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交际的核心在于获取话语意义,当话语意义无法由语言文字单独呈现时,非语言因素就在交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为了达到最佳交际效果,人们往往会运用两种或多种表达形式同时进行交流。这种“运用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觉,通过语言、图片、声音、动作等多种手段和符号资源进行交际的现象”就是多模态话语(张德禄,2009)。
除了人际交往逐渐多模态化之外,“现代语篇也将多模态性作为其基本特征”(王惠萍,2010)。尤其是近年来,《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教师和教材编写者在选择语篇时,应尽量涵盖实际生活中各种类型的语篇,包括多模态语篇”(教育部,2018)的要求。这促使教材融合多种模态资源,教材语篇也成为最能反应多模态趋势的语篇之一。部分学者探究了多模态资源在外语教材中的作用。例如,Chen(2010)分析了18套中国中小学英语教材,发现教材中图像、对话框等多模态资源有助于语篇意义的建构。程晓堂、丛琳(2020)则以视觉语法理论为基础,将图像在英语教材中的功能分为装饰版面、促进理解和提供学习内容三大类,并认为后两者能补充语篇意义。上述研究均表明,外语教材中的多模态资源能在一定程度上传递语篇主题,促进意义建构。
主题意义的探究是英语教学的核心任务(教育部,2018)。英语教材在组织单元结构、设计教学活动、选择教学语篇时都服务于单元主题意义的表达。然而,对于教材中多模态资源的选择、设计和使用到底如何促进单元主题意义传递,相关研究尚不充分。本文以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2019年版)必修一第五单元为例,基于多模态视角,从主题引入、探究和升华三方面,讨论教材如何利用多模态话语建构单元主题意义,并就如何有效利用语篇的多模态性促进单元主题教学提出思考与建议。
除了人际交往逐渐多模态化之外,“现代语篇也将多模态性作为其基本特征”(王惠萍,2010)。尤其是近年来,《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教师和教材编写者在选择语篇时,应尽量涵盖实际生活中各种类型的语篇,包括多模态语篇”(教育部,2018)的要求。这促使教材融合多种模态资源,教材语篇也成为最能反应多模态趋势的语篇之一。部分学者探究了多模态资源在外语教材中的作用。例如,Chen(2010)分析了18套中国中小学英语教材,发现教材中图像、对话框等多模态资源有助于语篇意义的建构。程晓堂、丛琳(2020)则以视觉语法理论为基础,将图像在英语教材中的功能分为装饰版面、促进理解和提供学习内容三大类,并认为后两者能补充语篇意义。上述研究均表明,外语教材中的多模态资源能在一定程度上传递语篇主题,促进意义建构。
主题意义的探究是英语教学的核心任务(教育部,2018)。英语教材在组织单元结构、设计教学活动、选择教学语篇时都服务于单元主题意义的表达。然而,对于教材中多模态资源的选择、设计和使用到底如何促进单元主题意义传递,相关研究尚不充分。本文以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2019年版)必修一第五单元为例,基于多模态视角,从主题引入、探究和升华三方面,讨论教材如何利用多模态话语建构单元主题意义,并就如何有效利用语篇的多模态性促进单元主题教学提出思考与建议。
摘要
多模态性是现代语篇的基本特征。《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要求教材编写者在选择语篇时顺应语篇多模态发展趋势,通过有效选材,培养学生看(viewing)的能力,多角度认知语篇意义和单元主题。然而,有关单元主题意义建构的多模态分析研究尚不充分。本文从主题引入、探究和升华三方面,分析了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2019年版)如何利用多模态话语建构单元主题意义。
关键词语 |
单元主题;主题意义;多模态语篇;教材分析
|
商品介质 |
电子刊
|
商品年份 |
2021
|
商品月期 |
第六期
|
商品代号 |
21FC2
|
起止页码 |
13-19
|
读者对象 |
中学篇电子刊
|
作者 |
郑佳、杨孝融
|
商品价格 |
3.5
元 |
作者单位 |
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