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阅读不仅是获取文本信息、学习语言知识、培养阅读技能的重要途径,还是发展多元思维、形成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谢婷婷,2018)。然而,当下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仍然存在重知识和语法讲解、轻语言和思维互动的现象,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缺乏对阅读内容和意义的主动思考,导致学习与生活经验脱离,思维品质发展停滞不前。
语篇是表达意义的语言单位(教育部,2022)。 阅读教学应当是建构意义并开展创造性思维活动的过程。 DRTA(Directed Reading Thinking Activity) 即“有指导的阅读思维活动”,是由美国学者狄克逊(Carol N. Dixon)、 内塞尔(Denise D. Nessel)等人提出。 他们认为,阅读作为建构意义的过程,是指学习者通过阅读掌握阅读材料的意义,并作出合理判断,重新构思关于事物、生活和世界的意义,由此形成他们自己的思想的全过程(Dixon & Nessel,1992,转引自肖露、张雪花,2017)。 DRTA早期的阅读教学框架(DRT) 是由Russell G. Stauffer于1969年提出的(转引自Novendiana et al, 2016),强调学生的反思性阅读和运用预测的能力。
图式(schema)是有组织的知识单元,说明了一组信息在头脑中最一般的排列或可以预期的排列方式(彭聃龄,2019)。在阅读中,人们通过激活大脑中的相关图式来理解新事物(Carrell & Eisterhold,1983)。DRTA教学法通过阅读前为学生提供一些关键信息,引导学生在不同环节对阅读内容进行预测、验证和反思,从而激活学生大脑中的图式。阅读过程会改变学生的已有图式(张虹,1997),其认知结构和思维方式也会随之发生改变。本文结合译林版《英语》六年级下册Unit 1 The Lion and the Mouse一课,探讨如何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运用DRTA教学法建构意义。
语篇是表达意义的语言单位(教育部,2022)。 阅读教学应当是建构意义并开展创造性思维活动的过程。 DRTA(Directed Reading Thinking Activity) 即“有指导的阅读思维活动”,是由美国学者狄克逊(Carol N. Dixon)、 内塞尔(Denise D. Nessel)等人提出。 他们认为,阅读作为建构意义的过程,是指学习者通过阅读掌握阅读材料的意义,并作出合理判断,重新构思关于事物、生活和世界的意义,由此形成他们自己的思想的全过程(Dixon & Nessel,1992,转引自肖露、张雪花,2017)。 DRTA早期的阅读教学框架(DRT) 是由Russell G. Stauffer于1969年提出的(转引自Novendiana et al, 2016),强调学生的反思性阅读和运用预测的能力。
图式(schema)是有组织的知识单元,说明了一组信息在头脑中最一般的排列或可以预期的排列方式(彭聃龄,2019)。在阅读中,人们通过激活大脑中的相关图式来理解新事物(Carrell & Eisterhold,1983)。DRTA教学法通过阅读前为学生提供一些关键信息,引导学生在不同环节对阅读内容进行预测、验证和反思,从而激活学生大脑中的图式。阅读过程会改变学生的已有图式(张虹,1997),其认知结构和思维方式也会随之发生改变。本文结合译林版《英语》六年级下册Unit 1 The Lion and the Mouse一课,探讨如何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运用DRTA教学法建构意义。
摘要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往往存在重知识讲授、互动性不足等问题。本文基于DRTA(Directed Reading Thinking Activity)教学法,结合案例阐述如何通过预测与理解、阅读与验证、反思与表达三个阶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思维训练,使阅读成为其建构意义的过程,从而提升思维品质,发展核心素养。
关键词语 |
语篇阅读;DRTA教学法;主题意义;意义建构;思维品质
|
商品介质 |
电子刊
|
商品年份 |
2024
|
商品月期 |
第十期
|
商品代号 |
24VD2
|
起止页码 |
19-24
|
读者对象 |
小学篇电子刊
|
作者 |
马天明
|
商品价格 |
3
元 |
作者单位 |
江苏省扬州市梅岭小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