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随着高中各学科课程标准修订版的颁布,深度学习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深度学习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途径(郑葳、刘月霞,2018)。何玲、黎加厚(2005,转引自张晓玲、殷刚魁,2018)指出,深度学习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者能够批判地学习新思想和事实,并将它们融入已有的认知结构中,能够在众多思想间进行联系,并能够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做出决策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深度学习能力的形成与学习者积极运用和主动调适深度学习策略分不开,因为“发展学生运用学习策略的能力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主要途径,是教学的重要内容”(教育部,2018)。
Jensen & Nickelsen(2010)提出了七种深度学习策略,并命名为“深度学习路线”(Deeper Learning Cycle,简称DELC)。这七种策略包括:设计标准与课程、预评估、营造积极的学习文化、预备与激活先期知识、 获取新知识、深度加工知识和评价学生的学习。设计标准与课程是指教师在课程标准的框架下明确教学单元和目标;预评估则是在学习新内容前,收集学习信息,对学生的先期知识进行深入了解;营造积极的学习文化需要教师注重安全学习氛围的营造,更要通过小组构建和活动开展促进学生更深切的学习投入;预备与激活先期知识强调了学习新知前激活已有知识的重要性,需要教师设计预习任务,提问和讨论与主题相关的内容,帮助学生通过主动运用背景知识,更快地连通进入新知的网络。这四个步骤为深度学习做好准备。获取新知识和深度加工知识是实现深度学习的关键策略。在获取新知识时,教师要具有一个整体的、核心的概要,要具备组块的意识;深度加工知识则通过应用丰富的加工策略如思维导图、严密网状提问等促进学生巩固、转换和内化信息;评价学生的学习是教师根据评价标准,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反馈,评估学生对内容或技能是否达到全面和深刻的理解。深度学习路线完整地阐述了在教学单元中教师帮助学生实现深度学习的具体策略,确定了提升学生深度学习能力的整体框架。
通过分析文献不难发现,“高情感投入”“知识结构”“高阶思维”“关联迁移”“问题解决”和“评价反思”等成为深度学习的关键词。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创设积极的学习氛围,借助教材单元,通过单元整体教学,帮助学生掌握深度学习策略,促进学生有效把握单元主题思想和核心内容,注重建构知识网络,关联英语学习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加强学生的反思评价能力,从而提升其深度学习能力。
Jensen & Nickelsen(2010)提出了七种深度学习策略,并命名为“深度学习路线”(Deeper Learning Cycle,简称DELC)。这七种策略包括:设计标准与课程、预评估、营造积极的学习文化、预备与激活先期知识、 获取新知识、深度加工知识和评价学生的学习。设计标准与课程是指教师在课程标准的框架下明确教学单元和目标;预评估则是在学习新内容前,收集学习信息,对学生的先期知识进行深入了解;营造积极的学习文化需要教师注重安全学习氛围的营造,更要通过小组构建和活动开展促进学生更深切的学习投入;预备与激活先期知识强调了学习新知前激活已有知识的重要性,需要教师设计预习任务,提问和讨论与主题相关的内容,帮助学生通过主动运用背景知识,更快地连通进入新知的网络。这四个步骤为深度学习做好准备。获取新知识和深度加工知识是实现深度学习的关键策略。在获取新知识时,教师要具有一个整体的、核心的概要,要具备组块的意识;深度加工知识则通过应用丰富的加工策略如思维导图、严密网状提问等促进学生巩固、转换和内化信息;评价学生的学习是教师根据评价标准,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反馈,评估学生对内容或技能是否达到全面和深刻的理解。深度学习路线完整地阐述了在教学单元中教师帮助学生实现深度学习的具体策略,确定了提升学生深度学习能力的整体框架。
通过分析文献不难发现,“高情感投入”“知识结构”“高阶思维”“关联迁移”“问题解决”和“评价反思”等成为深度学习的关键词。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创设积极的学习氛围,借助教材单元,通过单元整体教学,帮助学生掌握深度学习策略,促进学生有效把握单元主题思想和核心内容,注重建构知识网络,关联英语学习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加强学生的反思评价能力,从而提升其深度学习能力。
摘要
发展深度学习能力是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本研究针对高中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高一学生对英语学习不适应、学习浅层化的问题,通过行动研究的方法探究了在单元整体教学框架下,如何提高深度学习意识,有效加强深度学习策略训练和反馈,增强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情感投入,提高学生的深度学习能力。
关键词语 |
深度学习;单元整体教学;行动研究
|
商品介质 |
电子刊
|
商品年份 |
2021
|
商品月期 |
第十期
|
商品代号 |
21JE8
|
起止页码 |
23-29
|
读者对象 |
中学篇电子刊
|
作者 |
曾燕文
|
商品价格 |
3.5
元 |
作者单位 |
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教育发展研究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