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北京师范大学主办,ISSN:1002-6541/CN11-1318/G4

(中学篇)2024年第04期目录内容

—— —— —— —— —— —— —— —— —— ——

[期刊年份]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4年

[期刊期别]第4期

[文章作者]鲁子问

[作者单位]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外语信息化工作委员会

[文章标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学英语教育的策略

[文章页码]01-06

[文章摘要]学生应具有准确理解、积极传承和自觉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和行为。本文详细阐述了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学英语教育实践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并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连接全人类的共同价值内涵,并以国际受众易接受的传播方式弘扬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进中外国家及民众间的相互理解,促进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与和谐共生。

[关 键 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英语教育;国际传播    

[文章背景]随着中学英语课程改革不断深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课程内容融入中学英语教育实践,已成为必然之举和广泛选择。近几年,笔者在相关团队的支持下,较为深入地开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小学英语教育实践的探索,初步形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小学英语教育实践的双传形态,即在中小学英语教育实践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学生从跨文化视角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发展基于全球文明视角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与能力(鲁子问,2023)。在中学英语教育实践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需要特别注重引导学生分析并发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以及基于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有效传播方式。本文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分析与基于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有效传播方式两方面,介绍中学英语教育实践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路径。

[文章代号]24DA1

[期刊网址]HTTPS://FLTS.BNU.EDU.CN/

—— —— —— —— —— —— —— —— —— ——

[期刊年份]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4年

[期刊期别]第4期

[文章作者]王文权、闫碧鸯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高级中学

[文章标题]真实性学习视域下英语教师应对课堂生成的比较研究

[文章页码]06-12

[文章摘要]课堂生成是教学环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如何应对课堂生成,对于落实新时代育人理念具有关键作用。针对当前英语教学中一些教师对课堂生成应对乏力的问题,本研究从真实性学习的视域出发,尝试通过定性分析和定量研究的方法,从回应比例和情绪应对、问题延伸和语言反馈、内容衔接处理和核心素养观照等维度,对比和探究英语教师在应对课堂生成方面的差异,进而发掘其本质原由并提出相关的建议和应对策略,以期为课堂变革和教师成长提供些许助益,促进教育教学向高质量发展。

[关 键 词]课堂生成;英语教学;真实性学习;核心素养    

[文章背景]课堂生成作为教学中的真实性语境资源,应是教师关切的育人生长点,也是课堂能否从传统的知识讲授转变为学生真正深度参与学习活动之关键。英语作为一门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语言学科,其学习过程是一种高度情境化和实践化的活动,充满了各种生成可能。然而,在现实教学中,受应试思维等因素的影响,充满生命灵动的课堂生成往往并未得到教师足够重视。真实的教育是面向人的,真实性学习必然依托真实情境。将课堂生成转化为真实性学习资源也是教师专业成长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本文从真实性学习的视角出发,比较英语教师在应对课堂生成时处理方式的差异,以期为课堂变革和教师成长提供些许助益。

[文章代号]24DB2

[期刊网址]HTTPS://FLTS.BNU.EDU.CN/

—— —— —— —— —— —— —— —— —— ——

[期刊年份]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4年

[期刊期别]第4期

[文章作者]吕华兵、何锋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教师发展中心

[文章标题]单元整体教学中融入表现性评价的研究

[文章页码]13-18

[文章摘要]本文阐述了如何围绕表现性评价的三个要素——评价目标、表现性任务以及评分规则的设计与实施,将表现性评价融入单元整体教学,以落实单元评价。教师应以评价目标引领教学目标的实现,以表现性任务促进深度学习的发生,以评分规则导引教与学的方向,从而推动“教—学—评”一体化实施,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

[关 键 词]单元整体教学;表现性评价;评价目标;表现性任务;评分规则    

[文章背景]《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标》)要求教师处理好评价与教学之间的关系,推动“教—学—评”一体化实施(教育部,2020)。教,指的是教师的教学设计,好的教学设计能促进学习的真正发生,并意味着将素养培养隐含在学习活动中;学,不能仅仅将语言作为静态的对象,而要将语言学习转变为语言实践活动;评,要力求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展现素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素养导向的评价(郭华、徐广华,2023)。在实际教学中,评价环节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程晓堂、谢诗语,2023)。许多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纸笔测试,注重对单元知识的考查,忽视对核心素养的评价,导致教与学在实施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控和反馈机制,指向核心素养的评价都流于形式,通常表现在以下几方面:评价目标主要集中于单元知识和语言技能的掌握情况,而忽视单元育人价值的核心目标;学习任务的设计不足以体现学生整体水平;评价规则泛化,缺乏可操作性的评价指标。教学评价对单元整体教学没有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程淑娟、张运桥,2023)。表现性评价是指教师让学生在真实或者模拟的生活情境中,运用先前所获得的知识解决某个新问题或创造某种东西,以考查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实践、问题解决、交流合作和批判性思考等多种复杂能力的发展现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师范教育司,2004,转引自周文叶,2014)。表现性评价可以测查表现性技能(如朗读、复述等),测查复杂的表现性任务(如写作、演讲等),最适用于学生“做”的任务、项目或学科(林荣凑,2023)。教师应将表现性评价融入高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中,以表现性评价的三个要素——评价目标、表现性任务以及评分规则的设计与实施为抓手,明晰评价目标指向,通过多种不同类型的表现性评价任务的综合运用构成表现性评价体系,从而落实单元评价。以评价来导向素养的培育,能让学习更加高效,发挥好评价任务以评促教、以评促学的功能。

[文章代号]24DC3

[期刊网址]HTTPS://FLTS.BNU.EDU.CN/

—— —— —— —— —— —— —— —— —— ——

[期刊年份]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4年

[期刊期别]第4期

[文章作者]曹恋

[作者单位]上海市中原中学

[文章标题]中学英语教师如何基于日常教学开展行动研究

[文章页码]19-24

[文章摘要]行动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在阐述行动研究内涵及必要性的基础上,结合课题“基于外刊阅读提升高中生英文阅读能力的实践研究”探讨了中学英语教师基于日常教学开展行动研究的策略,即反思现状,发现教学问题;开展调查,确定关键问题;研读文献,提出研究假设;基于假设,开展研究实践;梳理资料,反思研究成效;撰写报告,阐述研究过程。

[关 键 词]行动研究;中学英语教师;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型教师    

[文章背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要 “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质量,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文件《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将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列为面向教育现代化的十大战略任务之一。教师专业发展要求教师成为研究型教师,其最有效的发展途径之一是从事行动研究。《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标》)指出,“教师要在教学中把教学与研究有机结合起来,以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为出发点,不断审视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方法,特别是通过合作开展行动研究,有目的地改进教学,优化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教育部,2020)。然而,部分教师认为研究无益,缺乏研究意识;部分教师有研究意愿,但不知如何将研究与教学相结合。为此,本文结合具体课题探讨中学英语教师如何基于日常教学开展行动研究。

[文章代号]24DD4

[期刊网址]HTTPS://FLTS.BNU.EDU.CN/

—— —— —— —— —— —— —— —— —— ——

[期刊年份]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4年

[期刊期别]第4期

[文章作者]李祖祥、李亚香、齐铭

[作者单位]南通大学

[文章标题]日本现行《高中英语学习指导要领》述评

[文章页码]25-30

[文章摘要]2017年,日本文部科学省颁布了最新的高中英语学习指导要领,这是日本在全球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背景下颁布的新一轮英语课程改革的纲领性文件。《要领》表明,日本高中英语课程以学生为本,以学生资质与能力的全面养成为宗旨,内容强调全面性和综合性,学习方式强调独立、互动的深度学习,学习评价强调以目标为基准的多样化,实施策略重视学校与社会的协同。《要领》对我国的高中英语课程建设有多方面的启示。

[关 键 词]高中英语学习指导要领;课程改革;日本    

[文章背景]20世纪中叶以后,日本历次教育改革均以修订学习指导要领为先导。 2016年9月,日本文部科学省发布了《对下次学习指导要领修订的审议总结》(日本文部科学省, 2016),启动学习指导要领的全面修改,并于2017年3月31日颁布了最新的“幼儿园、小学和中学学习指导要领”(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 2017)。 该指导要领从六大问题出发,全面反映了本轮课程改革在培养目标、课程内容、教与学的方式、学习评价、学生发展指导以及实施条件等方面的要求,涵盖中小学所有学科,其中包括《高中学习指导要领(外国语篇·英语篇)》(以下简称《要领》)(李婷婷、王秀红, 2019)。《要领》是在各国英语教育改革的影响下,针对日本英语教育面临的挑战而颁布的,其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建议等方面有些优点值得研究和借鉴。

[文章代号]24DE5

[期刊网址]HTTPS://FLTS.BNU.EDU.CN/

—— —— —— —— —— —— —— —— —— ——

[期刊年份]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4年

[期刊期别]第4期

[文章作者]郑志恋、洪芷妍

[作者单位]浙江省金华市浙江师范大学

[文章标题]高中英语教材插图中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分析与意义阐释

[文章页码]31-36

[文章摘要]教材是由语言和非语言符号相整合的多模态产品。本研究以人教版与北师大版高中英语教材中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插图为研究对象,以视觉语法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要载体形式为分析框架。研究发现,两套教材插图全方位辐射六大传统文化载体。研究还通过视觉语法提出的再现、互动与构图三大意义建构方式挖掘插图中的传统文化元素,阐释各元素组合及其意义。

[关 键 词]教材插图;优秀传统文化;视觉语法;高中英语;教材分析    

[文章背景]在数字化教学背景下,教材已成为由语言和非语言符号相整合的多模态产品(张德禄、张淑杰,2010)。图像、声音、颜色等符号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的变化和符号模态的更迭下与语言符号共同成为表达意义的符号资源(李战子、范冰冰,2021),在内容与意义上共同服务于英语课程育人功能的实现。相比于教材中的语言符号,插图通过艺术手段、必要的结构安排展现传统文化视觉内容,以叙事丰盈的意象铺展来传递社会观念与价值共识(王梓睿、韩再超,2023)。插图以艺术手法产生的“能指”,即画面内容呈现的传统文化内容,与画面内容文化精神的“所指”(翟志峰,2020),即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人文精神和中华传统美德,应作为高中英语传统文化教学中师生挖掘、剖析、交流的有效资源。文章旨在探究教材插图中传统文化内容的主要载体形式,挖掘图像中传统文化元素的意义建构方式,阐释传统文化元素背后的深切意蕴,以深化青少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价值。

[文章代号]24DF6

[期刊网址]HTTPS://FLTS.BNU.EDU.CN/

—— —— —— —— —— —— —— —— —— ——

[期刊年份]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4年

[期刊期别]第4期

[文章作者]赵东亮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文章标题]比较方法在信息类文本主题意义解读中的应用探究

[文章页码]37-43

[文章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信息资源爆炸性增长,其内容也包罗万象,其中多数以信息类文本形式呈现。为了确保学生能够高效、精准地掌握此类文本中蕴含的概念、观念、机制或主题意义等,亟须引导他们运用有效的阅读策略。本文探讨了比较方法在信息类文本主题意义解读中的应用:通过预览和预测确定比较要点,利用信号词和图形组织器构建比较维度,提炼和整合比较内容获得意义理解,归纳与总结比较解读模式。

[关 键 词]信息类文本;比较;对比与对照结构;主题意义    

[文章背景]在信息爆炸且迭代加速的时代,大量信息类文本进入工作和生活,人们每日接触的85%以上的文本都是非故事类文本(Smith,2000,转引自王蔷, 2018),其中绝大多数是信息类文本。教育界也敏锐察觉到这个变化和趋势,表现在信息类文本不仅遍布物理、化学、地理等理科学科教材中,在语文、英语等语言学科的教材中也大幅度增加。这种改变也反映在课标中。2010年,美国《共同核心州立标准》中的《英语语言艺术标准》将信息类文本与文学类文本并重,并要求学生对信息类文本的阅读数量随着年级升高而增加(Common Core State Standards Initiative,2010)。鉴于学生生活和学习中接触的信息类文本数量日益增多,且是其毕业升学考试和未来职业生涯中接触的主要文本类型,同时掌握该文本类型“有利于促进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拓宽视野、培养批判性思维”(王蔷,2018),因而有必要充分研究此类文本的特点和有效的教学方式,以使学生快速、准确地把握文本内容,领悟意义,建构知识、情感、态度,做出价值判断。在我国,信息类文本是个较为新颖的词汇,学生对此也较为陌生,这表现在上海初中学生代表中国参加2009年PISA的测试成绩上——其信息类文本与文学类文本的得分差值在所有参与测试的国家中最大(张欣亮、童玲红,2014)。当下, 信息类文本的教学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教师并未深入解读文本内容,仅仅停留在表层信息上,这可能与其持有的信息类文本仅提供事实类信息的观念有关。二是对其重视程度与文学类文本相比相对不够,投入的研究不成比例,研究成果和教学实践相对不足;导致学生对该类文本信息的把握较为零散、无序,很难构成系统、完整、深入的认知,更无法基于文中的事实或现象等信息对所描述或阐述对象的机理、机制、意义、价值等产生较为深刻的认知,也无法举一反三迁移到对同类事物、现象的认知上。

[文章代号]24DG7

[期刊网址]HTTPS://FLTS.BNU.EDU.CN/

—— —— —— —— —— —— —— —— —— ——

[期刊年份]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4年

[期刊期别]第4期

[文章作者]丁帅

[作者单位]杭州师范大学附属未来科技城学校

[文章标题]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初中英语听说教学实践

[文章页码]43-48

[文章摘要]秉持英语学习活动观实施初中英语听说教学是落实核心素养的关键途径。本文以一节英语听说课为例,阐述了如何将英语学习活动观融入听说教学过程中,即通过体验主题情境,梳理文本脉络,促进听力语篇的学习理解;通过阐释听力内容,把握交际策略,强化听力语篇的应用实践;通过深化主题理解,创编表演对话,实现听力语篇的迁移创新,从而引导学生逐步将知识内化为能力,再转化为素养。

[关 键 词]听说教学;英语学习活动观;初中英语    

[文章背景]《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提出践行学思结合、用创为本的英语学习活动观,秉持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迁移中创新的学习理念,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学习语言、获取新知、探究意义、解决问题,确保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语言能力发展、思维品质提升、文化意识建构和学会学习的成长过程(教育部,2022)。英语学习活动观将语言、文化、思维三者紧密结合,成为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实施路径(王蔷等,2021)。听说课堂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课型,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平台。以英语学习活动观为指导开展听说教学是落实核心素养的关键途径。然而,当前的听说课堂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导入环节流于形式,看似生动有趣的引入实则与主题缺乏关联,未能充分激活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听中活动浮于表面,多局限于浅层信息的获取,缺少听说策略的有效指导,不能帮助学生形成新的知识结构;产出活动止于套式,听后阶段缺少必要的环节来帮助学生深度思考、内化所学,难以达到迁移运用的目的。

[文章代号]24DH8

[期刊网址]HTTPS://FLTS.BNU.EDU.CN/

—— —— —— —— —— —— —— —— —— ——

[期刊年份]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4年

[期刊期别]第4期

[文章作者]石瑜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江城中学

[文章标题]5E模式下的读写整合教学

[文章页码]49-54

[文章摘要]为解决当前阅读和写作教学中存在的教学割裂化、表面化、碎片化和思维浅层化问题,本文阐述了如何以“提出核心问题,探究核心问题,厘清核心问题,回应核心问题,检验整合效果”为路径设计5E模式下的读写整合教学活动,并以人教版《英语》教材八年级下册Unit 9的读写课为例,探讨了具有可操作性的策略和方法。

[关 键 词]5E教学模式;读写整合;核心问题    

[文章背景]阅读是语言的输入形式,属于理解性技能。写作作为语言的输出形式,属于表达性技能。理解性技能和表达性技能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教育部,2022)。研究表明,阅读与写作教学同时进行能够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最大化(Shanahan & Lomax,1986,1988,转引自王蔷,2020)。阅读教学与写作相脱节的主要表现有三:一是囿于教学进度,教师通常草草完成写作教学,学生缺乏充分的写作训练和指导,考前背范文成为一种常态,教学流于表面。二是人教版《英语》教材虽将写作编排在阅读之后,但有些教师并未将二者的教学目标相关联,致使学生未能将阅读课所建构的知识与能力成功迁移到写作中,导致教学呈现碎片化。三是教材写作部分提供的写作支架只需学生补全句子,这种低阶思维的任务导致一旦脱离书本指导,很多学生无法自己理清逻辑关系,写出框架结构清晰、层次分明的文章,也无法真正提升写作技能。在5E模式下开展读写整合教学是解决当前读写教学问题的有效方法,能帮助学生在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同时提升思维品质。

[文章代号]24DI9

[期刊网址]HTTPS://FLTS.BNU.EDU.CN/

—— —— —— —— —— —— —— —— —— ——

[期刊年份]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4年

[期刊期别]第4期

[文章作者]徐佳

[作者单位]天津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

[文章标题]例析融入思维品质培养的高中英语语法教学

[文章页码]55-60

[文章摘要]当前普通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的趋势正从单纯关注语法规则和架构走向语境下的意义理解。教师如何优化语法教学设计,以达到培养学生观察语法结构、理解语义差别并逐渐学会用英语思维方式去表达的能力目标要求,是新时代语法教学的关注点。本文探讨了将思维品质培养融入语法教学的有效方式,旨在从思维操作层面促进学生理解语法,培养学生用英语去思考和表达的能力,探究语法教学和思维协同发展的可能性。

[关 键 词]意义为本;语法教学;思维品质;教学设计    

[文章背景]在学习语言时,学生受汉语思维影响往往很难理解和掌握不同语言的思维和表达方式(陈颖,2023)。对于汉语为母语的学生来说,跨越语言思维的障碍可能需要更多的实践和比较分析。在此过程中,理解语法结构的重要性变得尤为显著,因为语法不仅是语言规则的体现,更是意义表达的途径。学习语法时,我们不能只是把语法当作语言规则来学习,而要探究语法结构表达什么意义,语法结构是如何表达意义的,以及语法结构与意义之间的逻辑关系(程晓堂,2018)。英语教师不仅需要帮助学生探究语法结构如何表达意义,以及语法结构与意义之间的逻辑关联,还需要鼓励学生进行思维深度和广度的拓展,培养他们的语言分析和语言运用能力。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十分密切。学习和使用语言,可以丰富思维方式,进一步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程晓堂、赵思奇,2016)。然而,传统的语法教学通常忽视了语法与意义、语法与思维之间的关联。随着普通高中新课程理念和新教材的普及推广,当前英语教师在语法教学改革过程中面临的挑战是如何重新认识语法和语法教学,如何将理念转化为行动,并设计出有效的语法教学活动,在激发学生主动探究语法兴趣的同时,强化语法实践应用并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本文将探讨以意义为导向并融入思维品质培养的英语语法教学的有效策略,旨在探索培养学生语法意识和语言运用能力的方法,帮助一线教师解决语法教学中的实际困难,提高教学设计能力。

[文章代号]24DJ0

[期刊网址]HTTPS://FLTS.BNU.EDU.CN/

—— —— —— —— —— —— —— —— —— ——

[期刊年份]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4年

[期刊期别]第4期

[文章作者]肖立宏

[作者单位]北京教育考试院

[文章标题]中学英语口语诊断性评价的实施策略与方法

[文章页码]60-封三

[文章摘要]本文讨论了中学英语口语诊断性评价的意义与存在的问题,并以英语口语等级考试(GESE)为测试工具,探索诊断性评价中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互动策略,即通过建构学生、教师、考官、考试设计方等多元主体全面参与的平等协商机制,将教、学、评的各方都纳入整个诊断性评价过程之中,促进教、学、评之间的相互反馈与改进。

[关 键 词]英语口语;诊断性评价;平等协商;英语口语等级考试    

[文章背景]《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和《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都明确要求注重“教—学—评”一体化,坚持以评促学、以评促教,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供帮助与反馈,使评价镶嵌于教学之中,成为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学—评”一体化是教、学、评相互作用、动态变化的过程,需要三者之间的协同和联动(程晓堂、谢诗语,2023)。诊断性评价连接教与学。评价过程中,教师、学生、评价者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互动模式不仅影响到评价本身的质量,也影响到教与学的质量。本研究以英语口语等级考试(Graded Examinations in Spoken English,简称“GESE”)为测试工具,探索诊断性评价中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良性互动模式。

[文章代号]24DK1

[期刊网址]HTTPS://FLTS.BNU.EDU.CN/

—— —— —— —— —— —— —— —— —— ——

[期刊年份]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4年

[期刊期别]第4期

[文章标题]欢迎订阅2024年《中小学外语教学》和邮购《中小学外语教学》合订本

[文章页码]封四

[文章代号]24DL2

[期刊网址]HTTPS://FLTS.B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