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写作既具有知识形态特点,又具有学习手段特征,对学生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的发展有着独特作用(关世民,2008)。换言之,写作既是英语教学的目的,又是英语学习的手段。当前,“读前—读中—读后”模式(即Pre-reading—While-reading—Post-reading)是教师组织阅读教学的常见形式(王笃勤,2012)。在读后阶段,教师可以通过写作活动,巩固学生对课文主题内容与语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生根据写作目的和要求,迁移运用课文中的话题信息和语言信息,实现对知识的深度加工和灵活使用。读后写作活动的设计既要考虑写作任务设计的一般性规定,又须确保其与前期阅读活动形成密切的关联。然而,教学实践中却普遍存在写作活动与课文阅读相互割裂的现象:学生要么无需阅读课文便能进行写作,要么无法通过写作深化对课文信息的理解与运用。本文对比分析了一次同题异构教研活动中两个读后写作案例,提出了读后阶段写作活动设计的基本原则与可行策略。
      
摘要
写作是阅读教学读后活动的常用形式。读后阶段写作活动的设计既需要考虑写作任务设计的一般性要求,又要兼顾其与前期阅读活动的有机关联,任务设计的基本原则至少包括两个方面,即创设适切的写作任务情境,建立写作与阅读的协同。教师可以基于课文语境或师生生活事件,建构适切的写作情境以驱动学生积极表达,通过明确写作要求、建构示范文本等策略,有效引导学生在写作活动中运用所读,拓展认识,建构新知。
      
| 关键词语 | 
       读后阶段;写作活动;写作任务;任务设计                                                                                                                                                                                                                         
           | 
            商品介质 | 
             电子刊 
      
 | 
          
| 商品年份 | 
             2021 
      
 | 
            商品月期 | 
             第五期 
      
 | 
          
| 商品代号 | 
             21EH6 
      
 | 
            起止页码 | 
             38-42 
      
 | 
          
| 读者对象 | 
             中学篇电子刊 
      
 | 
            作者 | 
             潘正凯                                             
      
 | 
          
| 商品价格 | 
             2.5 
      
元 | 
            作者单位 | 
             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