的制定与落实为切入点,以提升教师有效制定与落实课时目标的能力为主要目的,分析了教师在制定与落实课时目标的实践中的主要问题,并从“专项学习,提高认识”“案例研究,强化实践”“课例研究,关注落实”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实施建议。

关键词语
教学目标;课时目标;课程目标
商品介质
电子刊
商品年份
2014
商品月期
第四期
商品代号
14PH9
起止页码
34-38
读者对象
小学篇电子刊
作者
贾秋林
商品价格
2.5
作者单位

北京市顺义区教育研究考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