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当今,信息发展突飞猛进,世界交流日趋密切,英语的工具性作用凸显。应用文写作是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集中体现。《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在语用知识内容要求中提到“学生通过书面形式进行交际时,能根据交际对象的身份、事由、正式与非正式程度,选择得体的语言形式进行有效的跨文化沟通”(教育部,2020;以下简称《课标》)。写作本质上就是用恰当的方式把信息有效地传递给读者。用于交际的书面形式通常以应用文为主,它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一种文体,是人们传递信息、处理事务、交流情感的工具(胡洁元,2017)。情感交流的对象就是指读者,好的应用文应做到心系读者,这样才能实现得体有效的交际目的。然而,学生的应用文习作普遍存在读者意识缺席现象,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写作语气忽视读者感受;2.写作内容偏离读者所需。
学生读者意识缺乏的原因主要是当下高中英语应用文写作教学仍然以词法、句法、文体和各种写作技巧的训练为主,忽视了语篇层面的语用教学。教师只重视文本的内容完整、语法正确、语言丰富,忽视读者的群体特征。在应用文写作教学中,教师没有充分引导学生去解读有关读者的隐含信息,比如读者的身份和心情处境、写作者与读者的社会关系、写作的目标任务等。读者身份解读的不深入导致学生的读者意识无法被充分激活,不懂如何从读者意识角度去设计篇章结构、选择合适的写作语气和合理的写作内容,致使写出来的文章缺乏可读性和感染力。此外,教师在批改学生习作时,缺乏基于读者意识的写作评价,如文章是否能引起读者的兴趣与共鸣。
学生读者意识缺乏的原因主要是当下高中英语应用文写作教学仍然以词法、句法、文体和各种写作技巧的训练为主,忽视了语篇层面的语用教学。教师只重视文本的内容完整、语法正确、语言丰富,忽视读者的群体特征。在应用文写作教学中,教师没有充分引导学生去解读有关读者的隐含信息,比如读者的身份和心情处境、写作者与读者的社会关系、写作的目标任务等。读者身份解读的不深入导致学生的读者意识无法被充分激活,不懂如何从读者意识角度去设计篇章结构、选择合适的写作语气和合理的写作内容,致使写出来的文章缺乏可读性和感染力。此外,教师在批改学生习作时,缺乏基于读者意识的写作评价,如文章是否能引起读者的兴趣与共鸣。
摘要
应用文不仅是一种交流工具,也是高考英语考查的写作文体。质量上乘的应用文应心怀读者,但是学生的应用文习作普遍存在读者意识缺席现象。本文首先分析了该现象背后可能的原因,接着论述了读者意识的内涵及其在应用文写作中的重要性,并结合案例探索聚焦读者意识的高中英语应用文写作教学路径:在准备阶段利用教材渗透读者意识,在审题阶段利用读者意识构思内容,在下笔阶段利用读者意识选择语言,在评价阶段利用量表强化读者意识。
关键词语 |
读者意识;应用文写作;写作教学
|
商品介质 |
电子刊
|
商品年份 |
2024
|
商品月期 |
第六期
|
商品代号 |
24FG9
|
起止页码 |
37-41
|
读者对象 |
中学篇电子刊
|
作者 |
陈莹
|
商品价格 |
2.5
元 |
作者单位 |
浙江省诸暨市暨阳分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