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北京师范大学主办,ISSN:1002-6541/CN11-1318/G4

例析产出导向法运用于高中英语教学的常见问题

前言

为应对中国外语教学“学用分离”和“文道分离”的问题,文秋芳教授团队提出“产出导向法”(Production Oriented Approach,以下简称POA),形成了教学理念、教学假设和教学流程三部分组成的外语教学体系(文秋芳,2020)。POA倡导以学生学习而非学生或教师为中心,强调学用一体,学中用、用中学,边学边用、边用边学,形成教师主导下师生共建的一体化教学过程(文秋芳,2018)。其教学假设包括输出驱动、输入促成、选择学习和以评为学:输出任务相较于输入对学生学习外语有更强的驱动性;在输出驱动下提供针对性输入材料对教学具有较强促成性;对输入材料的选择性学习以目标为导向效率更高;课堂教学中评学有机结合更有益于教学效果(文秋芳,2020)。教学环节包括驱动、促成和评价所组成的若干循环链:在驱动环节通过真实交际场景以及产出任务尝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通过产出困难诊断和教学目标呈现提升教学精准性;在促成环节为学生完成产出任务精准提供输入,对症下药地搭建脚手架;在评价环节综合运用多元评价,特别是师生合作评价,针对性评估产出成果,实现以评为学(文秋芳,2020)。
POA因其理论联系实践并根植于课堂而为一线教师所接受,但相关应用存在“夸大POA作用”和“乱贴标签”等问题(文秋芳,2020)。作为新兴的综合性中国特色外语理论,POA源于大学教学理论与实践,对中小学英语教师来说有一定的理解和应用难度。本文致力于剖析POA运用于高中英语教学设计时在驱动、促成和评价三个环节中的常见问题,以促进其更好地运用于高中英语教学。需特别注明的是,本文对所涉及的教学设计只作教研探讨,并对其启发本文的写作由衷感谢。

摘要

作为新兴的中国特色外语教学理论,产出导向法逐渐应用于中小学英语教学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本文基于课例剖析产出导向法运用于高中英语教学的常见问题:驱动环节交际场景的真实性、产出任务的恰当性以及问题诊断和教学目标的明确性;促成环节教学支架的充分必要性,即促成环节的精准性、渐进性和多样性;评价环节师生合作评价的准确性。教师需注意明晰相关概念和步骤,以恰当运用产出导向法。

关键词语
产出导向法;高中英语;教学设计;POA
商品介质
电子刊
商品年份
2024
商品月期
第十一期
商品代号
24KH5
起止页码
43-48
读者对象
中学篇电子刊
作者
徐丹
商品价格
3
作者单位

江苏省南京市第十二中学