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教育部,2022;以下简称《课标》)要求教师为学生提供接触和体验各种语篇类型或语类的机会,指导他们学习不同语篇类型特有的语篇结构和语言特征,关注语篇各组成部分及所用语言是如何表达意义的,建立文体图式、内容图式和语言图式。《课标》在语篇类型要求中罗列了不同学段学生应该学习的语篇类型,其中,三级内容明确提出操作指南是7~9年级学生需要研读的语篇类型。该类语篇也是初中英语教材中的重要语类,如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上册第八单元选编了“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Yunnan Rice Noodles等多个此类语篇;冀教版教材中也有多个操作指南类语篇,如八年级下册Lesson 7 Planting Trees、九年级Lesson 25 “Let's Do an Experiment!”、Lesson 26 Keep the Candle Burning等。在日常生活中,操作指南类语篇也是常见的口语或书面语篇类型,如各类日常用品的书面操作指南,或日常生活中制作蛋糕、做菜等各类口语操作指南。可见,操作指南不仅是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常见的应用型语篇类型,也是学生语言学习中的重要语篇类型。
对于每种语类,Martin & White(2014) 指出其语篇结构或纲要式结构(Schematic Structure)较为固定,即语篇的宏观意义组织方式由语篇的局部模式构成,各部分有序排列(转引自梁海英、韩宝成,2022)。 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不同语类的纲要式结构,凝练出共性的结构化语类知识,使学生在与文本互动中提升语类意识,提高理解和建构语篇的能力(苗兴伟、罗少茜,2020),为后续研读同一类型的语篇打好基础。然而,部分教师在设计与实施操作指南类语篇教学活动时仍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语类意识不强,忽视操作指南类语篇特有的纲要式结构,多关注内容信息;还有部分教师机械地灌输语类知识,而非引导学生潜移默化地形成语类意识,导致学生产生排斥心理,教学效果不佳。
韩宝成、梁海英(2019)针对常见可产出语类的典型特征,借鉴文学圈活动模式,提出了叙事圈、描述圈、说明圈、论说圈、指示圈等五种语类圈活动。其中,指示圈活动就是针对操作指南类语篇教学设计的,学生通过互动型小组活动内化操作指南类语篇知识,提高语言理解及表达能力,培养语类意识。然而,该研究主要是从设计理念和组织形式上进行的理论阐释,未涉及具体实施路径。鉴于此,本文以一节初中英语听说课为例,从实践层面探究如何利用指示圈活动开展操作指南类语篇教学,旨在为一线教师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提供可参考课例。
对于每种语类,Martin & White(2014) 指出其语篇结构或纲要式结构(Schematic Structure)较为固定,即语篇的宏观意义组织方式由语篇的局部模式构成,各部分有序排列(转引自梁海英、韩宝成,2022)。 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不同语类的纲要式结构,凝练出共性的结构化语类知识,使学生在与文本互动中提升语类意识,提高理解和建构语篇的能力(苗兴伟、罗少茜,2020),为后续研读同一类型的语篇打好基础。然而,部分教师在设计与实施操作指南类语篇教学活动时仍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语类意识不强,忽视操作指南类语篇特有的纲要式结构,多关注内容信息;还有部分教师机械地灌输语类知识,而非引导学生潜移默化地形成语类意识,导致学生产生排斥心理,教学效果不佳。
韩宝成、梁海英(2019)针对常见可产出语类的典型特征,借鉴文学圈活动模式,提出了叙事圈、描述圈、说明圈、论说圈、指示圈等五种语类圈活动。其中,指示圈活动就是针对操作指南类语篇教学设计的,学生通过互动型小组活动内化操作指南类语篇知识,提高语言理解及表达能力,培养语类意识。然而,该研究主要是从设计理念和组织形式上进行的理论阐释,未涉及具体实施路径。鉴于此,本文以一节初中英语听说课为例,从实践层面探究如何利用指示圈活动开展操作指南类语篇教学,旨在为一线教师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提供可参考课例。
摘要
操作指南是初中英语教学中重要的应用型语篇,其语篇结构一般由目的、材料设备和方法步骤构成。针对此类语篇特征的指示圈活动,强调学生分角色讨论与展示,体验语篇的意义建构过程,从而内化语言知识。本文结合一节操作指南类语篇教学课例,探究如何基于此语类的宏观语篇结构和微观语言特点,调整细化指示圈角色任务、设计角色任务单,引导学生开展指示圈活动,以增强其语类意识,发展其语言能力和思维品质,进而促进核心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语 |
操作指南类语篇;指示圈活动;语类意识
|
商品介质 |
电子刊
|
商品年份 |
2024
|
商品月期 |
第九期
|
商品代号 |
24IF1
|
起止页码 |
31-36
|
读者对象 |
中学篇电子刊
|
作者 |
梁海英、王晓丽
|
商品价格 |
3
元 |
作者单位 |
西北师范大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