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北京师范大学主办,ISSN:1002-6541/CN11-1318/G4

(小学篇)2022年第04期:基于单元主题的小学英语绘本与教材语篇融合的教学实践(北京:郄利芹、王静)

【摘  要】以单元为整体进行教学设计是学科育人价值的体现。语篇是语言学习的主要载体,在真实且相对完整的语篇中接触、理解、学习和使用语言,是发展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结合教学实例,探讨如何基于单元主题进行绘本与教材语篇的有效融合,促进学生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及文化意识的发展。

【关键词】主题;绘本阅读;语篇融合;小学英语;核心素养

 

语篇是语言学习的主要载体,学生应在真实且相对完整的语篇中接触、理解、学习和使用语言。绘本作为语篇的重要载体,比起英语教材,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真正体验到阅读给他们带来的快乐(王蔷等,2017)。将绘本与教材语篇融合,能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与阅读动机,培养其核心素养。

本文以人教版新起点《英语》五年级上册 Unit 6 Chores为例,探讨如何基于单元主题,融合绘本与教材阅读语篇,丰富学习内容,设计教学活动,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加深学生对主题意义的理解。

一、教学背景介绍

本课的授课对象为小学五年级学生。根据学生核心素养发展需要,教师通过学情调研和教材内容分析,确定单元主题和各课时子主题,并对各课时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补充,设定单元教学目标及各课时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

1.单元教学内容

本单元由三个课时和两个主要板块组成。第一课时为词汇课,主要内容为同学之间谈论家务劳动,重点词汇有clean the room、take out the rubbish、make the bed等;第二课时为会话课,谈论经常做的家务,重点句型为:What chores do you usually do at home? I usually ... 第三课时是复习课,复习前两课时的主要内容,借助阅读语篇让学生感受帮忙做家务的乐趣并学习语音拼读。Fun Time板块是关于机器人做家务的阅读语篇,反映科技带给人们生活的便捷;Story Time板块讲述寻找丢失的机器人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分担家务的意义和家人之间的关爱。

教材中的单元课型清晰,但是课时与板块之间各自独立,活动设计跳跃,缺乏主题和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要保证学生在学习与探究过程中思维有方向、边界和焦点,文本主题的提炼至关重要。单元教学还需要将单元主题在本单元课时中进行系统性、结构性的层次分解,通过课时子主题体现主题意义的完整性和递进性,同时根据主题意义分解进行教学内容重组(张金秀,2019)。

根据学生发展需求和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确定本单元主题为Let's Share Chores Together。单元教学分五个课时完成并拟定单课时的子主题:第一课时为Get to Know Chores;第二课时为Let's Do Chores;第三课时为Let's Help with Chores;第四课时为Why We Help with Chores;第五课时为How Robots Can Help with Chores。其中第三课时的Let's  Check和Let's Spell的内容整合在本单元其他课时或其他单元的教学中。

此外,教师根据各课时的子主题,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删减以及补充。英语课程资源包括英语教材以及有利于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其他教学材料,合理开发、积极利用和有效管理各种课程资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教育部,2012)。

2.本课时教学内容

绘本与教材融合的教学需要同时分析教材文本和绘本文本的内容、主题、文本组织形式等,以及关注两者之间的关联点,为活动设计做好铺垫(钱小芳、但清瑶,2021)。

本课是单元第三课时,教学内容为介绍Susan和Nancy周末做家务的阅读语篇。语篇内容按照时间顺序展开,如in the morning、 after lunch、in the afternoon等,主题词汇包括make the bed、sweep the floor、water the plants等。这篇课文的语篇结构清晰,聚焦单元主题和语言知识,但是缺乏生活情境,语言表达单一,没有故事情节。

为了帮助学生探究主题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语言表达欲望, 教师补充了与语篇主题一致、语言难度匹配以及认知情感对应的绘本Good Helper。该绘本讲述的是Emma一家在周末快乐地做家务以及做完家务之后全家一起开心享受周日晚餐的故事。该故事围绕“爸爸妈妈做家务,我帮忙”的线索展开,紧扣教材第三课时的子主题 Let's Help with Chores。该绘本故事的情节有趣,难度适宜,涉及的家务劳动丰富且真实。

3. 本课时教学目标

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为:(1)理解教材阅读语篇,感知并认读家务劳动类词汇和功能句“She always makes .../She usually helps her .../She is ...”,形成帮助家人做家务的积极态度;(2)理解补充绘本的故事情节;(3)理解和运用 water the plants、 pick flowers 等词汇;(4)小组合作复述绘本故事;(5) 联系生活,用3~5句语意连贯的话介绍自己帮助家人做家务的情况,如:When my ... works in the ..., she usually ... I often (want to) help ... I feel/think ...并评价同学的表达。

二、绘本与教材语篇融合的教学实践

本次绘本与教材语篇融合的教学实践,依照“立足教材,聚焦主题” “补充绘本, 深化主题”和“整合语篇,升华主题”的思路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引导学生进行主题意义探究,在主题意义探究过程中发展语言能力,培养思维品质,实现学科育人价值。

1. 立足教材,聚焦主题

教材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深入挖掘教材主题意义,用好教材,对选取、整合和拓展学习内容起到关键作用。

本节课教学中,教师结合学生家务劳动的图片,带领学生复习相关词汇;之后通过头脑风暴活动引导学生说出家务劳动类短语,如clean the room、 clean the window、 clean the table等,激活学生思维;然后借助单元功能句“What chores do you usually do? How do you feel when you do ...?”展开有关家务劳动的交流,为阅读语篇做好准备。

教师通过提问,帮助学生理解阅读语篇,例如:You do many chores at home. How about our friend Nancy? Who does Nancy often help? What chores does Nancy help with? What do you think of Nancy? And why?

在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教师通过图片和头脑风暴活动激活学生已有认知使学生做好学习准备。教师立足教材,通过由浅入深的多层次问题,帮助学生梳理和学习教材语篇,聚焦主题,进行初步的主题意义探究,也为补充绘本的学习做好铺垫。

2.补充绘本,深化主题

绘本与教材融合的方法主要是主题衔接、内容结合。基于对教材语篇主题意义的探究,本课采用绘本嵌入教材语篇的融合方式,帮助学生内化所学语言,迁移运用所学,深化语篇主题。

(1)关联主题,引入补充绘本

学习教材语篇后,学生总结语篇主题——Nancy是家务劳动好帮手。接着,教师告诉学生将继续学习另外一个小帮手Emma的故事,由此从教材语篇内容自然过渡到绘本。教师先引导学生观察绘本封面,并提问:Why is Emma a good helper? How can she help with chores? 之后学生分组讨论,给出如下回答:Maybe she helps her parents cook dinner. Maybe she helps her parents set the table ...

关联教材与绘本主题促使学生将教材语篇知识运用到绘本学习中,使内容紧密衔接、主题巧妙融合。

(2)理解绘本,内化和丰富语言

在绘本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绘本的图片信息,指导学生进行整体学习。教师先提出问题:Why is Emma a good helper? 学生四人一组,每组一套绘本图片,小组成员每人抽取两张图片,观察图片信息并借助教师提供的语言支架(I think Emma is a good helper, because she helps ...)在组内交流。之后,教师播放绘本录音,学生根据对故事的理解将图片排序。学生初步了解绘本的过程是借助绘本图片信息生生共建和探究的过程,而教材语篇的学习则为学生合作和交流提供了语言支持。 

初次了解绘本内容后,教师把写有绘本文字信息的卡片分发给各小组,小组成员每人抽取两张进行阅读,而后完成图文匹配任务。随后学生通过听绘本录音,进行核对,并构建完整的绘本。在师生共建绘本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整合运用教材语篇语言和内容。教师提出问题:What chores does Emma help her family to do? 学生再次阅读绘本,加深对绘本的记忆和理解。学习过程始终围绕问题“Why is Emma a good helper?”展开。

(3)深挖绘本,丰富情感体验

绘本具有丰富的情感内容,但很多时候没有通过图片勾勒出来或者没有通过文字描绘出来,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在不断感知、探究绘本语言与图片的同时,深入挖掘绘本中的情感因素(陈阳,2021)。本课教学中,教师抓住绘本丰富的图画信息,借助对话留白,引导学生想象在家务劳动过程中Emma与父母对话的场景。教师提问: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 What will Mom/Dad say?学生回答如下:  

S1: Emma, you help me a lot. You are a good girl. You are very helpful. Thank you for helping me dry the clothes ...

S2: Thank you, my darling. You are a good helper.

...   

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对单元主题意义进行探究和思考。教师提出了如下问题:What can you learn from the book/Emma? What do you think of Emma and Emma's family? 学生对主人公Emma的评价如下:When Emma sees her parents do chores, she always does the things she can do. She is a good helper. I should help my mom do more chores.在学生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借助板书引导学生回忆教材语篇中Nancy的人物特点,丰富对人物的评价,渗透承担家务劳动的责任意识。

在绘本学习的不同阶段,教师联系学生的生活,设计多样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内化主题词汇、丰富语言表达和加强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探究所学语篇的主题意义,感受做家务带来的温馨、快乐以及做好家务的成就感,使学生对单元主题有了更深的感悟和思考,深化了对主题的理解。

3. 整合语篇,升华主题

教材语篇学习为绘本拓展学习提供支持,嵌入的补充绘本又是对教材语篇主题意义的深化。学习教材语篇和绘本内容之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基于主题意义探究,将教材内容和绘本内容有效融合,将语篇情境迁移到自己的生活情境,在促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发展的同时升华主题。

(1)结合语篇主题,进行自我反思

学生阅读完教材语篇和绘本后,教师总结如下:Nancy and Emma always help their family do lots of chores and they are really good helpers.并延续情境提问:Are you a good helper? Why or why not? 引发学生从语篇联系到自身,使其展开思考和自省。学生反思自己做家务的实际情况并进行真实表达。之后,教师针对学生的不同表达进行差异化追问:What chores do you often help to do? When do you do chores? What chores do you want to help your parents do? 学生联系自身实际运用所学内容进行真实交流。例如

S1: I think I am a good helper, too. When my grandma washes clothes in the bathroom, I often help her change water and hang clothes. When my mom cleans the room, I often help her sweep the floor and take out the garbage.

S2: I am sorry. I think I am not a good helper. But I want to be a good helper. When my mom cooks dinner in the kitchen, I want to help her cut vegetables and wash dishes.

(2)关联真实生活,综合实践运用

将绘本知识和已有知识进行重组整合,使语言运用能力得到提升,使思维能力得到发展(陈阳,2021)。本节课中,教师将教材语篇与绘本内容整合,迁移到学生生活实际,在真实情境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教师播放学生实际生活中做家务劳动的视频,并对学生说:Nancy is a good helper. Emma is a good helper. Actually, in our class, there are some good helpers too. Here comes Joslin.教师引领学生走进真实的生活场景,感受家务劳动带来的乐趣以及对成长的意义;随后,出示Joslin做家务的“爱心卡”,为学生综合运用语言提供语言支持。“爱心卡”的内容为:When my mom/dad works in the _______, she/he _______ and _______. I often help her/him _______ and ______. I think ______. I feel _______.

学生独自完成填写任务后,进行“爱心卡分享”的活动。在分享过程中,小组成员认真聆听,并互相评价。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评价的语言为:Is she/he a good helper? Why? What can you learn from her/him? 学生进行真实评价,如:She/He is a good helper because ... 此外,家务劳动的主阵地是家庭,家长参与本单元的学习和评价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家务“爱心卡”的背面设计了家长反馈的任务,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让家长参与到孩子的学习中来,促使学生热爱家务劳动并付诸行动。

此环节教学中,教师整合绘本和教材语篇内容,引导学生对教材人物Nancy和绘本人物Emma进行评价,并反思自己是否是好的家务帮手。另外,将教材和绘本情境迁移到学生真实的生活中,促进学生进行真实的语言表达,在主题情境中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在“爱心卡”的活动中,家长的反馈与参与能使学习内容更加真实。

三、绘本与教材语篇融合的实践反思

基于单元主题的绘本与教材语篇融合的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入探究单元主题意义,提升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还能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素养。绘本与教材语篇的融合,需要教师结合教材内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选取合适的绘本,设计合理的活动。

1. 确定绘本与教材语篇融合的切入点

教师应立足单元主题和单元整体架构,科学、规范且详实地分析教材文本,确定单课时的子主题,并基于教材语篇,借助补充绘本,深化主题,最后迁移生活情境,升华主题。

本节课基于教材,从教材语篇人物Nancy自然过渡到绘本人物Emma,借助核心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继续阅读和探究的欲望,并指导学生围绕以下三个问题进行表达:Why is she a good helper? What do you think of her? If you were Emma (Nancy), what would you do?

2.合理分配教材与绘本所占比例

只有把握好时间分配与语言聚焦问题,教材与绘本融合的教学才能发挥其重要作用,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本节课中,教材语篇对于任教班级的学生来说相对简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关键问题,引导学生快速梳理、复习家务劳动内容,直接聚焦语篇主题意义。快速处理教材内容是为了有更多时间融合绘本,深入挖掘绘本中所蕴含的深层意义。

当然,教材与绘本所占课时的分配没有固定比例,需要教师深入解读教材内容和绘本内容,根据学生情况适当调整。

3.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迁移主题情境

绘本与教材语篇的融合教学,需要整合绘本与教材的主题情境,并将主题情境迁移到学生的真实生活中,使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对主题意义的探究,真实表达自己对主题的所感、所想,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本节课在阅读完教材和绘本语篇后,总结与提炼两个语篇的主题,即主人公Nancy和Emma都是家务劳动小帮手,并通过问题“Are you a good helper?”联系学生生活进行主题情境迁移,同时播放班内一名学生帮忙做家务的视频,使语篇主题情境真实化。学生在贴近自己生活实际的情境中填写“爱心卡”并基于填写的内容进行“帮忙做家务”的主题交流,实现语言的真实表达和情感渗透。

总之,基于单元主题的绘本与教材语篇融合的教学,需要立足教材深入解读单元内容,并确定主题,找到与之相匹配的绘本进行有效巩固、拓展和延伸, 发挥教材和绘本双重育人功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

参考文献

北美英才教育机构. 2015. 双线英语(二年级上册) [M].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陈阳. 2021. 在绘本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J]. 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11):31-35.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 2012.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 解读[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钱小芳、但清瑶. 2021. 小学英语教材与绘本融合教学的方式与实施途径[J]. 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10):1-5.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3. 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一年级起点) 五年级上册 [T].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王蔷、敖娜仁图雅、罗少茜、陈则航、马欣. 2017. 小学英语分级阅读教学:意义、内涵与途径[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张金秀. 2019. 主题意义探究引领下的中学英语单元教学策略[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7):1-6.

————————————

注:本文涉及的绘本文本可从以下网址浏览:https://flts.bnu.edu.cn/node/15048。

本文作者:

北京教育学院外语系   郄利芹
北京市海淀区第二实验小学   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