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期刊年份]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4年
[期刊期别]第8期
[文章作者]程晓堂、丛琳、谢诗语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文章标题]核心素养下英语考试命题中的问题与建议
[文章页码]01-08
[文章摘要]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宗旨的英语课程改革需要配套的考试改革来保驾护航,特别是需要通过优化考试命题来促进英语教学。本文在分析英语考试命题中突出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以下建议:优化考查目标设置,提高考试内容效度;创新考试形式,实现考试题型多样化;创设问题情境,考查核心素养。
[关 键 词]核心素养;英语课程改革;英语考试
[文章背景]考试是英语课程实施过程的重要环节。英语考试除了英语学业水平考试、升学考试以外,还有单元检测、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阶段性考试。一线英语教师和教研员除了研究考试、帮助学生备考以外,也积极参与各级各类考试的命题工作。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宗旨的英语课程改革对英语考试命题提出了新的要求。英语考试需要改造传统的考试形式,开发新的考试形式,为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状况提供全面、真实、准确的反馈,最大限度地发挥考试对教学的正面反拨作用(程晓堂等,2023)。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一线英语教师和教研员参与考试研究和命题工作的积极性很高,有些地区还开展了英语考试命题比赛。但是,根据我们的观察,英语考试命题还存在一些问题,有些不太合理的试题甚至作为试题样例进行推广和介绍。本文主要讨论当前英语考试命题中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文章代号]24HA5
[期刊网址]HTTPS://FLTS.BNU.EDU.CN/
—— —— —— —— —— —— —— —— —— ——
[期刊年份]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4年
[期刊期别]第8期
[文章作者]马黎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教学研究室
[文章标题]语言测试有用性框架下英语学业水平考试的问题与思考
[文章页码]09-14
[文章摘要]本文依据Bachman和Palmer 的语言测试有用性框架,从信度、构念效度、真实性、交互性、影响和可行性六个维度分析了所抽样地区中考英语试卷存在的问题,提出发挥题型功能、强化依标命题、设计真实情境、规划试卷任务、合理利用资源等建议。
[关 键 词]语言测试;英语;学业水平考试
[文章背景]义务教育英语学业水平考试(以下简称“中考”)“旨在检测和衡量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结束时的学业成就,为判断学生是否达到国家规定的毕业要求提供主要依据,为高一级学校招生录取提供重要依据,为评价区域和学校教学质量提供参考,为改进教育质量和教学方式提供指导”(教育部,2022)。尽管中考属于教育测量的范畴,但却是一项高风险、高利害的社会化教育考试,它不仅对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教育教学有强大的反拨和导向作用,而且对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念也会产生强烈影响。《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义教新课标》)在课程理念中提出“发挥核心素养的统领作用”,明确了学业质量标准的内涵和不同级别学业质量的描述;在课程实施的评价建议中对学业水平考试的性质和目的、命题原则和命题规划都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教育部,2022)。如何在中考中体现《义教新课标》的理念,既是一个关系到《义教新课标》理念下英语中考命题的实践问题,也是一个关系区域整体英语教育教学的现实问题。
[文章代号]24HB6
[期刊网址]HTTPS://FLTS.BNU.EDU.CN/
—— —— —— —— —— —— —— —— —— ——
[期刊年份]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4年
[期刊期别]第8期
[文章作者]张金秀、徐玲
[作者单位]北京教育学院
[文章标题]中学英语单元综合实践课的设计原则和实践策略
[文章页码]15-20
[文章摘要]在2022版义教课标的引领和推动下,通过单元整体教学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已经成为学界和一线教师的共识。本文在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要在单元内设计单元综合实践课,并结合学理阐述了单元综合实践课以学生的学习经验为中心、以可视化学习产品为成果、以基于评价的改进为驱动的设计原则,同时结合实践案例提出了整体设计聚产品、学用展评变方式、评价支架促提升的单元综合实践课的实践策略。
[关 键 词]单元整体教学;综合实践课;迁移创新类活动
[文章背景]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的引领和推动下,单元整体教学成为促进核心素养目标落地课堂的重要抓手(教育部,2022a;王蔷等,2021)。在大量听课研课活动中,笔者也欣喜地看到教师们在探索以“主题”或“大观念”为统领的单元整体教学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同时笔者也注意到教师们在实施单元整体教学时更注重单元内容的整体设计,而忽视了学生学习经验的整体设计和“整进整出”(韩宝成,2018)。其教学表现之一就是单元整体教学中缺乏学生对单元整体内容的综合实践和综合语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提出“加强课程综合,注重关联”“变革育人方式,突出实践”两条基本原则,并在“深化教学改革”部分明确提出 “推进综合学习”的要求(教育部,2022b)。同时,《课标》倡导教师“要通过开展英语综合实践活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教育部,2022a)。笔者基于理论学习和多轮次课例研究,提出单元整体教学中应该有一课时的单元综合实践课,引导学生整合单元所学并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完整语篇输出,解决“学生整体性产出活动严重不足,致使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差”(韩宝成,2018)的问题。
[文章代号]24HC7
[期刊网址]HTTPS://FLTS.BNU.EDU.CN/
—— —— —— —— —— —— —— —— —— ——
[期刊年份]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4年
[期刊期别]第8期
[文章作者]徐根娣、卢国华
[作者单位]江苏省阜宁县教师发展中心
[文章标题]英语课堂教学中以评促思策略的运用
[文章页码]21-26
[文章摘要]以评促学、以评促思是促进中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以评价对学生思维品质的促进作用为切入点,分析了教学实践中存在的评价策略运用针对性不强、指向性不明、导学方法不灵、促思效果不理想等问题,并以译林版高中英语教材及名著阅读教学为例,探讨了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评价策略,激活学生思维,促进学生思维多元化发展,提高学生思维品质的路径和教学策略。
[关 键 词]英语教学;课堂评价;以评促思;评价策略;思维发展
[文章背景]《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教育部,2020a;以下简称《高中课标》)要求,“通过评价使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调整学习策略,以此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教育部,2022;以下简称《义教课标》)要求,“坚持以评促学、以评促教,将评价贯穿英语课程教与学的全过程。”这些要求的提出,既肯定了课堂教学评价之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促进作用,也指明了以评促思的目标、内容和落实路径。课堂评价既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议,又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有效工具。《高中课标》将思维品质定义为“思维在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所表现的能力和水平”(教育部,2020a),并将思维品质培养目标描述为:“能辨析语言和文化中的具体现象,梳理、概括信息,建构新概念,分析、推断信息的逻辑关系,正确评判各种思想观点,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具备多元思维的意识和创新思维的能力”(教育部,2020a)。就实践而言,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思维品质提升主要体现在学生对文本信息的整理、新概念的建构、创新观点的表达等方面。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受到包括自身素养、教学进度要求、量化考核等内外部因素的影响,实施以评促思的意识不强、方法不多,常常出现“重结果性评价,轻过程性评价”“量化评价多,描述性评价少”“笼统式评价多,启发式评价少”“教师评价多,学生评价少”等问题。首先,过多结果性评价易导致忽视评价对学生学习的调节和导向功能。学生得到评价结果后一般就会知道自己的错误,但并不一定清楚问题出在哪里,因而学习极易陷入“出错→纠错→再出错→再纠错”的浅学习和浅思维怪圈,难以进入深度学习和深度思维。其次,量化评价常常只能反映学生学业表现的一部分,易忽视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情感、情绪、态度等主观因素变化的评价,也会忽视隐性能力培养和思维发展动向的评价,甚至导致学生思维方式单一、思考内容片面、停留于低阶思维等问题。再次,笼统式评价多以模糊的赞赏、同意、肯定、否定等简单话语为主,学生的认知行为缺少层次性和深度,不利于其知识的结构化,其知识理解的深刻性和记忆的持久性无法得到保障。最后,教师的长期单向评价极易出现片面评价或主观臆断式评价,给学生学习和思维的积极性造成伤害。师生在同一问题上所持信息和表达路径不对称,若不能互补,则会给学生带来挫败感和沮丧感,以致学生在问题面前畏首畏尾,思维的积极性会逐步丧失。这显然与课程标准要求的思维品质培养目标背道而驰。那么,怎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真正有效实施以评促思策略呢?
[文章代号]24HD8
[期刊网址]HTTPS://FLTS.BNU.EDU.CN/
—— —— —— —— —— —— —— —— —— ——
[期刊年份]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4年
[期刊期别]第8期
[文章作者]邢晓棠、徐国辉
[作者单位]北京汇文中学朝阳垂杨柳分校
[文章标题]多元学习支架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文章页码]27-32
[文章摘要]多元学习支架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重要保障。基于支架理论的最新研究发展,本文以北师大版高中教材必修二第六单元第一课A Medical Pioneer的教学为例,深度探析了如何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合理且适时搭建环境支架、语言支架、感官支架、互动支架等硬支架以及即时动态生成的软支架,以提升阅读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落地。
[关 键 词]支架理论;学习支架;硬支架;软支架;阅读教学
[文章背景]英语阅读对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特别是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以及学习能力起着关键作用(王蔷,2017)。阅读是高中英语教学的核心组成部分。然而,在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中,不少一线教师经常遇到以下问题:学生缺乏阅读的主动性,阅读理解总是浮于表层,读后复述或迁移能力普遍偏弱。许多教师将这些问题归结于学生英语水平差。然而重要的原因在于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没有为学生搭建合适的支架,导致学生没有能力去完成学习任务。长期下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会大大受挫。因此,如何为学生的高质量阅读合理搭建多元学习支架则变得至关重要。教师根据学情何时搭建支架?搭建哪些支架?支架搭建如何适度?这些都是亟待回答的问题。合理搭建多元学习支架能拉近师生距离,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学习,并重拾自信。英语教师要根据内容需要搭建多种支架,为学生的阅读助力,以改善英语阅读教学现状。
[文章代号]24HE9
[期刊网址]HTTPS://FLTS.BNU.EDU.CN/
—— —— —— —— —— —— —— —— —— ——
[期刊年份]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4年
[期刊期别]第8期
[文章作者]郭满库、姚秋艳、陈芩妃
[作者单位]萧山区高桥金帆实验学校
[文章标题]基于Coh-Metrix的高中英语新教材阅读文本可读性研究——以2019年人教版及外研版教材为例
[文章页码]33-39
[文章摘要]教材阅读文本是英语课程内容的重要载体,其可读性对于学生语言文化知识的获取与内化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Coh-Metrix 3.0对外研版及人教版英语新教材的阅读文本进行了可读性研究,横向上考察其可读性特征与差异,纵向上探究其变化趋势。结果显示,两个版本新教材的阅读文本可读性均较好,但在稳定性、叙事性、连接度等方面各有优缺;在纵向不同册次之间均未呈现线性递减趋势,但从必修阶段与选择性必修阶段的角度考察,其可读性呈现渐次递减趋势。
[关 键 词]高中英语教材;教材研究;外研版;人教版;阅读文本;可读性
[文章背景]《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教育部,2018)指出,教材编写应该遵循语言学习的客观规律,即教学内容的编排应该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而阅读材料是英语教材中的主体部分,包含了高中英语学习的重要语言文化知识。因此,探究英语教材中阅读文本可读性对了解教材是否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是否遵循学科内在逻辑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文本可读性是指学生阅读文本的难易程度(Gilliland,1972),文本可读性的高低与学生阅读材料的难度成反比。分析文本可读性有利于评估教材文本难度,筛选出合适的教材阅读文本,促进教材质量提升。然而,如果教材文本的可读性与学生现有阅读水平不匹配,就会导致各种阅读问题的产生。例如,难度过高的阅读材料超出了学生信息加工系统的能力范围,使其丧失成就动机,不能获得学习的满足感;过于简单的材料则会使学生感觉乏味,缺乏学习动力及学习激情(王蕾,2008)。因此,考察英语教材中阅读文本的可读性能够探明现行教材阅读文本的难易度与适切度,从而为其调整与改进提供可能。
[文章代号]24HF0
[期刊网址]HTTPS://FLTS.BNU.EDU.CN/
—— —— —— —— —— —— —— —— —— ——
[期刊年份]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4年
[期刊期别]第8期
[文章作者]葛婷婷
[作者单位]南通市田家炳初级中学
[文章标题]从相同教学环节的不同处理方式谈英语教师教学观念
[文章页码]40-45
[文章摘要]教师应将教学与研究有机结合,不断审视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方法,以此推动课堂教学变革,促进专业化水平提升。本文以一次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为例,从两名教师对相同教学环节的不同处理方式,反思与启发教师应如何通过学生观、育人观、教材观和评价观的优化与改进,更新教学观念,提升教学水平。
[关 键 词]教学观念;同课异构;教学环节;教师专业发展
[文章背景]《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义教课标》)指出,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是成功实施课程的关键保障。教师要将教学与研究有机结合,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出发点,不断审视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方法(教育部,2022)。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教师如何理解课程、如何转变教学观念并推动课堂教学变革是决定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杜小双,2021)。由此可见,教师教学观念的审视与反思是促进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也是新课程标准在课堂落地的有力保障。教学观念是教学行为的前提和基础,任何教学行为都是在一定教学观念指导下进行的(周先进、靳玉乐,2007)。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师教学观念对教学行为起着指导作用,教学行为相当程度上反映着教师的教学观念(梁永平,2011)。教师的教学观念支配着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不同教学观念的教师基于各自对课程标准的理解,设计不同的课堂教学目标,采用不同的课堂决策。即便教学观念相近的教师,也会因为教育背景、教学经历、教学实践的不同,呈现不一样的教学形态,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义教课标》同时指出,教师要在学习、实践与反思中,激活教学智慧,有机整合学科专业知识和学科教学知识,加深对教学本质的理解和认识(教育部,2022)。笔者认为,在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中学习、实践与反思,是教师审视教学观念、反思教学行为、启迪教学智慧的有效路径。同课异构是指同一课题或者同一教学内容,由不同的教师向参与教学研讨活动的学生和教师展示不同授课方式,课堂效果存在差异的教学研讨活动。同课异构作为一种教育比较研究法,可以有效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杨文娇,2017)。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升可依托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在活动中教师反思、评价自身教学行为,更新教学观念,实现教学观念指导下教学行为的有效转变,形成更成熟、精湛的教学技艺。本文将结合一次同课异构研讨活动,从两名教师对相同教学环节的不同处理方式谈英语教师如何将教学与研究有机结合,从而审视教学观念,优化教学过程,提升教学效果。
[文章代号]24HG1
[期刊网址]HTTPS://FLTS.BNU.EDU.CN/
—— —— —— —— —— —— —— —— —— ——
[期刊年份]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4年
[期刊期别]第8期
[文章作者]应科杰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第三中学
[文章标题]高中英语传记类语篇教学策略探究
[文章页码]46-51
[文章摘要]传记类语篇是开展英语学科德育的重要资源,具有真实性、文学性和启示性三大特点。基于这些特点,本文结合具体教学案例阐述了传记类语篇的教学策略,即“全方位获取人物信息,感知传记真实性”“多角度赏析写作特色,感受传记文学性”和“深层次挖掘育人价值,感悟传记启示性”,从而帮助学生探究传记类语篇的主题意义,并发挥其特有的育人作用,最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关 键 词]传记类语篇;主题意义;学科育人
[文章背景]“传记(biography)是通过对典型人物的生平、生活、贡献功绩、思想风貌等多方面进行综述的一种文学体裁”(张献臣,2020)。传记浓缩记录了传主的生活经历和心灵历程,能够为学生提供人生蓝本,具有重要的经验借鉴价值;此外,这些传主身上有着独特的精神品质和人格魅力,通过阅读传记,学生能够反思自我、获得成长。因此,传记类语篇是开展英语学科育人的重要素材。然而,由于没有把握传记“真实性(史料性)与文学性(艺术性)的有机结合、传者的主动叙说与对传主客观描摹的水乳交融”(许德金、崔莉,2005)等特点,目前传记类语篇教学存在“重语言知识传授,轻主题意识培养”“重事实细节梳理,轻文学意义探究”“重传主形象分析, 轻育人价值挖掘”等问题。为此,本文分析了传记类语篇的特点,并以人教版《英语》(2019年版)必修三第二单元 Reading and Thinking板块的课文教学实践为例阐述了相关教学策略。
[文章代号]24HH2
[期刊网址]HTTPS://FLTS.BNU.EDU.CN/
—— —— —— —— —— —— —— —— —— ——
[期刊年份]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4年
[期刊期别]第8期
[文章作者]杨华娟
[作者单位]福建教育学院基础教育研究院
[文章标题]基于项目式学习的高中英语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探究
[文章页码]52-55
[文章摘要]基于项目式学习的高中英语综合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综合实践活动的核心要素包括:真实性的任务、具有挑战性的驱动问题、持续性的探究、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反思与评价等方面。在实际教学中应用这些核心要素,采取确定主题性项目、制定活动性目标、生成真实性任务、提出驱动性问题、设计过程性活动和开展多元性评价等方法,可以促进高中英语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
[关 键 词]项目式学习;高中英语;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
[文章背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英语教学越来越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育部明确将综合实践活动规定为中小学必修课程,与各学科领域共同构成基础教育课程的有机整体”(国红延等,202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的是打破学科本位的传统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与社会密切联系、融合跨学科知识、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平台。《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要“开展英语综合实践活动,提升学生运用所学语言和跨学科知识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教育部,2022)。项目式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是英语综合实践活动的有力抓手,是一种“在系统学科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学习成就进行自主学习的一种综合性、活动性的教育实践形态”(郭华,2018),其特征是:“以驱动性问题为引领、以学生自主探究为形式、以成果展示为任务、以意义建构为目标”(汤红艳,2024)。在实施项目式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是项目式学习的引导者、规划者,学生是项目式学习的开展者和受益者”(赵文娟等,2023)。由此可见,基于项目式学习开展英语综合实践活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
[文章代号]24HI3
[期刊网址]HTTPS://FLTS.BNU.EDU.CN/
—— —— —— —— —— —— —— —— —— ——
[期刊年份]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4年
[期刊期别]第8期
[文章作者]吴云开、郑珊、胡伯斌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金港湾实验学校
[文章标题]从整合到融合:初中英语文学阅读教学实践
[文章页码]56-60
[文章摘要]初中英语文学阅读教学研究十载,经历了两次蜕变:一是整合转向,教学方式从无序转向有序,阅读内容从单篇转向群文,课堂活动从单一转向多元;二是融合转型,文学阅读注重主题、语篇与活动相融合,认知、情感与行为相融合,知识、能力与素养相融合。在文学阅读融合实践中,我们运用融合转型的三种路径,实现素养导向、思维发展与文化育人的课程目标。
[关 键 词]初中英语;文学阅读;阅读教学
[文章背景]2013年,我们参与黄远振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英语文学体验阅读与语言创新思维研究”,开展初中英语文学阅读课堂教学实践,发表了《初中英语文学阅读活动课“三维”体验模式研究》一文。多年来,全国各地广泛开展英语文学阅读教学实践,如小说阅读、整本书阅读等。但文学阅读的课堂实践仍存在一些问题: 缺乏必要的教学课时和进度安排;文学阅读与考试成绩挂钩,破坏了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活动课以教师讲解为主,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十年来,我们一直开展文学阅读教学研究,不断追求文学阅读教学的变革与创新,探索从整合到融合的教学模型,走出阅读育人、因材施教、学科实践的一条新路。本文将阐述文学阅读教学从整合到融合的两次蜕变,描述文学阅读教学的融合性创新实践案例,旨在为英语同仁提供借鉴参考。
[文章代号]24HJ4
[期刊网址]HTTPS://FLTS.BNU.EDU.CN/
—— —— —— —— —— —— —— —— —— ——
[期刊年份]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4年
[期刊期别]第8期
[文章作者]王宜可
[作者单位]南京市将军山中学
[文章标题]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读后活动的问题与对策
[文章页码]61-封三
[文章摘要]读后活动是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有效的读后活动对学生巩固文本理解、提升语言能力、内化主题意义和发展思维品质具有积极意义。本文针对当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读后活动中存在的忽视体裁特征、脱离学生实际、缺乏高阶思维训练等问题提出了改进策略,以提高读后活动的有效性,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 键 词]读后活动;阅读教学;体裁特征;高阶思维
[文章背景]初中英语阅读教学通常采用“读前——读中——读后”的教学模式(即pre-reading、while-reading、post-reading)。其中,读后阶段主要包括语篇信息、阅读策略的应用,学生要联系自己的实际,运用阅读中获取的信息、感知的词汇和句法、认知的策略或所理解的文化(王笃勤,2010)。读后活动是读后阶段的一系列学习活动,侧重检查阅读效果,巩固和运用所学语言,使学生能在阅读的基础上将阅读材料相关的主题内容、观点与所学语言知识结合起来,进行语言输出 (戴军熔等,2011)。读后活动的本质是在新的语境中应用相关的语言和内容去表达意义、表达思想。学生通过读前和读中的活动,获取了新的信息(话题和文化等方面的信息), 获得了新的语言(词汇、句式、习语等)。学生通过读后活动不仅能熟悉和巩固所阅读的文本信息,也能将语言与自身的知识、经历、想象和感受相结合,将知识进行内化和迁移,促进思维的开发,享受思想的碰撞,同时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朱萍,2013)。读后活动也是教师检验阅读教学效果的综合性活动,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创设合理且有效的读后活动,将语言学习与真实交际融为一体,促进学生在新的语境中进行相关内容和语言的输出,达成学习目标,不断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本文将基于日常教学中的大量课堂观察与案例研究,分析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读后活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改进策略。
[文章代号]24HK5
[期刊网址]HTTPS://FLTS.BNU.EDU.CN/
—— —— —— —— —— —— —— —— —— ——
[期刊年份]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4年
[期刊期别]第8期
[文章标题]北师大版初中英语新版教材
[文章页码]封四
[文章代号]24HL6
[期刊网址]HTTPS://FLTS.B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