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教师对阅读文本的解读通常分为浅层解读和深层解读。浅层解读是对文本的简单信息归纳和语言理解,而深层解读是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对文本架构、编排意图的科学分析,对作者遣词造句背后原因的深层思考,对文本真实创作目的的理性透视。部分教师只注重对文本的浅层解读,解读过程主要聚焦对生词的讲授、语言知识的讲解、复杂句式的分析,导致教学中思维发展、文化浸润和价值引领的缺失。
教师解读文本的角度和深度直接影响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这就要求教师深入研读语篇,形成深刻、独特的见解(周丽萍,2019)。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是否充分、透彻,取决于教师设计问题和活动质量的高低,但归根到底取决于教师对文本解读的宽度、深度和高度。教师对文本解读的宽度决定了学生信息获取的广度,对文本解读的深度决定了学生思维发展的力度,对文本解读的高度决定了学生精神生长的自由度。
同课异构一般是指不同教师教学同一教学内容的情形。不同的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环节的安排、教学活动的设计及教学策略的运用等方面往往会有所不同(温爱英,2013)。课堂实施过程和效果是教师文本解读能力的一面镜子,而同课异构的对比更能反映教师文本解读视角的不同和文本解读能力的差异。教师应深度比较、分析和审思同课异构课文本解读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在思考和实践中实现个人文本解读能力的提升。
教师解读文本的角度和深度直接影响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这就要求教师深入研读语篇,形成深刻、独特的见解(周丽萍,2019)。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是否充分、透彻,取决于教师设计问题和活动质量的高低,但归根到底取决于教师对文本解读的宽度、深度和高度。教师对文本解读的宽度决定了学生信息获取的广度,对文本解读的深度决定了学生思维发展的力度,对文本解读的高度决定了学生精神生长的自由度。
同课异构一般是指不同教师教学同一教学内容的情形。不同的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环节的安排、教学活动的设计及教学策略的运用等方面往往会有所不同(温爱英,2013)。课堂实施过程和效果是教师文本解读能力的一面镜子,而同课异构的对比更能反映教师文本解读视角的不同和文本解读能力的差异。教师应深度比较、分析和审思同课异构课文本解读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在思考和实践中实现个人文本解读能力的提升。
摘要
文本解读能力是教师的必备素质和关键能力,它决定学生的能力提升,影响学生的思维发展,左右学生的价值培养。同课异构课的比较和反思为剖析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提供了良好视角。本文将结合两节同课异构课实例,详细剖析如何提高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
关键词语 |
阅读教学;同课异构;文本解读
|
商品介质 |
电子刊
|
商品年份 |
2021
|
商品月期 |
第八期
|
商品代号 |
21HC4
|
起止页码 |
13-17
|
读者对象 |
中学篇电子刊
|
作者 |
黄宏震
|
商品价格 |
2.5
元 |
作者单位 |
江苏省如皋市实验初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