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北京师范大学主办,ISSN:1002-6541/CN11-1318/G4

(中学篇)2020年第11期: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题对批判性思维的考查及其启示(北京:陈则航、陈曦、邹敏)

 
【摘  要】本文从批判性思维的视角出发,分析了2017~2020年高考英语全国卷阅读理解试题,发现其中渗透了对批判性思维的考查,且近两年其考核比重增大。根据高考英语阅读理解的这一趋势,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教材促进学生分析、推理、评价等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高考;阅读理解题;阅读教学
  
 
一、引言
 
批判性思维是21世纪的核心技能以及教育的重要目标(OECD,2015),也是创新思维的基础(Paul,1993)。《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明确指出,批判性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思维品质的重要内容(教育部,2018)。《课标》还强调,批判性思维培养应贯穿英语教学全过程(教育部,2018)。然而,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对批判性思维的理解存在偏差(张金秀,2016),对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更是重视不够,原因之一是教师认为“考试不考”,“考什么就教什么, 怎么考就怎么教”,而他们理解的“考什么”基本就是知识的记忆,因此教师仍旧把语言知识学习作为英语教学的中心(孟庆涛,2019)。高考真的只考查知识的记忆而不考查批判性思维吗?事实上,作为连接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重要桥梁,高考承担着立德树人、人才选拔和引领教学的重要任务(于涵,2019)。在全面深化高考改革的背景下,高考越来越重视对学生思维的考查,而批判性思维是重要一环。研究高考试题中对批判性思维的考查,能够充分发挥高考对教学的积极引导功能和反拨作用(Bachman,1990;于涵等,2018)。
 
阅读是参与社会活动的基础,包含理解、运用、评价、反思一系列复杂的认知技能和语言技能(OECD,2019)。阅读可以使学生拓展思维,提高审美、鉴赏和评价的能力(教育部,2018)。《课标》也对高考英语阅读理解命题提出了建议,阅读理解既应包括对语篇内容、语篇结构的理解和把握,也应包括对语篇内容的分析、阐释和评价,试题的设计可以引导学生对语篇中的文化差异进行理解和判断,对语篇反映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分析和阐释(教育部,2018)。这些能力其实就是批判性思维的体现,学生在阅读中需要运用批判性思维进行意义推理和评价,并与文本展开互动(Alderson,2000; Lewis,1991)。这就为我们分析高考英语阅读理解对批判性思维的考查提供了依据。
 
本文从批判性思维的视角出发,分析了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题型,探讨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题如何考查批判性思维,具体考查了哪些方面,从而清晰地阐明高考英语阅读到底考什么,教学要教什么。
 
二、批判性思维与阅读
 
批判性思维是“为决定相信什么或做什么而进行的合理的、反省的思考”(Ennis,1985)。批判性思维包含了技能和倾向两个维度,技能通常包含阐释、分析、推理、解释、评价、自我调节(Facione,1990;Paul & Elder,2020)。依据德尔菲项目(Delphi Report)(Facione,1990)以及文秋芳等(2009)的研究,批判性思维的三项核心技能为分析、推理与评价。Paul (1995)阐述了批判性思维的具体表现,他将批判性思维技能分为宏观和微观共26个具体技能,宏观技能包括提出、分析或评价问题、信念、理论、论点等,微观技能包括发现显著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提供证据、区分有关和无关事实,作出合理的判断、预测或阐释,分析或评价假设等。从这些技能来看,批判性思维的重点还是在于分析、推理和评价三个方面。Kneedle (1985,转引自 Lepionka,2008)将批判性思维技能细分为界定并澄清问题、依据情况对信息作出判断、解决问题和做出结论三个大的方面共计18项具体内容,其中分析、判断、区分、评价信息和观点等是其主要内容。比如,分析信息的相关与否、相似与否、准确与否等,判断隐含的意思、提出疑问,评价信息的可靠性、充分度和相关性等。综上所述,批判性思维是一个判断决定的合理性、必要性,并预判决策结果的全面而深入的思维过程,是一种有目的的、自我校准的判断,主要包括反思、分析、评价、推理和论证等能力,能够有效帮助人们解决问题。
 
阅读不是消极接受作者观点、记忆阅读内容的过程,而是“释义和评价、质疑和审视的过程”(王牧群、白彬,2011)。学生在阅读中要对文本质疑、解疑、释疑,对文本信息、作者观点、假设等进行分析、整合、推理和评析等(OECD,2019)。阅读理解分为低层次理解和高层次理解(Grabe & Stoller,2013;Nassaji,2003),低层次理解主要包括识记和理解(Anderson et al,2001;Bloom,1956);高层次理解则包含整合文本语境以及背景信息对文本进行推断、阐释和评价等(Murphy et al, 2018),也包含分辨重要和非重要信息,区分事实和观点,推导出言外之意,填补信息上的空白,得出符合逻辑的结论等(Pirozzi,2003)。《课标》对阅读能力的要求也包括提取语篇信息,把握语篇结构及语言特征、推断词义、隐含意义以及语篇内容,批判性地审视语篇的内容、文化现象、价值取向以及语篇特征等高层次理解内容(教育部,2018)。高层次理解过程也是运用和发展批判性思维的过程(Elder & Paul,2009)。
 
三、研究方法
 
1. 数据来源
 
由于我国大部分省份和地区都使用高考英语全国卷,因此全国卷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我们以《课标》颁布以来的2017~2020年高考英语全国卷I、II、III中的阅读理解题型为样本,分析高考英语阅读理解对批判性思维的考查。
 
2. 分析框架及分析过程
 
我们依据Facione (1990)、Paul(1995)、Kneedle(1985,转引自Lepionka,2008)等的研究,借用陈则航等(2020)建构的英语阅读批判性思维框架分析高考英语阅读。该框架详细描述了批判性思维中的三个核心技能——分析、推理、评价,具体描述参见表1。
 
表1 英语阅读中的批判性思维分析框架
思维技能
具体描述
分析
识别并阐明中心论点、主要思想及社会文化价值观
分析文本特征、写作手法、写作目的及作者态度等
比较人物、事物或观点间的异同,区分事实和观点
分析文本中的现象、人物或行为等
推理
从字里行间推断言外之意、人物心理、态度等,提供原因或证据
对文本内容发展作出合理的推断、预测或解释
深度质询,质疑信念、观点、解释,提出恰当的疑问或质疑
提出不同的假设、方案或结果,并提供原因、证据或事实
评价
评估信息或资料来源的可信度
评价文本的写作手法、作者观点和态度等,作出解释
评价文本内容、相关人物、事件或方案等,提供原因或证据
  
2017~2020年每套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题包含4篇英语阅读文本和15个选择题,因此我们共分析了48篇高考英语阅读理解文本以及180个选择题。在分析过程中,先由研究团队中的两名成员利用表1的框架对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题逐一反复阅读,挑出考查批判性思维的题目,并对其进行分析和编码。对于有分歧的编码,两名成员与另一位成员进行讨论和协商后确定最终编码。
 
四、研究结果与讨论
 
1. 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题对批判性思维的考查比重增加
 
虽然批判性思维并不是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题的唯一考查内容,但通过分析发现,2017~2020年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题中考查批判性思维的题目总数占比达到49%,涵盖了对分析、推理、评价的考查(见表2)。
 
表2 2017~2020年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题对批判性思维技能的考查情况
批判性
 
思维技能
2017
2018
2019
2020
总计
N
P
N
P
N
P
N
P
N
P
分析
11
24%
12
27%
12
27%
15
33%
50
28%
推理
10
22%
7
16%
8
18%
10
22%
35
19%
评价
0
0%
0
0%
4
9%
0
0%
4
2%
总计
21
47%
19
42%
24
53%
25
56%
89
49%
  
表2显示,2019和2020年考查批判性思维的题目占比增大,分别为53%和56%;其中,占比较高的是分析类题目,分别是27%和33%。此外,评价类题目首次出现在2019年,此类题目也仅在2019年高考阅读理解题中出现。近两年批判性思维考查比重增大,考查内容更加丰富,但对评价的考查比较欠缺。
 
2. 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题重视分析能力的考查
 
从数据分析来看,对批判性思维中分析能力的考查共有50题,在四年题目总数中占比达到28%。具体考查能力点分布如表3所示:
 
表3 分析能力的考查
 
分析能力
题目数量
第一类
识别并阐明文章中心论点、主要思想及社会文化价值观
23
第二类
分析文本特征、写作手法、写作目的及作者态度等
17
3(文本特征)
2(写作手法)
7(写作目的)
5(作者态度)
第三类
比较人物、事物或观点间的异同,区分事实和观点
4
第四类
分析文本中的现象、人物或行为等
6
 
分析类题型需要结合语境概括、综合、分析、比较文章信息。第一类题型中“识别文章中心论点”是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题的考查重点,考查数量最多,这类题型与概括文章或段落大意以及拟定文章标题有关,如“28. What is the first paragraph mainly about?” (2020-1-d,2020-1-d表示2020年全国卷第1套试题D篇阅读,下同)。第二类题型考查类别丰富,其中分析文本特征题型主要考查学生是否能对文本的特征进行分析从而推断出文章可能的出处,如“27. From which is the text probably taken?”(2018-2-b);写作手法题型考查文本中作者的数据或论断来源,如“30. What is the author's statement about multigenerational family based on?”(2020-3-c),该题需要根据文章描述,判断多代人家庭相关信息的来源渠道;写作意图题型常包含purpose、intend、suggest等标志词,如“28. What is the purpose of the fashion shows in New Orleans and Brooklyn?”(2020-2-c);作者态度题型常以think of、like一类词为标志,如“32. What does the author think of new devices?” (2018-1-d)。第三类题型重点考查的是比较事物异同,这类题型要求学生比较文本信息,如“23. Which play will you go to if you are interested in American history?”(2019-3-a),该题需要对比文中四类演出内容的相关描述。第四类题型主要考查的是分析文本中的现象,这类题型要求学生结合文本内容对现象的原因、结果或意义进行说明,如“30. What did the disappearance of gray wolves bring about?”(2017-3-c),该题需要结合上下文有关deer、elk、coyote、red fox等动物数量的变化,分析狼群数量减少的后果。
 
可见,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题注重分析能力的考查,且考查形式丰富多样。虽然目前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题针对分析框架中“比较人物、事物或观点间的异同,区分事实和观点”和“分析文本中的现象、人物或行为等”两个方面的题目还比较少,尤其是在区分事实和观点、分析文本的结构和逻辑关系方面尚未发现相应考题,未来也可能将其作为高考考查的重要内容 。
 
3. 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题对推理能力的考查集中在推断和预测
 
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题对推理能力的考查共有35题,占四年题目总数的19%,具体考查的能力点如表4所示。
 
表4 推理能力的考查
 
推理能力
题目数量
第一类
从字里行间推断言外之意、人物心理、态度等,提供原因或证据
32
24(言外之意)
8(推断人物心理、态度等)
第二类
对文本内容发展作出合理的推断、预测或解释
3
  
解答推理类题型需要结合语境并综合文章信息,还需结合已有知识和经验进行阅读,有一定难度。第一类题型中,推断言外之意既包括推断词义,也包含推断文本内容。推断词义通常需根据上下文判断词语在文本中的含义,如“30. What does the underlined word ‘collapsed' in paragraph 5 probably mean?”(2020-2-c),该题需利用句义之间的转折关系,推测与词汇multiplied like crazy的相反词义,选择选项crashed。推断文本内容需综合上下文信息对文本内容进行判断,如“34. What does the coffee-shop study suggest about small talk?”(2018-2-d),该题需根据“those who chatted with their server reported significantly higher positive feelings”以及上下文描述推理出与咖啡店服务员的寒暄能够让人感觉舒适这一结论。根据文本内容推断人物需结合人物相关描述概述人物心理、态度或行为,如“26. What can we learn about the parent from paragraph 3?”(2019-2-b),该题需根据文段对家长行为的描述推断家长的态度以及在曲棍球比赛中家长承担的角色。
 
第二类题目推断和预测文本内容发展则需根据上下文猜测内容和情节走向,比如“26. What will probably happen to the building?”(2017-3-b),该题需根据对剧院大楼改造计划的描述,推断大楼未来的结局:It will be knocked down.
 
阅读本身是一个推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根据文本提供的语言信息猜测词语含义,即进行词汇层面语义推理(Nassaji,2003);也需要结合文本反复阅读,并基于主旨大意和篇章结构,合理推断作者态度、写作意图等内容(Nation,2008)。在推理层次,目前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题未涉及提出质疑、假设,并提供原因、证据的相关题型,这可能是因为多项选择题型设置控制了答案选项的可能性,不利于测试相关能力(Alderson,2000)。
 
4. 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题对评价能力的考查刚刚起步
 
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题中,考查评价的题目较少,只出现在2019年,而且内容相对单一,只包含评价人物(2题)和评价事物(2题)两类题型。评价人物题型如“32. What sort of girl was the author in her early years of elementary school?”(2019-1-d),该题需要结合文本对作者童年经历的描述“I enjoyed sharing my dolls and jokes.”,评价她的性格generous;而评价事物题型,如“28. Which of the following best describes newspapers in America before the 1830s?”(2019-3-c),需要通过文段中对报纸的描述“most newspapers had little in them that would appeal ...”以及dull,对当年报纸的特征作出评价,即unattractive。
 
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题没有考查评价文章的写作手法和资料来源的可信度,但国际PISA阅读能力测试有关评价和反思能力的考查内容包含评价文本信息的质量和可信度(OECD,2019)。未来高考英语阅读理解可能会加强对评价能力的考查。
 
五、对阅读教学的启示
 
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题重视对批判性思维的考查且题量逐渐增加,题目类型更加多样。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加大对批判性思维的重视程度以及培养力度。针对阅读理解中分析、推理和评价能力,并结合高中英语教材中的阅读任务和活动设计,我们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提出如下建议:
 
1.培养学生理解、比较、分析文本内容、写作手法、作者态度等的能力
 
在分析层次,高考英语阅读理解尤其重视考查概括文本中心论点和主要思想的能力,也考查分析文本特征、写作意图、作者态度,以及比较事物间异同点的能力。教师可以参考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题的提问方式,结合教材文本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如为文章的每个部分拟小标题,运用时间轴或思维导图梳理文章的结构,引导学生了解文本特征,关注文本的体裁、语言特征以及写作意图。提问方式可包括: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paragraph X/the passage? Can you give a title for the paragraph/passage? What is the author's attitude towards ...? 教师还可以借助教材多模态特点,引导学生结合教材插图提炼文本的中心思想,并为图片配上文字,如教师可提出以下问题:Which part of the text does the picture show?比较类活动包含比较文本不同的人物、活动、地点的特征,比较不同文本的语言使用,比较现象或行为产生的原因或者造成的结果,可以参考的提问方式如下:What are the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between A and B?
 
以北师大版高中英语教材第三册Unit 9 Learning Lesson 1 Activate Learning任务7中的问题“Which of the suggestions in the text do you think is the most useful for you? Why?”为例,该问题考查学生比较事物的能力。学生阅读文本之后对比与分析文本所提建议,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说明对自己最有用的建议,并阐释原因。针对该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首先比较各个建议的异同点,然后再根据“对自己最有用”的标准,说明对自己有用的建议,并阐释理由。
 
2.培养学生推理、推导出言外之意以及预测推断的能力
 
在推理层次,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题主要考查推断词义、文本内容、人物行为或态度,以及预测内容的能力。教师应该培养学生不追求唯一答案的意识,鼓励学生主动阅读,关注文本的言外之意,并形成对复杂情形的不同理解(Lewis,1991)。教师应挖掘教材内容,创造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结合上下文推断词义、文本内容、人物态度以及预测内容的能力,激发学生深度思考。在推理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图片辅助预测故事情节,推断故事缘由,在故事片段中想象故事情节,推断文本中事物或人物的特征,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推理类问题如下:What sort of information would you expect to find in ...? Look at the picture. What do you think might happen? What will probably happen to ...?
 
以北师大版高中英语教材第三册 Unit 7 Art Lesson 3 Music Genius的阅读任务4为例, 问题2中提出“How do you think Beethoven felt while he was conducting the orchestra? Find evidence from the text.”。 该问题需要学生联系文本内容并超越文本字面含义,推断贝多芬指挥演奏时的感受。 任务6中的问题2为: How did Caroline feel when she said “The one person in the room who didn't hear the symphony — and never would — was the very man who composed it”? 该问题需要学生根据故事场景、上下文中观众的反应以及Caroline的行为推测她的感受。
 
针对这两个推理性问题,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关于贝多芬生平和创作经历的相关阅读材料或音频、视频,帮助学生了解贝多芬的人生经历、性格特征以及音乐成就。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中关于贝多芬以及Caroline语言和行为的细节描写,并结合课文情境,推断人物感受。教师可以组织小组活动,鼓励学生各抒己见,言之有据,言之成理,并相互讨论各自推断的合理性,展开想象并激活思维。最后,学生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活动展现人物行为、感受和语言,强化对内容的理解。
 
3. 培养学生评价文本内容和写作手法的能力
 
2019年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题增加了评价内容的考查。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评价文本内容、写作手法的能力。教师可以设计活动鼓励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现象进行评价,也可以借助教材文本,引导学生对文本中的现象或人物进行评价,提问形式如下:What do you think about ...? Would you want to do ..., if you were ...? Do you think the paragraph/passage is logical, and why?
 
教师可以结合教材中有关事物的评价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以北师大版高中英语教材第三Unit 8 Lesson 1 Roots and Shoots的任务6为例,该任务包含两个有关评价的问题,第一个问题为: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 community of a shared future, how do you understand Roots & Shoots? 该问题需要学生从未来社会共同发展的角度出发,对Roots & Shoots项目进行评价。第二个问题是有关课文写作手法的评价,问题如下:What techniques does the writer use to make his/her view logical and convincing? Find at least one example for each technique.
 
针对第一个问题,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简要概括Roots & Shoots的主要特征,并适当补充相关的材料,加深学生对Roots & Shoots的了解,进而通过小组活动让他们分享对于该项目的评价,并讨论该项目对未来社会发展的影响。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从课文中挑选或补充词汇和句型作为支架。
 
针对第二个问题,教师可以设计教学片段针对作者的论证技巧进行教学,如运用举例、对比、阐释等写作方式以及论点——论据——总结的篇章结构,然后分别举例说明这些写作技巧在篇章中的作用;也可以参考Paul & Elder (2020)提出的批判性思维的标准——清晰性、准确性、精确性、相关性、完整性、逻辑性、公平性、广度和深度,帮助学生理解写作技巧。然后,学生可以通过个人活动和小组讨论找出更多的例子。评价并不是毫无根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应鼓励学生基于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对语言特征的观察有理有据地阐释观点。
 
六、结语
 
考试改革是批判性思维培养中的关键一环(董毓, 2015),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题体现了对批判性思维的考查,且对批判性思维考查的题目数量有增加的趋势。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题不仅考查知识记忆和简单的信息搜索,而且考查思维能力,特别是批判性思维。英语课堂教学应借鉴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题对于批判性思维的考查内容,发挥高考对教学的反拨作用。教师不仅需关注学生对文本字面含义的理解和知识的识记,还应把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贯穿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尤其要关注分析、推理、评价能力。
 
批判性思维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营造宽松的环境,让学生有感而发,有话可说,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在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中,帮助学生形成开放的心态,学会尊重不同的观点,进而促进学生好奇、平等、公正等品格的形成,在学科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
 
参考文献
 
Alderson, J. C. 2000. Assessing Reading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Anderson, L. W., Krathwohl, D. R. & Airasian, P. W. 2001. A Taxonomy for Learning, Teaching, and Assessing: A Revision of Bloom's Taxonomy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 [M]. London: Longman.
 
Bachman, L. F. 1990. Fundamental Considerations in Language Testing [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Bloom, B. S. 1956. Taxonomy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 The Classification of Educational Goals [M]. New York: David McKay Company.
 
Elder, L. & Paul, R. 2009. Close reading, substantive writing and critical thinking: Foundational skills essential to the educated mind [J]. Gifted Education International, 25(3): 286-295.
 
Ennis, R. H. 1985. A logical basis for measuring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J]. Educational Leadership, 43(2): 44-48.
 
Facione, P. A. 1990. Critical Thinking: A Statement of Expert Consensus for Purposes of Educational Assessment and Instruction [M]. Millbrae: The California Academic Press.
 
Grabe, W. & Stoller, F. L. 2013.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Reading [M]. London & New York: Taylor and Francis.
 
Lepionka, M. E. 2008. Writing and Developing Your College Textbook: A Comprehensive Guide to Textbook Authorship and Higher Education Publishing (2nd edition) [M]. Gloucester: Atlantic Path Publishing.
 
Lewis, J. 1991. Redefining critical reading for college critical thinking courses [J]. Journal of Reading, 34(6): 420-423.
 
Murphy, P. K., Greene, J. A., Firetto, C. M., Hendrick, B. D., Li, M., Montalbano, C. & Wei, L. 2018. Quality talk: Developing students' discourse to promote high-level comprehension [J].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 55(5): 1113-1160.
 
Nassaji, H. 2003. Higher-level and lower-level text processing skills in advanced ESL reading comprehension [J]. 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87(2): 261-276.
 
Nation, I. S. P. 2008. Teaching ESL/EFL Listening and Speaking [M]. London & New York: Taylor & Francis.
 
OECD. 2015. OECD Skills Outlook 2015: Youth, Skills and Employability [M]. Paris: OECD Publishing.
 
OECD. 2019. PISA 2018 Assessment and Analytical Framework [M]. Paris: OECD Publishing.
 
Paul, R. W. 1993. The logic of creative and critical thinking [J]. 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 37(1): 21-39.
 
Paul, R. 1995. Critical Thinking: How to Prepare Students for a Rapidly Changing World [M]. Berkeley: Foundation for Critical Thinking.
 
Paul, R. & Elder, L. 2020. Miniature Guide to Critical Thinking Concepts and Tools (8th edition) [M]. Lanham: Rowman & Littlefield.
 
Pirozzi, R. 2003. Critical Reading, Critical Thinking (2nd edition) [M]. New York: Longman.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9. 普通高中教科书·英语第三册[T].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陈则航、邹敏、苏晓俐. 2020. 中学英语教材阅读中的思辨能力培养:基于中德两套教材的对比 [J]. 外语教育研究前沿,(3):49-56.
 
董毓. 2015. 角逐批判性思维[J]. 人民教育,(9):13-19.
 
教育部. 2018.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孟庆涛. 2019. 核心素养视域下英语教学改革的反思与推进[J]. 课程·教材·教法,(6):107-111.
 
王牧群、白彬. 2011. 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解构式英语阅读教学研究[J]. 教育科学,(2):30-34.
 
文秋芳、王建卿、赵彩然、刘艳萍、王海妹. 2009. 构建我国外语类大学生思辨能力量具的理论框架[J]. 外语界,(1):37-43.
 
于涵. 2019. 新时代的高考定位与内容改革实施路径[J]. 中国考试,(1):1-9.
 
于涵、陈康、高升. 2018. 新高考外语科的功能定位与改革方向[J]. 课程·教材·教法,(6):27-33.
 
张金秀. 2016. 英语学科思维品质培养面临的困境与对策[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7):6-11.

————————————
 
附作者信息:陈则航、陈曦  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邹敏  北京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