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北京师范大学主办,ISSN:1002-6541/CN11-1318/G4

(中学篇)2022年第06期:德育视角下的英语教学设计探究(北京:陈祥梅、苗兴伟)

【摘  要】英语学习活动观强调学习内容要围绕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及迁移创新等一系列相互关联、往复循环的活动展开。将德育按照上述三个层面展开,不仅可以融德育于英语教学,而且可以引导学生在参与活动中理解、内化并践行文本所承载的价值观。本文运用英语学习活动观,结合评价理论,提出英语教学中德育的实现路径,并结合案例论证了这一路径的有效性,旨在探讨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有效地落实德育。

【关键词】德育;英语教学;英语学习活动观;评价理论

 

一、引言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应坚持德育为先,提升智育水平,加强体育、美育,落实劳动教育(教育部,2022)。中小学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教育部,2017)。德育,即道德教育,它是对学生的一种价值教育(檀传宝,2006)。初中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开展道德教育举足轻重。《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 (教育部, 2017)指出“中小学德育应以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为主要内容”。就外语课而言,还应注重利用语言学习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增进学生的国际理解,引导学生了解并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教育部,2017)。

落实德育的途径有很多,如设计相关课程、编写相关教材、建立组织和学习中心等(张德禄,2019)。其中,学科课程中的德育指充分挖掘渗透于各门学科课程中的德育资源,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一种方式(教育部,2017)。不同的学科应根据本学科特点进行道德教育。外语教学涉及中西方文化的比较和文明互鉴,在外语教学中开展德育十分必要。

二、 英语教学中德育的实现方式研究

外语教学中的德育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开展。Shaaban (2005)提出的外语教学德育框架包括价值观内容、语言技能、教学理念、课堂活动、教学资源、教学成果与成果评估。此框架为英语课堂开展德育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但它并未提供德育的具体步骤和方法,对课堂的实际指导意义有限。

为更好地在外语课堂中落实德育,国内学者多将新伦敦学派(New London Group, 1996)提出的多元读写能力培养模式与道德教育相结合。此模式有四个主要组成部分,即实景实践、明确指导、批评框定以及转化实践,它强调在一定的情景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建构意义并进行批判性思考,进而在新的情景下运用所学,达到实践运用的教学目标。这是一个从理解到内化再到应用的过程,将此框架运用于德育可以让学生充分理解、体验进而认同并践行语篇中所传达的价值观。

张德禄(2019)在探究外语专业教学中的德育时,运用这一模式并结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教—学循环圈(UNESCO, 2002)和评价理论(Martin & White, 2005),设计出了一个评价型品德教育教学模式。在此模式下,品德教育通过评价的三个渠道,即对学习内容的评价、对个体行为的评价和对活动的评价,渗透在概念层、经历层、分析层以及应用层的教学活动中。在这四个层面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在概念层理解文本价值观,在经历层根据道德标准选择合适的行动,在分析层进行思辨并辨别是非,在应用层选择正确的立场和态度来处理不同的情况。其中,评价可以发生在任一层面:在涉及对人和事物的态度、立场以及自我情感的表达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评价,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一定的品德行为时,教师要对个体行为进行评价,如对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表现出的互帮互助进行肯定;而在思辨分析阶段,教师应引导学生对活动进行评价,如对相关人和事物的态度等进行讨论。此框架为外语教学中开展品德教育提供了一个较为全面的教学模式。

冯德正(2015)结合系统功能语言学及新伦敦学派的读写理论,探讨了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利用多模态资源实施人文道德教育,进而让学生理解、认同并践行正面价值观。根据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层次理论和选择系统(Halliday, 1994),价值观由语境中的语篇语义选择实现,而语篇语义又是通过选择特定的词汇语法和多模态资源实现的。因此,通过多模态分析,教师可以分析出多模态语篇中正面价值观是如何建构的,这为设计德育相关的教学活动打好了基础。而多元读写理论(New London Group, 1996)通过实景实践、明确指导、批评框定、转化实践四个步骤,为设计道德教育提供了更为具体的方法,也促进了学生对于课堂中价值观的理解、认同及践行。

由此可见,已有研究在探讨德育在英语教学中的实施路径时主要呈现以下特点:(1)将道德教育融入英语课堂教学,重视从心灵深处使学生信服,而非一味地灌输、强制和说教。(2)将已有的较为成熟的英语教学框架运用到德育中,如将新伦敦学派的读写理论(New London Group, 1996)融于德育,注重学生对于道德观念的理解、认同及践行。(3)在新伦敦学派读写理论基础之上,结合其他理论展开德育,如利用评价来渗透品德教育(张德禄,2019)或借助系统功能语言学来挖掘文本中的价值观(冯德正,2015)。

然而,很多一线教师并不熟知新伦敦学派的读写能力培养模式及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层次理论和选择系统,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很少会去参考这些理论,因而在将德育融入其中时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开展德育时应考虑其在一线教学中的实用性。

英语学习活动观强调教学活动的设计应按照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及迁移创新三个层面递进,同样注重学生的理解、体验、内化及应用。考虑到一线教师熟悉英语学习活动观,大部分教师也将其作为日常教学设计的参考。因此,本文尝试将道德教育融入英语学习活动观,探究适合我国基础英语教育阶段的德育实现路径。另外,鉴于评价是进行品德教育的主要环节和手段(张德禄,2019),本研究将评价理论渗透到这三个层面的教学活动中。下面将介绍英语学习活动观和评价理论,以及如何将二者相结合,进而在英语教学中有效地开展德育。

三、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德育实现路径

1.英语学习活动观

英语学习活动观强调,英语课程内容由主题、语篇、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六个要素构成。六个要素紧密关联,构成英语学习内容。其中,主题为语言学习和课程育人提供语境范畴;语篇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文体素材;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紧密相连,不可分割;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者理解和表达能力的主要途径(教育部,2022)。

围绕这些要素,教学活动要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这三个层面展开(教育部,2022)。学生围绕主题,通过学习理解类活动,获取和梳理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建立知识间的关联;通过应用实践类活动,在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逐步内化所学语言和文化知识;通过迁移创新类活动,尝试在新的情境中运用所学,解决真实生活中的真问题(王蔷,2022)。

六要素整合的英语学习活动观强调学生基于已有知识,在主题意义的引领下,围绕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参与不同层次的活动,运用学习策略,学习语言知识,发展语言技能,理解文化内涵,同时提升思维品质和价值判断力(王蔷等,2021)。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将所梳理和内化的内容运用于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

2.评价理论

评价是进行品德教育的主要环节和手段(张德禄, 2019)。 本文将采用Martin & White (2005) 的评价理论来探讨外语教学中的道德教育。“评价理论是关于评价的,即语篇中所协商的各种态度、所涉及的情感的强度以及表明价值和联盟读者的各种方式”(Martin & Rose, 2003)。 Martin & White (2005) 将评价分为态度(attitude)、级差(graduation) 和介入(engagement) 三大维度。 其中,态度是评价的核心,也是本研究中借鉴的部分。态度包括情感(affect)、判断(judgment) 和鉴赏(appreciation)。 情感是对感情的表达,包括正向和负向的情感; 判断是对行为者行为的判断,包括羡慕、称赞、批评、谴责等; 鉴赏是对自然现象和事物的评价,如美丽、丑陋等。 这三个范畴包括了对不同方面的评价,即对自己的情感、人的行为与事物价值的评价。 由以上分析可得,态度系统是对人品或物值的评价;其中,情感系统和裁决系统即判断系统是评价人品的资源,情感系统和鉴赏系统是评价物值的资源(王振华、马玉蕾, 2007)。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运用评价理论中的态度系统,分析出语篇中各方对某一事物或行为的态度、立场以及作者想要与读者建立的人际意义,帮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语篇中想要传达的价值观,实现德育目的。

3. 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德育实现路径

本文整合英语学习活动观(教育部,2022)以及评价理论(Martin & White, 2005),提出英语教学中的德育实现路径:

核心内容仍然是英语学习的六要素,表明德育的开展并不影响正常的英语教学活动,渗透德育的课堂仍然以语篇为载体,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提升学生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文化意识、思维品质以及学习能力。基于此,教师通过设计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这一系列层层递进的活动展开教学。其中,学习理解类活动涉及获取和梳理文本中承载的价值观;应用实践类活动涉及在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逐步内化并认同这一价值观,促进学中用、用中学;迁移创新类活动指在新情境中践行这一道德观念,解决真实生活中的真问题,达到学用结合的目的。而评价可以发生在任何一层活动中,评价的对象要根据学习内容及学习活动确定,可以是情感的表达、对人的评价或对事物的鉴赏。

四、德育视角下的英语课堂教学活动实践

1.德育目标的确立

上文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教育部,2022)和评价理论(Martin & White, 2005)提出了英语教学中德育的实现路径,本节将结合案例论证这一路径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以外研版《英语》八年级上册模块五Lao She Teahouse为例,本模块有三个单元,预计用两个课时完成新课,即第一、二单元的教学。需要注意的是,本套书中,“模块”和“单元”实际对应的是“单元”和“课时”。

模块的德育活动应指向模块德育目标,因此确立模块德育目标是德育的起点。模块五的主题为老舍茶馆,第一单元“I Wanted to See the Beijing Opera.”主要以对话的形式呈现,主人公以老舍茶馆为背景,讨论了国粹京剧,并表达了对京剧的喜爱之情。第二单元“It Describes the Changes in Chinese Society.”是一篇说明文,作者通过介绍《茶馆》、老舍生平及茶馆内的活动,展示了以老舍茶馆为代表的老北京文化,传达出对于传统文化的认同和赞赏。第三单元聚焦语言层面的训练,旨在促进学生对于模块目标语言的理解。通过文本解读并参考教师用书等教学资料确定本模块的德育目标,即通过介绍京剧和老舍茶馆促进学生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增强其文化自信,建立民族自豪感。

2.德育视角下的教学设计

现结合模块五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基于上文提出的德育实现路径,从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及迁移创新三个层面探究如何通过评价来促进学生理解、认同及践行本模块的德育目标,通过学习对话人物关于京剧的讨论,增进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增强文化自信。

(1)学习理解类活动

学习理解类活动强调学生获取和梳理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就德育教学而言,涉及学生获取、梳理语篇中的德育元素。

在听后环节中,学生在了解对话内容的基础上,基于以下表格中的三个维度,利用评价理论回溯原文,找出贝蒂对于京剧的态度。

模块五第一单元的对话中贝蒂对于京剧的态度

Betty's affect towards

the Beijing Opera

I wanted to see ...

It was difficult to ..., but ...

We only planned to ... but ...

I hope to ...

Betty's judgement of the

performers

excellent

Betty's appreciation

of the Beijing Opera

great, interesting, main

 

上表中有三个维度,表格第一行涉及情感,即情感的表达。对话中有四处表达可以表明贝蒂对于京剧的态度,分别是“I wanted to see the Beijing Opera ...”“..., but the actors and actresses were excellent”“... but in the end, we stayed for three hours.”“I hope to understand more next time.”。表格第二行是判断,是说话人对于京剧表演者的评价,贝蒂用excellent表达对表演者的认可(But the actors and actresses were excellent.)。表格第三行是鉴赏,指对事情发表看法和评价,对话中用great、interesting和main (It was great!/... it was interesting — that's the main thing.)说明了老舍茶馆及京剧的魅力。学生基于表格,回归文本,梳理出文本中的评价性语言,体会贝蒂对于京剧的喜爱之情,增进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增强了文化自信。

(2)应用实践类活动

应用实践类活动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逐步内化所学语言和文化知识,同时加深对所学语言形式和文化意义的理解。就德育教学而言,应用实践类活动涉及学生体验、认同文本中的德育观念。

在学习理解层面,学生通过分析文本得出了贝蒂对于京剧的喜爱之情,初步体会到了京剧在国际社会中广受欢迎,由此激发作为中国人的自豪之情。教师要通过应用实践类活动引导学生认同这种观念,这类活动包括对于相关人和事物的态度、情感和立场的讨论,或者辩论。对评价的分析可以使学生在情感上积极投入,从而去阐释和认知这些文化事实(李战子, 2004)。教师通过问题“As a foreigner, why does Betty like the Beijing Opera so much?”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评价,学生给出了以下原因:京剧是优秀的文化,演员技艺精湛,演员服装特别,京剧融历史于一体,中国经济发展助力文化腾飞等。这些原因涉及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层面,学生在分析原因的过程中进行了深入思考,加深了对于传统文化的认同,坚定了文化自信

(3)迁移创新类活动

迁移创新类活动引导学生在新的情境和新的任务中运用所学和所知,解决真实生活中的真问题。就德育教学而言,涉及在新情境中践行文本中蕴含的德育观念。

在应用实践层面,学生通过分析、评价京剧在外国人中很受欢迎这一问题,加深了对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坚定了文化自信。在迁移创新层面,教师应设置新的情境,让学生在新情境下主动践行这一观念。

在本节课中,教师引导学生制作介绍京剧的视频博客,并将其发布到互联网上,视频内容包括自己对于京剧的认识、京剧受欢迎的原因以及如何从自身出发让更多人熟知京剧。在制作视频的过程中,学生一方面整合了本节课的知识,在思考如何从自身出发宣传京剧的过程中加深了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另一方面用自身的实际行动践行了这一认识。

综上所述,将德育与英语学习活动观相结合,即将德育融入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三个层面,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理解、认同并践行文本中的道德观念,此过程不仅不会干涉正常的外语教学活动,还会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此外,在互动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回答所做的评价也渗透了德育,这种评价包括肯定和强化。例如,在学生分析京剧受欢迎的原因时,教师用到了“You are right.”“Excellent!”“Great!” “Exactly.”“Good point!”等评价性语言来肯定学生的回答,并强化学生对于这一问题的认识,即我们应热爱中国传统优秀文化。除了整体性反馈外,教师还给予具体性的反馈,如解释学生的回答并板书关键词,这既肯定了学生的回答,也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在增强师生文化自信的同时,激发学生主动传播中国文化的热情,引导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另外,教师采取了有效的教学形式,如小组合作、对话等(Shaaban, 2005),对学生在合作与对话中表现出来的互帮互助、善于倾听、独立思考等品质也给予了肯定。

五、结语

道德教育是英语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德育不能靠教师强行灌输和一味讲解,需要教师将其有机地融入学习活动中,引导学生从理解某一价值观到认同这一价值观再到践行这一价值观。因此,本文借鉴英语学习活动观中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的活动展开方式,并结合评价理论将道德教育有机地融入教学,以提高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教学效率,发挥其教学价值。

————————————

参考文献

Halliday, M. A. K. 1994.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M]. London: Arnold.

Martin, J. R. & Rose, D. 2003. Working with Discourse [M]. London & New York: Continuum.

Martin, J. R. & White, P. 2005. The Language of Evaluation: Appraisal in English [M]. Palgrave: Macmillan.

New London Group. 1996. A pedagogy of multiliteracies: Designing social futures [J]. 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 66(1): 60-93.

Shaaban, K. 2005. A proposed framework for incorporating moral education into the ESL/EFL classroom [J]. Language, Culture and Curriculum, 18(2): 201-217.

UNESCO. 2002. Learning to Be. —A Holistic and Integrated Approach to Values Education for Human Development [M]. Thailand: UNESCO Asia and Pacific Regional Bureau for Education.

冯德正. 2015. 英语教学中的人文道德教育正面价值观的多模态语篇建构[J]. 外语界,(5):27-34.

教育部. 2017.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教基[2017] 8号)[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教育部. 2022.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李战子. 2004. 评价理论:在话语分析中的应用和问题[J]. 外语研究,(5):1-6.

檀传宝. 2006. 道德教育的边界——道德教育与相关概念的关系[J]. 中国德育,(11):5-8.

王蔷. 2022. 全面和准确把握英语课程内容是落实课程目标的前提[J]. 英语学习(教师版),(4):18-33.

王蔷、钱小芳、吴昊. 2021. 指向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英语学习活动观——内涵、架构、优势、学理基础及实践初效[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7):1-6.

王振华、马玉蕾. 2007. 评价理论:魅力与困惑[J]. 外语教学,(6):19-23.

张德禄. 2019. 外语教学中的评价与品德教育[J]. 英语研究,(1):12-22.

————————————

注:文中涉及的教学内容可从以下网址浏览:https://flts.bnu.edu.cn/node/15061。

 

本文作者:北京市三帆中学   陈祥梅
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苗兴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